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迷-MK3預警機

獵迷-MK3預警機

獵迷-MK3預警機是英國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現已併入英國宇航公司)研製的一種岸基反潛機,獵迷預警機不採用支架在機身上的鏇轉天線罩,而是採用安裝在機頭和機尾的一對雷達天線,共用一部發射機,由波導開關控制交替接通,以完成360°全方位的目標搜尋。

簡介

獵迷-MK3預警機獵迷-MK3預警機

“獵迷”系列最初是英國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現已併入英國宇航公司)研製的一種岸基反潛機,用以取代“沙克爾頓”(Shackleton)MR.Mk2反潛偵察機。該機採用“慧星”4C民航機的機體,縮短了機身,並在下部加裝了一個吊籃式非增壓艙,可裝載作戰設備武器,4台渦扇發動機兩兩並列安裝在機翼根部,外側兩台裝有反推力裝置,加裝了電子支援和磁異探測設備。

製造歷史

根據1971年馬可尼·埃里奧特航空電子系統公司研製的調頻間歇連續波雷達地面試驗結果,英國國防部在1973年決定進一步改進這種雷達,並將它發展成一種新型遠程機載雷達,裝在“獵迷”飛機上,型號為AEW.Mk3,1980年7月16日首次試飛。該機不帶執行作戰任務的電子設備,只在雷達天線罩內攜帶模擬天線的配重,用於氣動力和結構試飛。

1982年 3月首架生產型獵迷預警機上天后,經英國皇家空軍兩年約1000多小時試飛,結論是“不符合要求”。直至1985年獵迷預警機遲遲不能服役,主要技術問題是雷達系統。該雷達採用脈衝都卜勒體制,但重複頻率過低(2kC),信號處理過於簡單,天線副瓣大。因此對大量海上鑽井平台固定目標和高速汽車無法處理,出現很多虛警。另外,雷達發射機可靠性太低,行波管常打火燒壞電路,一次打火引起的電路燒毀需5小時才能修復,平均故障間隔僅17小時。系統工作如此不可靠,軍方無法接受。經改進又於1986年9月試飛,效果仍不理想,於是英國防部決定在世界範圍進行國際招標。同年12月,獵迷預警機與E-3預警機競標失敗而下馬,英國防部訂購7架“E-3A”作為替代。

然而,英研製獵迷預警機走過了一個全過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很寶貴,對各國發展預警機都有重要參考價值。馬可尼公司仍堅持不斷改進,已研製出新的ARGUS-2000預警系統。

特點

獵迷-MK3預警機獵迷-MK3預警機

獵迷預警機同E-3等其他預警機的最大區別是不採用支架在機身上的鏇轉天線罩,而是採用安裝在機頭和機尾的一對雷達天線,共用一部發射機,由波導開關控制交替接通,以完成360°全方位的目標搜尋。以具有下視能力的脈衝都卜勒雷達為核心,來自雷達與其它電子設備的信息全部通過數據處理系統結合為一個整體。當“獵迷” AEW.MK3在6000~9000米高度值勤時,能以不同雷達工作方式有效地探測半徑300~500公里內的低空目標或湖上艦艇。 獵迷AEW.MK3機翼基本與獵迷反潛機相同,但翼尖處加裝了電子對抗艙,並將左翼副油箱改為氣象雷達艙。機身以“獵迷”MR·Mk1反潛機為基礎改裝。為裝尾部雷達罩,機身自後增壓框以後改為上翹尾罩,將立尾、平尾、尾部雷達罩置於較高位置。垂尾加高O.91米,平尾增大了展長。取消了MR.Mk1上的武器艙,改為機身油箱。 機翼根部裝4台RB168-20O“斯貝” MK-20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54千牛(5506千克)。兩台外側發動機有反推力裝置。乘員10名。機載設備包括搜尋雷達、敵我識別器、電子對抗設備、通訊系統、導航和導引系統、數據顯示與控制台等分系統,各分系統通過由40多台微處理機及一台中心算機構成的數據處理系統結合為一個整體。

數據

尺寸數據

翼展35.08米,機長41.97米,機高10.67米,機翼面積197平方米

重量數據

空載:3901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87090千克 最大載荷:6124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925公里/小時,巡航速度74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2800米,航程5000公里,轉場航程,9300千米,執勤持續時間大於10小時

盤點世界上的預警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