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縣

儋縣

海南省最大橡膠產區,中國熱帶作物教學和科研主要基地。位於海南島西北部,北門江流域。面積3185平方公里,人口69.64萬,除漢族之外,有黎、 苗等民族,操多種方言。

基本信息

正文

儋縣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置儋耳郡,郡治儋耳縣,後時有廢置、合併、易名等變遷。明清為儋州,1912年改稱儋縣,原治在海濱新州,後移治那大鎮。縣境絕大部分為玄武岩台地、海成階地和海濱平原所據,僅南部為山地丘陵,系五指山余脈。地勢高峻,從東南傾向西北。台地平坦完整,間有火山錐,地下水位低,需提水灌溉。氣候乾熱,雨量遠較島東南為遜。旱季長,呈熱帶稀樹草原景觀,是海南島開發最早地區之一,現仍有大片荒山、灘涂可供開拓,為農墾主要地區。20世紀50年代後修建的海南最大松濤水庫、電站和排灌系統,極利於農業發展。本縣具備熱帶作物生長優越條件,主產水稻和甘薯等雜糧,盛產椰子、甘蔗、花生、瓜子和豆類,但耕作粗放而產量低。50年代後建立起一批以種植橡膠為主,包括胡椒、香茅、油棕等多種熱帶作物在內的農林場。橡膠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省首位。沿海盛產魚鹽,有白馬井、新英、乾沖等著名運輸港兼漁港,其中白馬井為海南省最大的現代化漁港,是南海水產公司所在地。洋浦港已初步建成為現代化深水港,附近地區正在進行成片開發建設。縣境礦產有錫、煤、鐵、水晶、硫磺、油頁岩等,以那大錫礦最著名。工業主要有水電、冶煉、製糖、橡膠和水產品加工、造紙、紡織及曬鹽等。
本縣設有華南熱帶作物學院華南熱帶作物科學院。那大鎮為海南西路重鎮,西線公路運輸中心。縣西北新英鎮面臨北部灣,以漁業為主,附近有大鹽場。縣西白馬井鎮兼營漁、農和手工業,設有船廠、鹽場。縣境多文物古蹟,西北中和圩歷為儋州舊治,有蘇東坡舊居、東坡書院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於本縣富克地區的中國赤道區域的探空火箭發射場,已於1988年底成功發射了一枚探空火箭“織女”一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