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第九屆城市規劃展

煙臺市第九屆城市規劃展不僅向市民描繪了一個流光溢彩的未來煙臺,更向市民提供了投資、置業等諸多前瞻性信息。

概述

展覽時間:2006年10月19日至28日
展覽地點:煙臺國際博覽中心
遠期規劃至二零二零年的未來煙臺將在第九屆城市規劃設計展上驚艷亮相——六大組團的科學劃分,為煙臺中心區界定了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經濟布局;雜亂的煙臺老港區舊貌換新顏,成為集商貿辦公、觀光旅遊等為一體的海濱勝地……規劃展不僅向市民描繪了一個流光溢彩的未來煙臺,更向市民提供了投資、置業等諸多前瞻性信息:濱海東路的規劃開發,標誌著城市中心的延伸;白石村建昌街等老居民區的【變臉】,顯示著一些地段巨大的升值空間......
沙盤展示:
呈現煙臺新姿
進入規劃展現場,1100多平方米的巨大沙盤便映入眼帘:南至萊山機場,東到牟平,西至開發區平暢河,集中展現了至2020年煙臺主城區的規劃建設情況。
通過沙盤,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煙臺中心城區以芝罘濱海地帶為中心,拓展東西兩翼,貫通南北山海,形成“山聳城中,城隨山轉,海圍城繞,城島相映,融山、城、海、島於一體”的城市格局。規劃以天然河流、山體和永久性綠帶分隔各城區,形成芝罘、萊山、開發區、福山、牟平、八角等六大組團,構成多組團、多核心的濱海帶狀組團城市結構。其中,芝罘組團是以行政、文化、商貿金融、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城市中心區,規劃人口規模為90萬人;萊山組團是以文教科研、高新技術為主的功能區,規劃人口規模為50萬人;牟平組團是以旅遊度假為主的綜合功能區,規劃人口規模為25萬人;開發區組團是以工業和生活服務功能為主的綜合發展區,規劃人口規模為30萬人;福山組團是以工業、物流和生活服務功能為主的綜合發展區,規劃人口規模為25萬人;八角組團是以港口和臨港工業為主的新港城。規劃人口規模為10萬人。
巨大的沙盤還向市民描繪了未來煙臺的諸多發展靚點:
城市對外交通 煙臺區位條件優越,是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連線華東、東北的交通樞紐城市,全市已形成“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目前煙臺市區有德龍煙鐵路、藍煙鐵路。煙大鐵路輪渡目前已建成,中韓鐵路輪渡項目正在論證。青榮城際快速軌道線路沿藍煙鐵路接入,與濟青高速鐵路形成便捷的出行系統。沈海、榮烏高速公路,204、206國道、208、210、802省道等幹線公路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煙臺港為我國沿海主樞紐港之一,由芝罘灣港區和西港區組成,承載著以港興市的發展重任。萊山機場是山東半島重要的國際機場,國家重要的幹線機場。
城市交通系統 城市交通系統規劃採用快速路組織組團間的大運量快速交通,輔以城市主、次幹道疏解,形成“兩軸四聯”的快速交通結構。
城市綠地規劃 煙臺是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國家園林城市”,由自然山體、生態保護區、組團間綠帶和城市公園組成了“一環、三片、五帶、十七園”的綠地系統結構。
市區河流眾多,從西至東主要有平暢河、黃金河、柳林河、柳子河、夾河、逛盪河、辛安河、魚鳥河、沁水河,是煙臺城區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遊發展規劃 煙臺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佳魅力城市”,富有山海特色的文化旅遊和休閒旅遊目的地。市域以“千里黃金海岸旅遊長廊”為背景,以濱海旅遊為發展重點,以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為依託,形成“一心九組”的城市旅遊空間結構。
“一心”是指濱海休閒中心,包括煙臺山、東炮台山、濱海景區、第一海水浴場,集中展示了煙臺海濱城市歷史文化風貌、開埠文化、海岸風貌。
“九組”是指芝罘島景區、金沙灘旅遊度假區、煙臺農博園、中央山地公園、東部新市區海濱、養馬島旅遊度假區,還有國際葡萄酒城、崑嵛山景區、龍泉和院格莊溫泉旅遊度假區。
城市重要公共設施 煙臺老港站區改造項目,借鑑國內外港口改造成功經驗,匯集交通、商貿、文化、娛樂、旅遊等眾多功能,包括年傳送旅客500多萬人次,總建築面積7.4萬平方米的煙臺火車客運站,該區域將成為高層次的國際國內城市交流中心,與其南側的老城商貿區相互依託,激發老城區新的活力。
