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細小病毒

犬細小病毒

犬細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屬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CPV對多種理化因素和常用消毒劑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4-10度存活6個月,37度存活2周,56度存活24小時,80度存活15分鐘,在室溫下保存3個月感染性僅輕度下降,在糞便中可存活數月至數年。該病毒對乙醚,氯仿,醇類有抵抗力,對紫外線,福馬林,次氯酸鈉,氧化劑敏感。

基本信息

1978年,澳大利亞的Kelly和加拿大的Thomson等同時從患腸炎的病犬糞便中分離獲得的犬細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CPV)。其後,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和日本等國也相繼發現了該病毒。血清學調查
犬細小病毒犬細小病毒
顯示,CPV陽性血清在歐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4-1976年;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亞可以追溯到1978年。為了區別於1967年由Binn等[人從健康犬糞便中分離到的犬極細小病毒(Minutevirusofcanine,MVC)(習慣也上被叫做CPV-1)而將後來發現的病毒命名為犬細小病毒2型(CPV-2)。CPV-2與CPV-1在致病性及抗原性上具有顯著的差異。臨診上,CPV-2有兩個表現類型:腸炎型和心肌炎型,也有報導一隻犬兼有兩種症狀。腸炎型主要表現為先嘔吐,後急性出血性腸炎、白細胞顯著減少,但目前臨床上有相當大比例患犬白細胞表現正常或升高;心肌炎型主要見於8周齡以下的幼犬,常突然發病,數小時內死亡。試驗證明,CPV-1可以導致小於4周齡的幼犬發病並可以致其死亡,也可以引起母犬的繁殖障礙。
在我國,梁士哲等於1982年首次報導了類似犬細小病毒感染性腸炎。次年,徐漢坤等正式報導了該病的流行。近年來,隨著我國工作犬(軍犬、警犬、導盲犬等)、實驗用犬和寵物犬飼養量的大幅增加,犬細小病毒感染日趨嚴重,給養業犬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成為危害養犬業重大疫病之一。因此,對本病的研究也隨之增多了起來。

流行病學

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動物,如郊狼、叢林犬、食蟹狐和鬣狗等也可以感染。隨著病毒抗原漂移,病毒已經可以感染貓小熊、貉等動物。
犬感染CPV發病急,死亡率高,常呈暴發性流行;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犬均可感染。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瀉(或出血性腹瀉)的患犬中,CPV感染陽性犬可以占到29.8-46.2%。其中6月齡以下犬最為易感,占CPV感染犬總數的比例可高達75%,且此日齡段感染犬死亡率較大於6月齡患犬高;大於12月齡犬發病率則相對較低。有研究發現,雄性犬較雌性犬更為易感[,但對於小於6月齡患犬而言,年齡、性別及品種與CPV感染沒有相關。針對6-18周齡CPV感染犬成活率研究發現,雄性與雌性之間、不同年齡組之間、HI抗體效價<1:80組與1:160組差異顯著。
病犬和康復帶毒犬是本病的傳染源。病犬經糞便、尿液、唾液和嘔吐物向外界排毒;康復帶毒犬可能從糞尿中長期排毒,污染飼料、飲水、食具及周邊環境[2]。而病犬通常在感染後7-8天通過糞便排毒達到高峰,10-11天時急劇降低。有證據表明,人、蒼蠅和蟑螂等都可成為CPV的機械攜帶者。一般認為該病的傳染途徑是消化道,易感動物主要由直接或間接接觸而感染。
本病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夏、秋季節多發。天氣寒冷,氣溫驟變,衛生條件差及並發感染均可加重病情和提高死亡率

