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劑反應

熱劑反應

這個反應叫做鋁熱反應,反應生成Al2O3和Fe。 物理結構:氧化態催化劑主體是磁鐵礦,其化學計量式是FeO.Fe2O3或Fe3O4。 磁鐵礦的一個單胞(晶體的最小結構單元)由32個氧離子和24個鐵離子所組成,即8(Fe3O4)。

熱劑反應熱劑反應

熱劑反應是自蔓延高溫合成反應的一個分支,它採用成本低廉的天然氧化物作原料,比元素直接合成材料具有更顯著的經濟效益。通過對工業和實驗中最具代表性的兩種熱劑反應——鋁熱劑與鎂熱劑反應研究及套用的介紹。

反應原理

鋁熱劑是把鋁粉和氧化鐵粉末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物,當用引燃劑點燃,反應猛烈進行,得到氧化鋁和單質鐵並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可到3000℃,能使生成的鐵熔化。
這個反應叫做鋁熱反應,反應生成Al2O3和Fe。
鋁熱反應原理可以套用在生產上,例如焊接鋼軌等。用某些金屬氧化物(如V2O5、Cr2O3、MnO2等)代替氧化鐵,也可以做鋁熱劑。當鋁粉跟這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時,產生足夠的熱量,使被還原的金屬在較高溫度下呈熔融狀態,跟形成的熔渣分離開來,從而獲得較純的金屬。在工業上常用這種方法冶煉難熔的金屬,如釩、鉻、錳等。

組成成分

熱劑反應熱劑反應

主要成分是Fe3O4,助催化劑K2O、Al2O3、CaO、MgO等含量小於催化劑總質量的9%,低壓催化劑還增加了CoO(A201等)。
物理結構:氧化態催化劑主體是磁鐵礦,其化學計量式是FeO.Fe2O3或Fe3O4。晶體結構類似於尖晶石(MgAl2O4)的結構(90%以上是具有反尖晶石結構、不均勻複雜體系的磁鐵礦)。是四面體和八面體結構的堆積結果。其中形成兩種間隙:四面體間隙八面體間隙。三價的金屬離子占據四面體間隙的一半和八面體間隙的一半,二價的鐵離子占據八面體間隙(Fe3+(Fe2+,Fe3+))。磁鐵礦的一個單胞(晶體的最小結構單元)由32個氧離子和24個鐵離子所組成,即8(Fe3O4)。按結晶學原理,32個氧原子按照面心立方堆積的每一單胞,有64個四面體間隙和32個八面體間隙。如上所述,除了24個被鐵離子占據以外,其餘大部分是空的,因此可加入助催化劑占據這些空隙形成間隙固溶體。而且化學式相近的物質,結構類型相同且質點(離子、原子或分子)半徑近於相等的物質,可以發生同晶取代,生成置換固溶體,例如三價鋁即可置換部分三價鐵,形成置換固溶體。(含量小於4%時主要生成置換固溶體。若三氧化二鋁全部取代氧化鐵則生成FeO.Al2O3)鐵比值Fe2+/Fe3+,其大小影響催化劑還原後的若干性能,如還原的難易程度、還原後的機械強度和低溫活性等。主要服從於合成塔的要求,操作壓力、溫度和內件結構,在催化劑製造階段調節,一般為0.5~0.7。

用途

廣泛套用於矽、二氧化矽、氮化矽、磷矽玻璃及鎢等薄膜材料的蝕刻,在電子器件表面清洗、太陽能電池的生產、雷射技術、氣相絕緣、超低溫製冷劑、泄漏檢驗劑、印刷電路生產中的去污劑等方面也大量使用。

相關詞條

熱伏少陽證熱犯肺胃證熱毒證熱毒蘊結證熱毒蘊膚證熱毒壅滯證熱毒壅盛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