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谷精草

狹葉谷精草,草本植物,葉線形,長2.5-8厘米,生於山溝、池塘邊。中國多個省區有分布。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狹葉谷精草EriocaulonangustulumW.L.Ma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3(3)卷||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毛苞系Ser.TmetopsisRuhl.||狹葉谷精草EriocaulonangustulumW.L.Ma
3.狹葉谷精草
EriocaulonangustulumW.L.MainAct.Phytotax.Sin.29(4):295.fig.2:1-15.1991.

形態特徵

草本。葉線形,叢生,長2.5-8厘米,寬0.8-1.5(-2.5)毫米,半透明,具橫格,脈約7條。花葶數十個,高10-30厘米,直徑0.3-0.8毫米,扭轉,具5-6棱,鞘狀苞片長2-5厘米,口部斜裂;花序熟時近球形,淡棕色至灰黑色,直徑約4毫米;總苞片近圓形,淡棕色,稍反折,硬膜質,長1.6-2毫米,寬1.3-1.7毫米,無毛或在顯微鏡下能見背部有稀疏的單細胞微短毛;總(花)托有密長毛;苞片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1.5-2毫米,寬0.6-1.7毫米,背面上部及頂端具白短毛,外周苞片少毛,向內漸增多;雄花:花萼佛焰苞狀,3淺裂至深裂,背上部及頂端有白短毛;花冠裂片3枚,1-3片有黑色至棕色的腺體,矩圓形,頂端及側面有短毛,中裂片明顯大於側片;雄蕊6枚,花葯黑色;雌花;萼片3,離生,舟形,無龍骨突起,帶黑色,長1.2-1.8毫米,上部及頂端有白短毛;花瓣3,倒披針狀線形,膜質,常無腺體,有時能見2片近頂處有不明顯的棕色或黑色腺體,頂端及邊緣有白短毛;子房3室,花柱分枝3,長於或短於花柱。種子卵形長0.3-0.4毫米,表面具橫格,每格邊緣具2-5個條狀截頭的突起。花果期8-12月。

地區分布

產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生於山溝、池塘邊。模式標本采自海南儋縣沙煲山

本種區分

本種以葉狹,尖而直,花序球形常黑色等特徵區別於其他種。其花部結構與南投谷精草E.nantoense極為相似,但本種葉狹,通常不超過2毫米,花序直徑較小,常不超過4毫米,總苞片近圓形,雌花萼無龍骨狀突起。而後者葉常超過2.5毫米,花序直徑5-7毫米,總苞片倒卵狀矩圓形,雌花萼有狹龍骨狀突起易於區別。

谷精草目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