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E-767 AWACS預警機

日本超級“鷹眼”E-767預警機是美國波音公司產品。波音公司在1998年到1999年間向日本交付了四架AWACS預警機,並於2000年進入服役。

簡介

波音在美國政府支持下專為日本生產以767客機為平台的預警機,為此一下子撈了23億美元,平均每架5.75億美元。

性能

日本航空自衛隊E-767大型預警機可同時跟蹤數百個空中目標,並能自動引導和指揮三十批飛機進行攔截作戰。

歷史

一架以改進型波音767機體為平台的新預警機1996年8月進行首飛,它開始叫767-27C。日本航空自衛隊按E代表預警機的慣例,將它命名為E-767。E-767在美國進行了嚴格的適航性測試。1998年3月,首批兩架E-767進入日本航空自衛隊序列,部署在靜岡縣的濱松空軍基地。1999年1月,後一批兩架E-767入役,部署在北海道的千歲空軍基地。目前,經過多次作戰測試的4架E-767已初具作戰能力,開始擔負戰備值班任務。
E-767使用的是767-200ER型機體,機內容積是E-3的兩倍,工作平台面積比E-3多50%,利於配備更多的任務系統和設備。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175噸,最大平飛速度80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2萬米,經空中加油其滯空時間為22個小時。不加油最大航程達1.037萬公里,比E-3要遠20%。E-767配備2名駕駛員,機上另有專司預警和控制系統的操作及指揮人員共二十人。
E-767是E-3“望樓”的發展型,機上所配備的雷達、航空電子系統和電子戰系統都是E-3所用設備的改進型。它採用的AN/APY-2型機載預警雷達是E-3所用的AN/APY-1型雷達的第二代產品,因而E-767的戰術技術性能明顯比E-3“望樓”優越。E-767在作戰飛行高度上能探測320公里外的目標,對高空目標的探測距離達600公里,可同時跟蹤數百個空中目標,並能自動引導和指揮30批飛機進行攔截作戰。在“合作對抗2003”多國空戰演習中,日本一架E-767預警機伴同六架F-15J戰鬥機,經過空中加油,飛越太平洋抵達美國阿拉斯加,向世界顯示日本E-767預警機具有“窺探”世界各地的能力。
日本航空自衛隊已將四架E-767和13架E-2“鷹眼”編為一個預警機特別中隊。其中5架“鷹眼”已在2003年前完成了改進升級。日本已成為亞洲擁有預警機最多的國家,其空中預警能力僅次於美國。

改進

日本四架現役E-767預警機(AWACS)系統將進行改進(rsip),其內容包括:備件、部件修理、保障需求和技術檔案。改裝後的E-767預警機將能進一步滿足未來作戰任務的需求。
英國《防務新聞》報導,RSIP計畫提高了預警機雷達的靈敏度,可以探測和跟蹤更小的目標。同時也將以新型高可靠的多處理機取代原來的雷達計算機,重新編寫了有關軟體,方便未來的維護和升級。RSIP計畫將根據波音公司的轉包契約由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在巴爾迪摩的電子系統分部執行。其轉包契約包括:雷達計算機、雷達控制維護面板以及軟體改進。RSIP計畫的部件都已經在美國、北約和法國的AWACS預警機中實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