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楠

中華石楠

中華石楠(學名:Photinia beauverdiana C. K. Schneid.)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常綠或落葉;葉互生,具短柄,常有鋸齒;有托葉;花排成頂生傘形、傘房或復傘房花序;萼管鍾狀,裂片5,宿存;花瓣5;雄蕊約20;子房下位,2~4室,每室有胚珠1顆;果漿果狀,有種子1-4顆。生於山坡或山谷林下,海拔1000~1700米。分布於中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中華石楠中華石楠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0米;小枝無毛,紫褐色,有散生灰色皮孔。葉片薄紙質,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突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疏生具腺鋸齒,上面光亮,無毛,下面中脈疏生柔毛,側脈9-14對;葉柄長5-10毫米,微有柔毛。花多數,成復傘房花序,直徑5-7厘米;總花梗和花梗無毛,密生疣點,花梗長7-15毫米;花直徑5-7毫米;萼筒杯狀,長1-1.5毫米,外面微有毛;萼片三角卵形,長1毫米;花瓣白色,卵形或倒卵形,長2毫米,先端圓鈍,無毛;雄蕊20;花柱 (2-) 3,基部合生。果實卵形,長7-8毫米,直徑5-6毫米,紫紅色,無毛,微有疣點,先端有宿存萼片;果梗長1-2厘米。花期5月,果期7-8月。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中華石楠全株 (1張) 中華石楠根莖 (1張) 中華石楠花果 (7張)

產地生境

生於海拔100-1700m的山坡或山谷林下。分布於中國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經濟價值

藥用

來源

藥材基源:為 薔薇科植物中華石楠的根或葉。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曬乾;根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祛風止痛。主風濕痹痛;能虎肢膝酸軟,頭風頭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9g

性狀:性狀鑑別,葉長橢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5長5-10cm,寬2-4cm,先端漸尖或突漸尖,基部漸狹成楔形,邊緣有疏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脈上有毛;網狀葉脈,側脈9-14對;葉柄長5-10mm,微被毛。葉紙質,質脆易碎。氣微味淡。

用途

植物常有密集的花序,夏季開白色花朵,秋季結成多數紅色果實,可供觀賞之用。木材堅硬,可作傘柄、秤桿、算盤珠、家具、農具等用。

相關類群

銳齒石楠Photinia arguta Lindl.

中華石楠Photinia beauverdiana Schneid.

閩粵石楠Photinia benthamiana Hance

湖北石楠Photinia bergerae Schneid.

短葉石楠Photinia blinii (Levl.) Rehd.

厚齒石楠Photinia callosa Chun ex Kuan

黔南石楠Photinia esquirolii (Lévl.) Rehd.

福建石楠Photinia fokienensis (Franch.) Franch.

陷脈石楠Photinia impressivena Hayata

台灣石楠Photinia lucida (Dcne.) Schneid.

斜脈石楠Photinia obliqua Stapf

小花石楠Photinia parviflora Card.

毛果石楠Photinia pilosicalyx Yu

羅漢松葉石楠Photinia podocarpifolia Yu

絨毛石楠Photinia schneideriana Rehd. et Wils.

福貢石楠Photinia tsaii Rehd.

毛葉石楠Photinia villosa (Thunb.) DC.

中國石楠屬植物

石楠屬,薔薇科,60種以上,分布東亞、東南亞和北美,我國約40種,產西南部至中部,材質堅硬,紋理密緻,可為傘柄、秤桿、算珠子等用,或栽培供觀賞。

薔薇科·石楠屬植物

石楠屬(Photinia Lindl. ),薔薇科,60種以上,分布東亞、東南亞和北美,我國約40種,產西南部至中部,材質堅硬,紋理密緻,可為傘柄、秤桿、算珠子等用,或栽培供觀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