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

《夏小正》,中國現存最古的科學文獻之一。原為《大戴禮記》中的一篇。

《夏小正》

《隋書·經籍志》在《大戴禮記》之外,另有《夏小正》一卷,可知當時已有《夏小正》的單行本流傳。《夏小正》按夏曆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述每個月中的星象、氣象、物候以及所應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其星象包括昏中星、旦中星、晨見、夕伏的恆星、北斗的斗柄指向、河漢(銀河)的位置以及太陽在星空中所處的位置等等,例如“正月鞠則見,初昏參中,斗柄懸在下。”現在流傳下來的《夏小正》,內容已有部分殘缺和錯亂,而且《夏小正》的正文與後來注釋的傳文混雜在一起,難以分辨,所以也有稱為《夏小正傳》的。據分析,正文只有四百餘字。關於《夏小正》是否夏代的書的問題,眾說紛紜,但至遲在春秋時代(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已有此書,當無疑義。而且書中有取自更早時代的資料,也是可以肯定的。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