獼猴賦

《獼猴賦》 是三國著名詩人阮籍所做的賦之一。

基本信息

【名稱】《獼猴賦》

【年代】三國

【作者】阮籍

【體裁】

作品原文

獼猴賦

昔禹平水土,而使益驅禽,滌盪川谷兮櫛梳山林,是以神奸形於九鼎,而異物來臻。故豐狐文豹釋其表,間尾騶虞獻其珍;夸父獨鹿祓其豪,青馬三騅棄其群。此以其壯而殘其生者也。若夫熊之游臨江兮,見厥功以乘危。夔負淵以肆志兮,楊震聲而衣皮。處閒曠而或昭兮,何幽隱之罔隨。鼷畏逼以潛身兮,穴神丘之重深。終或餌以求食兮,焉鑿之而能禁?誠有利而可欲兮,雖希覿而為禽。故近者不稱歲,遠者不歷年;大則有稱於萬年,細者為笑於目前。

夫獼猴直其微者也,猶繫纍於下陳。體多似而匪類,形乘殊而不純。外察慧而內無度兮,故人面而獸心,性褊淺而乾進兮,似韓非之囚秦。揚眉額而驟眒兮,似巧言而偽真。藩從後之繁眾兮,猶伐樹而喪鄰。整衣冠而偉服兮,懷項王之思歸,耽嗜欲而眄視兮,有長卿之妍姿。舉頭吻而作態兮,動可增而自新。沐蘭湯滋穢兮,匪宋朝之媚人。終蚩弄而處紲兮,雖近習而不親。多才使其何為兮?固受垢而貌侵。姿便捷而好技兮,超超騰躍乎喦岑。既投林以東避兮,遂中岡而被尋。

徽纏以拘制兮,顧西山而長吟。緣榱桷以容與兮,志豈忘乎鄧林?庶君子之嘉惠,設奇視以盡心。且須臾以永日,焉逸豫而自矜?斯伏死於堂下,長滅沒乎形神。

作品簡析

《獼猴賦》見於《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八,《初學記》卷二十九,是一篇詠物賦。此賦刻畫了一個“姿便捷而好技”,“形乖殊而不純”,又“性褊淺而乾進”的獼猴形象,實際是比喻和象徵那些貪求利慾,獻技逞巧,人面獸心的小人,即競利趨名的禮法之士。這篇賦極富有諷刺性。從整篇構思來看,它主要採用寓言形式和擬人手法,想像奇特而生動形象,語言清暢而不失諧謔,深得《莊子》散文的神韻。

注釋

①益:即伯益,舜時東夷部落領,為嬴姓各族祖先。為夏禹之名臣,因助禹治水有功,禹欲讓位於他,益避居箕山之北,禹遂傳子啟,為家天下之始。
櫛[zhì至]梳:即梳理山林,驅趕禽獸。
②神奸:能害人之神怪。《左傳·宣公三年》:“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杜預註:“圖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備之。”
九鼎:禹鑄九鼎以象九州,夏、商、周三代奉為傳國重器。
異物:希罕珍貴之物。來臻:來到。
③豐狐:即大狐。文豹:因豹身有花斑,故名。《莊子·山木》:“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靜也。”釋其表:脫其皮。
間尾:指禽類。尾羽可以分開,故稱間尾。
騶虞:古人傳說中的義獸。《詩·毛傳》:“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④夸父:獸名。《山海經·東山經》:“(犲山)有獸焉,其狀如夸父而彘[zhì]毛。”《西山經》云:“(崇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郭璞註:“或作夸父。”與逐日之夸父異。
獨鹿:獸名。《周書·王會》:“獨鹿邛邛,善走也。”孔晁註:“獨鹿,西方之戎也;邛邛,獸,似距虛。”孔注以為西方少數民族。故戎或當作狨。祓[fú]:義同拔,拔除。豪:指其中之健碩者。

作者簡介

阮籍(210—263)三國魏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縣)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為人志氣宏放,博覽群書,尤好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愛飲酒,能長嘯,善彈琴。文學藝術才能超群。與嵇康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蔑視禮教,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與司馬氏多所牴牾。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詩多五言,對當時黑暗現實多所譏刺,辭語隱約,主要是五言《詠懷詩》82首。原有集13卷,已佚。明代曾出現多種輯本,張溥輯有《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作品今存賦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餘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