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天文歷算

每年的曆書都是前一年由藏醫院裡的學者測算的。 藏曆的正式使用,是在公元1027年開始的,並流行至今。 但是,新年還是現在藏曆的十一月一日。

在西藏,藏醫和藏曆是緊密聯繫的。8世紀,藏醫學家宇陀寧瑪·元丹貢布的藏醫學著作《四部醫典》的部問世,使藏醫學形成了較完整的理論系統。由於藏醫認為隨著季節的變化,人體五臟中的氣和血液循環狀況也有所不同,所以藏醫十分重視觀察星、雲、風、湖水和鳥類的變化。
按藏族慣例,天文歷算的業務設在藏醫院。藏醫院裡薈萃著一批學者。每年的曆書都是前一年由藏醫院裡的學者測算的。
藏曆的正式使用,是在公元1027年開始的,並流行至今。本來,公元前一世紀藏族便有了自己的歷算法,那就是以月亮的圓、缺、朔、望來計算月份的苯教曆法,那時的新年初一,相當於現在的藏曆十一月一日。有一本古老的歷算書叫做《紡織老人月算》,詳盡地總結了當時藏族人民豐富的生產經驗和天文歷算知識。後來,文成公主進藏,帶來了許多經書典籍,其中天文歷算的書籍對原始藏曆的完善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這時,新年日期的確定,已從月亮的亮度進步到以星辰為主要依據,即以鬼星的亮度、位置為標準。但是,新年還是現在藏曆的十一月一日。後來,原始藏曆吸收了漢地的歷算技術,逐漸完善成為今天的藏曆。
藏曆規定一年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一千日左右,便有一個閏月,用來調整月份和季節的關係。藏曆採用時輪制的紀年法,把天體分為十二宮,即:牡羊、雙魚、金牛、摩羯、雙子、獅子、巨蟹、寶瓶、人馬、室女、天蠍、天秤。用十二屬相配五行紀年。以十二年為一小循環,六十年為一大循環,稱為一“繞炯”(即一時輪)。第一“繞炯”是從公元1027年開始的。1987年是第十七個“繞炯”的第一年。1991年藏曆稱為金羊年。這與漢地農曆的紀年法相似,屬相也一致。
藏曆不僅預報下一年度是否風調雨順,是否有旱災、雪災或地震,而且連某日有雨,每一天的吉凶都一一標明。據說,那曲藏醫院預報1986年間藏北的三次地震,大體時間和方位都準確。主要是根據天象預報的。天象,是一尊大佛形態。巨佛象徵地球,巨佛姿勢有象徵意義,假如巨佛站著,就表示有地震、颶風和瘟疫等;巨佛坐著,人間就平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