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石楠

獨山石楠

獨山石楠(學名:Photinia tushanensis)為薔薇科石楠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灌木植物,高5米,小枝粗壯,葉片厚革質,長圓橢圓形,花期7月。產於貴州海拔840米地區,多生長於山頂灌叢中。

基本信息

本屬概述

落葉或常綠喬木灌木;冬芽小,具覆瓦狀鱗片。葉互生,革質或紙質,多數有鋸齒,稀全緣,有托葉。花兩性,多數,成頂生傘形、傘房或復傘房花序,稀成聚傘花序;萼簡杯狀、鍾狀或簡狀,有短萼片S;花瓣5,開展,在芽中成覆瓦狀或卷旋狀排列;雄蕊20,稀較多或較少;心皮2。稀3—5,花柱離生或基部合生,子房半下位,2一S室,每室2胚珠。果實為2—5室小梨果,微肉質,成熟時不裂開,先端或三分之一部分與萼簡分離,有宿存萼片,每室有1—2種子;種子直立,子葉平凸。 本屬的模式種:石楠PhotiniaserrulataLindl。全世界約有60餘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及南部,中國約產40餘種。

本屬植物常有密集的花序,夏季開白色花朵,秋季結成多數紅色果實,可供觀賞之用。木材堅硬,可作傘柄、秤桿、算盤珠、家具、農具等用。

形態特徵

獨山石楠獨山石楠

灌木,高5米;小枝粗壯,幼時密生灰色絨毛,以後脫落,老時無毛,灰褐色或灰黑色。葉片厚革質,長圓橢圓形,長11—17厘米,寬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具短尖頭,基部圓形,邊緣稍外卷,全緣或波狀緣,上面初生絨毛,後脫落無毛或近無毛,下面密生黃褐色絨毛,逐漸脫落但有部分殘存,中脈粗壯,在上面深陷,在下面顯著隆起,側脈13—15對;無葉柄或有短粗葉柄,長3—5毫米,密生絨毛,或脫落無毛。

花序特徵

花多數,密集成頂生復傘房花序,直徑9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密生灰色絨毛;花梗長2毫米或近無梗;花直徑5--6毫米;萼筒筒狀,長3—5毫米,外面密生灰色絨毛;萼片卵形,長約1毫米,先端鈍,外面有絨毛,內面無毛;花瓣倒卵形,長2毫米,無毛,基部具短爪;雄蕊20,較花瓣短;花柱2,離生,子房外有絨毛。花期7月。

生長習性

有很強的適應性,耐低溫,耐土壤瘠薄,有一定的耐鹽鹼性和耐乾旱能力。性喜強光照,也有很強的耐蔭能力,但在直射光照下,色彩更為鮮艷。

產地分布

貴州。生於山頂灌叢中,海拔840米。模式標本采自獨山。

本種提示

本種與厚葉石楠P.CrassifoliaLevl.相近,但葉片和萼筒都較長,外面密生灰色絨毛,是其異點。

中國石楠屬植物

石楠屬,薔薇科,60種以上,分布東亞、東南亞和北美,我國約40種,產西南部至中部,材質堅硬,紋理密緻,可為傘柄、秤桿、算珠子等用,或栽培供觀賞。

薔薇科·石楠屬植物

石楠屬(Photinia Lindl. ),薔薇科,60種以上,分布東亞、東南亞和北美,我國約40種,產西南部至中部,材質堅硬,紋理密緻,可為傘柄、秤桿、算珠子等用,或栽培供觀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