煙臺山—朝陽街—所城是煙臺城市發展的歷史文化軸線,煙臺山及燈塔是煙臺的標誌,山上保留有許多座風格各異、中西合璧的近代領事館建築;朝陽街是煙臺近代形成的商業繁華區,是煙臺開埠歷史的見證;所城裡古稱“奇山守御千戶所”,明朝因海防而建,是煙臺城市的發祥地。在這條歷史文化軸的東側是煙臺最具魅力的城市會客廳-濱海景區,包括北側的濱海廣場群和南側的高層中心商務區,展示了“歷史的煙臺、未來的煙臺、開放的煙臺”。
煙臺市級行政中心位於岱王山腳下,依山傍海,環境優雅,是一組現代化、智慧型化、生態型的建築群。
煙臺市體育公園擁有4萬座的中心體育場和多功能體育館、游泳跳水館、全民健身館、射擊場館等完備的體育設施;煙臺世貿中心建築群,包括展覽中心、會議中心、星級酒店及寫字樓,共同組成了煙臺濱海新城的新地標。
老城區升值:
新規劃靚點多
近年來,我市城區面貌日新月異。在本次規劃展上,海港路、體育館片等中心區規劃,讓人耳目一新。隨著這些規劃的實施,中心區將越發靚麗、光鮮。
體育館區片項目位於芝罘區中心區,地塊東側是稅務局大廈以及其它居住用地,西臨南通路,南側面向環山路,北臨毓璜頂南路及建昌南街。地塊北側設有體育館;地塊南側,為我市南山公園;周邊建有大量的住宅小區。本片區已成為有別於傳統商住區的、兼有體育健身功能的煙臺市新興商住小區。該地塊未來將建成舊城中心標誌性多功能建築綜合體,成為市中心優美的生態體育商住小區。全部場地建設分為三期:首期為商住小區和配套返建游泳館;二期為體育場及健身場所;三期為城市綜合小區,設定部分回遷安置區,同時考慮體育健身場地及酒店辦公。
海港路區片項目西臨海港路,北接北馬路,為煙臺市商業的黃金地段,該地段向北400米範圍內即為煙臺港碼頭和火車站,西側為原良友商廈、美食城和三站廣場,南側為振華商廈、南大街購物城等大型商業建築,地理位置極其優越,因此,規劃著名力打造一個煙臺市地標建築,從形體、功能和規模上積極開挖該港口區域在商業、居住和休閒等功能上的潛力,將該商業區轉化成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商業空間。未來,該項目將利用中央下沉廣場、步行通道等將整個建築群分成兩期。西向海港路區域,將由三幢塔樓通過裙房連成整體。北靠北馬路,南臨南洪街,東臨洪興街、光國巷,西臨西來巷區域,將由三幢24層的塔樓、兩棟24層的公寓塔樓及五層商業裙房構成。並高標準規劃建設地下停車車庫。
白石村是我市較早建設的居住小區之一,區內大多為磚混結構樓房,且有許多廂房樓,配套設施不齊,生活環境較差,建築密度大。該區域今後將變成新式生態居住社區。
煙臺港站區片項目,西起青年路地方港,東至勝利路,南至北馬路,北至海濱。規劃從城市空間布局、功能分區、交通組織以及建築風貌、建築高度等方面加以控制,充分利用火車站、客運碼頭及沿海地區的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對現有碼頭重新整合,取消貨運碼頭,重新調整客運滾裝碼頭、大型國際郵輪碼頭、旅遊和陸島運輸碼頭、遊艇碼頭的規劃布局;對現有的建築裝飾品批發設施實行商業集中化,並與現有城市商業中心相銜接;同時規劃設定服務於從業人員的非住宅型的都市中心,形成城市中心街區功能向濱海的延伸和補充,使該區域成為具有高度娛樂性的高層次國際國內城市交流中心。
所城裡保護規劃項目,規劃定位為歷史文化街區,規劃中保留了原來的街區風貌,在保留優秀近代建築的基礎上,拆除街區內的違章建築,進一步完善街區內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
全新交通規劃:
讓煙臺“暢通無阻”
近年來,我市先後按規劃新建、拓寬、改造了濱海南路、濱海東路、連城路、芝罘屯路、塔山隧道、山海路、銀河路、空港路等20多條城市主次幹道,市區''一環、四橫、五縱''的道路骨架初步形成。
我市於2003年8月至10月,在市區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交通調查。調查發現:近幾年煙臺道路建設發展較快,但仍落後於交通需求的增長。目前煙臺市部分路段機動車、非機動車的交通量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且交通量均集中在一些主幹道上,如南大街、北馬路、青年路、觀海路等,造成這些幹道的交通壓力過大。部分次幹道、支路未能充分起到分流交通量,緩解城市道路擁堵的作用,導致部分主幹道的交通流量達到飽和狀態,進而影響整個路網車輛的運行速度。
根據調查情況,未來煙臺交通將從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中心城區道路網三部分進行改造調整。