發病機理

健康犬經消化道感染病毒後,病毒主要攻擊兩種細胞,一種是腸上皮細胞,一種是心肌細胞,分別表現胃腸道症狀和心肌炎症狀,心肌炎以幼犬多見。

臨床症狀

腸炎型

該病潛伏期3-5天,多發生在剛換環境後(如新買的幼犬),洗澡,過食是誘因。該病多數呈現腸炎綜合症,少數呈現心肌炎綜合症。腸炎病犬初期精神沉鬱,厭食,偶見發熱,軟便或輕微嘔吐,隨後發展成為頻繁嘔吐和劇烈腹瀉。起初糞便呈灰色,黃色或乳白色,帶果凍狀粘液,其後排出惡臭的醬油樣或番茄汁樣血便。病犬迅速脫水,消瘦,眼窩深陷,被毛凌亂,皮膚無彈性,耳鼻,四肢發涼,精神高度沉鬱,休克,死亡。從病初症狀輕微到嚴重一般不超過2天,整個病程一般不超過一周。幼犬的腸炎主要有3種:①傳染性腸炎;②寄生蟲性腸炎;③食物性胃腸炎。
幼犬的傳染性腸炎的全稱叫傳染性胃腸炎,犬細小病毒是病原,也稱犬細小病毒性胃腸炎。細小病毒寄生在幼犬(也感染成年犬)的胃腸道黏膜層中,分裂繁殖使胃腸黏膜破損,引起以小腸黏膜出血感染的腸炎。幼犬患病後,嘔吐、腹瀉,嘔吐物從食物到胃液,甚至有膽汁,呈頑固性嘔吐;造成體液大量散失和不食;腹瀉則從正常腹便變成水瀉,病重時有番茄樣血便從肛門噴出,非常腥臭。最後,患病幼犬以脫水、繼發細菌感染和心肌炎而死亡。幼犬患細小病毒性腸炎後;治療採用靜脈補液、止瀉、止血、消炎、止吐和注射犬細小病毒單克隆抗體(以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田克恭同志研製的犬細小病毒單克隆抗體的臨床療效最佳)的方法。
幼犬的寄生蟲性腸炎主要因大蛔蟲感染為主,也有鉤蟲、鞭蟲和球蟲感染引起的。幼犬在吃奶過程中可以感染蛔蟲。由於蛔蟲幼蟲在幼犬的小腸管內寄生,幼犬的腸管又相對較窄,使腸消化吸收和腸內容物的下行受到影響。有時蛔蟲會在一定程度上阻塞腸腔,少量蛔蟲甚至會逆行進入胃內,刺激胃壁而引起嘔吐,將蛔蟲(細長兩頭尖,火柴棍大小)吐出,並有腹瀉出現。寄生蟲性腸炎造成幼犬的糞便時乾時稀。蛔蟲性的腹瀉以糞便呈吸收不充分的性狀為主,糞中血少;鉤蟲性的糞便中帶有血絲,嚴重時便血,血便稀而腥臭;球蟲感染性腹瀉的糞便中帶血,嚴重時呈血便。食物性腸炎(包括胃炎)以突然換食或食物久存不潔有關,新買的幼犬最易發生。
因為犬的新主人不知道幼犬原來的食物,餵給了幼犬是主人喜愛的食品,幼犬的胃腸在短時間內不能適應這一突然性的食物改變,消化酶不能迅速調整並適應這一變化,造成消化不充分,未被充分消化的食糜帶著大量水分下泄,造成滲透性腹瀉,這與食物過敏與不耐受有關。久存不潔(未加熱)和從冰櫃中直接取出(未加熱)的食品是造成食物性腹瀉的另一個原因,它引起細菌感染、冷刺激和消化不良。區分犬細小病毒性腸炎、寄生蟲性腸炎和食物性腹瀉的診斷是去正規的動物醫院做糞便檢查,40min即可根據化驗結果確診。
所以,寵物主人為幼犬看腹瀉性疾病時,應收集幼犬的糞便放人塑膠袋或玻璃小瓶中帶給獸醫。寄生蟲性腹瀉的幼犬應予驅蟲、消炎和止瀉治療,多日不食的應補液。食物性腹瀉的幼犬應止瀉,並發細菌感染的應消炎,變更食物(尤其是食物過敏與不耐受的幼犬)可以給予幼犬寶路低過敏性日糧。

心肌炎型

多見於4-6周齡幼犬,常無先兆性症狀,或僅表現輕微腹瀉,繼而突然衰弱,呻吟,黏膜發紺,呼吸極度困難,脈搏快而弱,心臟聽診出現雜音,常在數小時內忽然(可能由於急性呼吸抑制)死亡,屍體剖檢可見心臟擴張,心肌有蒼白的條紋,充血性心衰的大體徵象。CPV-2與CPV-1在致病性及抗原性上具有顯著的差異。臨診上,CPV-2有兩個表現類型:腸炎型和心肌炎型,也有報導一隻犬兼有兩種症狀。腸炎型主要表現為先嘔吐,後急性出血性腸炎、白細胞顯著減少,但臨床上有相當大比例患犬白細胞表現正常或升高;心肌炎型主要見於8周齡以下的幼犬,常突然發病,數小時內死亡。試驗證明,CPV-1可以導致小於4周齡的幼犬發病並可以致其死亡,也可以引起母犬的繁殖障礙。在我國,梁士哲等於1982年首次報導了類似犬細小病毒感染性腸炎。次年,徐漢坤等正式報導了該病的流行。隨著我國工作犬(軍犬、警犬、導盲犬等)、實驗用犬和寵物犬飼養量的大幅增加,犬細小病毒感染日趨嚴重,給養業犬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成為危害養犬業重大疫病之一。因此,對本病的研究也隨之增多了起來。

診斷

根據流行症狀和血清學反應,可作出診斷。該病發病迅速,傳染性強,往往呈局部暴發性,臨場表現為嘔吐、腹瀉、脫水等腸炎綜合症,死亡率高。血清學反應多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國內外都有其試劑盒,該手段技術成熟,檢出率高。

治療

臨床上主要是對症治療配合高免血清和單克隆抗體治療。成犬治癒率高,幼犬預後謹慎

預防

CPV對外界的抵抗力強,存活時間長,故其傳染性極強。一旦發病,應迅速隔離病犬,對病犬污染的犬舍飼具、用具、運輸工具進行嚴格的消毒,消毒劑可採用2%的NaOH、漂白粉次氯酸鉀等。仿佛消毒可採用紫外線照射。並停用2周。對飼養員應該嚴格消毒,並限制流動,避免間接感染。
疫苗免疫是預防髮根本措施。但有可能出現免疫失敗的情況,這和疫苗品質及免疫干擾有關。主要是疫苗毒株選取不當和母源抗體的干擾。疫苗應選用品質可靠的疫苗,首免時間一般認為在10周齡左右,但考慮到10周齡以前亦是幼犬易感期,故一般可在6周齡時注射小犬二聯疫苗(此疫苗可突破母源抗體的干擾),10周齡時注射六聯苗,以後每隔3周注射1次六聯苗,連續2-3次,以後每年免疫一次。

主要例子

“星期狗”注射血清充健康犬感染犬瘟、犬細小病毒的寵物狗被注射血清後販賣,病症難查驗,交易後難活過一周
買寵物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只是像買衣服鞋帽一樣,看好了就砍價,砍完價就掏錢,但實際情況卻是稍不留神,就可能買到感染了烈性病毒的、活不過一周的“星期狗”。
據報導有人專門從狗場和狗市低價收購患病狗,然後注射血清抑制病症,再進行網路售賣。而在此過程中即使買家檢測,也查不出病症。

相關詞條

犬極小病毒 犬二聯疫苗
陽性血清 細小病毒科
傳染源 漂白粉
心肌炎 腸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