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貝斯焦蟲病

牛巴貝斯焦蟲病

牛巴貝斯焦蟲病是牛的一種原蟲病,多由泰勒焦蟲感染引起,多寄生在病畜的血細胞中,由蜱傳播。

病因

流行特徵流行特徵
由泰勒焦蟲(主要是環形泰勒焦蟲)引起的血液原蟲病,多發生1-3歲的牛。每年流行於6-8月,特別是7月上、中旬為高發期。老疫區由於牛的免疫功能強,多為帶蟲者,發病、死亡約30%,而從非疫區進入病區的牛,則死亡率可達60-92%。潛伏期約14-20天,病程20天左右。通過傳播。

症狀

病初體溫升高,皮膚見結節,肩前及股前淋巴結腫大,食欲不振,以後精神疲憊,食慾、反芻停止,弓腰收腹,腹瀉,便中帶粘液或血,貧血,有黃疸,眼結膜見出血點,呻吟磨牙,精神沉鬱,肌肉震顫,血稀,心跳快。心率不齊,氣喘等。
病牛初期體溫升高達41攝氏度,呈稽留熱,體表淋巴結腫大,呼吸脈搏增數,結膜潮紅。中期精神不振,食慾不好,反芻減退,初便秘後腹瀉,血液稀薄,貧血,黏膜黃染。後期病牛極度衰弱,食慾廢絕直至死亡。

剖檢變化

胸、腹兩側皮下膠樣浸潤,胸、腹腔、心囊腔積黃色液,心內、外膜及胸、腹腔漿膜散在出血點。體表、肝門及縱膈等處淋巴結腫大,脾腫大2-3倍和肝、腎等各器官散在增生(淋巴細胞和網狀細胞)和壞死結節,第四胃黏膜腫脹,有出血點和潰瘍,肺水腫。
屍體消瘦,屍僵明顯,可視黏膜貧血、黃染;血液稀薄,凝固不全,皮下組織充血、黃染、水腫;脾臟腫大;胃及小腸有卡他性炎症;肝臟腫大。

實驗室檢驗

採取九頭牛耳靜脈血,利用蟲體濃集法製得沉澱物,按常規推製成抹片,乾燥,滴甲醇三滴,使其固定,爾後用姬氏染色法染色染後用油浸鏡頭檢查。發現紅細胞內有環狀、橢圓形、單個或成雙的梨形蟲體,其長度紅細胞半徑,成雙的蟲體以其尖端相對形成鈍角,具有一團染色質。

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和臨床症狀,結合耳靜脈採血塗片鏡檢發現蟲體,診斷為牛巴貝斯焦蟲病。

治療

在強心、鍵胃整腸、補液等對症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下列有效藥物消滅病原體:
黃色素錐黃素):按每公斤體重3毫克—4毫克(每頭不超過2克),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的溶液,過濾後,煮沸消毒30分鐘,降溫至30攝氏度靜脈注射。
貝尼爾(三氮脒):按每公斤體重3毫克—4毫克,用生理鹽水配成5%溶液,過濾後滅菌,肌肉注射。

預防措施

早期發現治療病畜的同時,重點應放在消滅一定範圍內的硬蜱。在夏季應著重消滅牛體上的幼蟲和著蟲,以杜絕本病發生和傳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