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歷

物候歷

物候歷又稱自然歷或農事歷,清代董善慶《雲龍紀往》曾有記載。即把一地區的自然物候、作物物候、害蟲發生期和農事活動的多年觀測資料進行整理,按出現日期排列成表。是物候現象出現的時間順序表。

簡介

最早的天文歷和物候歷最早的天文歷和物候歷

物候歷又稱自然歷或農事歷。即把一地區的自然物候、作物物候、害蟲發生期和農事活動的多年觀測資料進行整理,按出現日期排列成表。

物候歷也是古時雲龍州(今大理州雲龍縣布朗族所用曆法。現時已不用。

清代董善慶《雲龍紀往》載:“其他不知歲月,耕種皆視花鳥。梅花歲一開以紀年,野靛花十二年以紀星,茨竹花六十年一開以紀甲子。……如借貸書契必曰限至某花開時,或曰某鳥鳴時。”

定義

物候歷(phenologicalcalendar)又稱自然歷,是以自然界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候現象為指標來表示一年中季節來臨早遲的一種日曆,可以用來預測與農、林業生產有關的各種植物開花期到來的日期,以掌握農時。

發展歷史

物候最早起源於西周初期,在《詩經•幽風》中就有當時物候歷的記載:“八月利棗、十月獲稻……”。至戰國時代(公元前480年-222年)發展成為《七十二候》,成為比較系統的物候歷。之後又出現了冬九九歌、夏九九歌、二十四番花信風等多種形式的物候歷。
中國是世界上編制和套用物候歷最早的國家,3000年前的《夏小正》一書,即為記載物候、氣象、天象、農事、政事的物候歷。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也是物候歷,從北魏開始七十二候被載入國家曆法。太平天國的天曆,將上年的物候記錄頒布於下年的曆書中,稱為“萌芽月令”,也是一種物候歷。近年中國有幾十個地方,根據現代物候資料編制了物候歷。在國外,2000年以前,雅典人就已試製了包括一年中物候推移的農曆,至羅馬凱撒時代還頒布了物候歷以供套用。

1973年竺可恢等根據現代物侯觀測資料編制了北京物候歷。其內容包括植物、動物、農作物物侯期,氣象水文現象如霜、雪、結凍、解凍等日期,並按其出現日期先後依次排列。所列各種物侯現象都是與農事有關的明顯指標,可以用來預測與農、林業生產有關的各種植物開花期到來的日期,以掌握農時。

主要內容 

物候歷的內容有日期、自然物候、作物生育期、蟲害發生期及農事活動等。農林牧副漁的許多項目都可編入自然歷,但應根據需要有所側重。若資料年代較長,除列入平均日期外,還可把最早、最晚出現日期,多年變幅編入,以提供更多的季節變化信息。

主要用途 

物候歷體現了物候現象的順序性和同步性,即同一地區的各物候期的先後順序基本上是固定的。年際間,由於氣候的波動,各物候期可有一二十天的差異,但它們只是作相應的提前或推遲。它是進行農時預報的重要工具和基本資料。如在江蘇鹽城的物候歷上毛桃始花和早玉米、大豆播種,野菊開花與小麥播種等的日期是對應的,前者是指示物候現象,後者是農事活動,每年只要觀測到這些物候現象時,便可進行相應的農事活動。利用物候變化的同步性,根據前期物候現象的早晚,還可作出農事活動的預報。

藏曆物候歷

藏族物候歷西藏天文地理:藏族物候歷

藏曆里本民族傳統的成分中最有特色的是物候歷。把西藏古代物候觀測經驗寫入曆書最早的是十四世紀初年,噶瑪·讓迥多吉(karma-rang-byung-rdo-rje公元1284年-1339年),在他的名著《歷算綜論》(rtsis-gzhungkun-bsdus)中收集了許多民間觀測物候的諺語。15世紀(1425年)粗普嘉央頓珠維色(mtshur-phuvjam-dbyangsdon-grubvod-zer)編寫《粗普曆書》時,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收集了用“烏日”預報天氣的方法。17世紀(1687年)第斯·桑吉嘉措(sde-sridsang-rgyasrgyas-rgya-mtso1653年-1705年)主編的《白琉璃》(beeduryadkar-po1687年)一書里廣泛地收集了大量的物候諺語資料,並且把它系統化了,至今沿用。現在西藏天文歷算研究所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每年都派人深入至農牧民民眾中去,調查和研究自己所發布的氣象預報的準確程度,並收集民眾中的新鮮經驗。

這一古老的日數法後來收在《雍仲苯教源流大成》(gyung-drungbon-gyibstan-vbyungphyogs-bsdus)一書中,此書有1988年西藏人民出版社鉛印本。

關於動物、植物生態變化與季節的關係漢族很早在戰國和秦漢時代的《夏小正》和《禮記·月令篇》里就有。藏曆中的這部分又自有其地方的特色。動物的例如:水鷗至,野豬產仔,燕子至,雲雀至,杜鵑至,蚱蜢跳,杜鵑返門域,馬熊產仔,蛙、蛇、蠍入蟄、棕熊產仔,食骨鵰築巢,獸毛生光澤,鴉築巢,鷂至,雪豬眠畢,戴勝鳥鳴,山雀來等等。

指導農事的內容如:衛區(拉薩一帶),藏區(日喀則一帶),山南等各地早播,中播、晚播、施肥、灌水,栽立驅鳥假人、冬麥拔節、灌渠、抽穗、成熟的時節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