我市現有同三高速和繞城高速兩條高速公路經過規劃中的市區範圍。繞城高速既限制了城市用地的拓展,又對城市南北向的交通聯繫影響較大,因此繞城高速將改造為城市快速路,在其外圍新修建一條高速公路,結合現狀大外環路的建設,在福山組團西南側接上大外環路,向北接上八角港疏港公路,向東經過牟平的南部通往威海方向。同三高速在現繞城高速以內的路段現在部分承擔城市道路的功能,而且隨著八角港的建成,它的過境交通的量將會進一步減少,因此遠期也將此改造為城市快速路。
紅旗路、牟黃路、化工南路、山海路、觀海路、繞城高速、煙威路、北關大街等將被改造成城市快速路,其中山海路向南通往機場,並新建一條通往八角組團的快速路,八角港區的疏港公路也規劃為快速路。
市區東部格局延伸:
主打生態牌
養馬島締造煙臺“夏威夷”
養馬島位於市區東部,四面環海。島前海面寬闊,風平浪靜;島後礁石嶙峋,驚濤拍岸;西端水深浪小,乃天然良港;東端一片碧水金沙,為優良浴場。具備當今海島旅遊三大要素:海洋、沙灘、綠色,又有泥潭、沙灘、礁石灘一島三灘獨特的島岸景觀。未來的養馬島,將建設成具有獨特生態魅力、持續創新力、高科技水準和綜合服務功能的旅遊休閒觀光中心地。
養馬島規劃結構概括為:“一環、一帶、八區、二十四點”。“一環”,是指環島而行的觀光道路;“一帶”,是指橫慣全島丘陵山地的生態綠地,構成了養馬島生態景觀的主幹。“八區”,是指休閒度假療養區、民俗旅遊區、體育運動休閒區、濱海商業娛樂區、入口形象區、生活區、西部生產觀光區、生態公園休憩區;“二十四點”,是指島內的二十四處景點,每個景點各具特色,極富吸引力。
根據規劃,未來的養馬島將保留孫家疃、馬步崖村部分自然村莊及坨子村風貌獨特的四合院落,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徵的民俗旅遊度假村。在賽馬場及以東區域可舉行賽馬、射箭、馬術、古式馬拉車等競技比賽,賽馬場北側為馬術學校;西側為養馬、馴馬場及非競技性的騎馬漫步、賞馬的田園牧場。賽馬場的南側海面可進行水上滑板、摩托艇、帆板運動、帆傘運動等富有挑戰性的項目。休閒娛樂區以海洋公園、縮微景觀園、濕地公園等多種娛樂設施組成。微縮景觀園以丹麥童話園、中國古典園、日本枯山水園、加拿大楓葉園、英國自然園、俄羅斯風情園組成,通過縮微景觀表述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島上西端最高的西大山和二山兩座山體規劃為生態丘陵公園;東段山地則形成林間漫步園地,規劃山地遠足步行線路和日光浴場。北側海濱利用自然海岸線的特點,分別規劃了海中岩礁徒步線路和休閒垂釣基地。
濱海東路
打造“黃金岸線”
萊山區自體育公園以東至養馬島的廣大區域,有著優美的海岸線等自然資源和低緩而起伏的地形,,是萊山新城的“前沿地區”。根據規劃,濱海東路這一“前沿地帶”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新中心。我市對濱海東路各段的性質功能、建設強度、建設檔次進行了規劃,將14.6公里長的“黃金岸線”賦予“生態”與“生活”的主題。未來濱海東路將完善道路兩側配套設施,發揮生活岸線功能,建成設集“餐飲、酒店、休閒、購物”於一體的煙臺旅遊標誌性地段。
本著讓遊客“吃在濱海路、住在濱海路、玩在濱海路、購在濱海路”的設計理念,整個路段劃分為功能相對集中五個大區域:
區域一為迎賓區,這個區域的背景是體育公園、世貿中心、煙臺大學等已經存在和即將建設的功能區,定位為濱海東路迎接海內外來訪客人的區域,將作為進入濱海東路的大門,規劃設計了周邊各個功能區用於接待來訪嘉賓的賓館酒店和娛樂設施。
區域二為匯集區,這裡面向大海並且充滿了明朗的氣氛。定位為“各種人群匯集的區域”,將規劃大規模的綜合商業設施、酒店和包羅世界美食的大型餐飲步行街。
區域三為滯留區,這裡有良好的眺望條件和安逸的氣氛,定位是“放鬆和短期居住”區域。規劃了眾多以休閒放鬆為主體的旅館和餐館,高雅的藝術館、博物館、歌劇院,同時還有能讓附近居民輕鬆購物的大商場。
區域四為呼吸區,通過修整大面積的綠地和水面所形成的生態圈,可以在這裡創造一個進行觀察野鳥、野外步行和野營等活動的自然環境。
區域五為享受區,這裡東部有面向大海的開朗氣氛和以南面的丘陵地帶為背景,對於來到萊山區和養馬島的人們,這裡是享受“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區域。規劃了海上運動中心、購物中心、生活用品市場、餐飲街、遊樂園等各種有運動感的設施。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萊山區自金溝寨至煙臺大學一帶,建設開發已相對飽和。萊山區依山傍海的狹長地帶特點,注定了濱海東路將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新中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