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芒隱子草

無芒隱子草分布於中國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及新疆等地;蒙古、中亞及西伯利亞南部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地理分布

無芒隱子草(別名羊鬍子草)分布於中國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蒙古、中亞及西伯利亞南部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叢生,直立或傾斜,高15~50厘米,基部具密集的枯葉鞘。葉片條形,長2~6厘米,扁平或邊緣稍內卷。圓錐花序開展,分枝近於平展;小穗長4~8毫米,含3~6小花;穎卵狀披針形,質較薄;第一外稃長3~4毫米,先端無芒或具短尖頭;內稃短於外稃。
生態特性
為多年生疏叢型小禾草。據在內蒙古伊克昭盟觀察,5月開始生長,7月中旬抽穗,8月上旬開花,8月中旬至9月中旬結實,9月下旬地上部分乾枯。地下部分具鬚根系和砂套。據陳世鎂觀察研究,鬚根可入土25厘米左右,斜向擴展,根幅可達10厘米左右。無芒隱子草是荒漠草原旱生種,為荒漠草原的建群種和優勢種。在克列門茨針茅草原、沙生針茅 (Stipa glareosa) 群落中為優勢成分,進入草原化荒漠則成為伴生種或亞優勢種。一般不進入典型草原帶。在荒漠草原及荒漠,成為糙隱子草的替代種。喜生於壤質土、沙壤質土及礫質化土壤,不耐土壤鹽漬化和鹼化。

飼用價值

莖葉柔嫩,適口性良好。從5月返青到9月枯黃,最喜食。由於株叢多成斜升狀態,因而牛和駱駝採食較差,但也樂食。營養價值較高,據分析,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即使到結實期其含量仍不降低。為優等放牧型小禾草。耐乾旱,被利用的時間較長,乾枯後殘留較好,不易被風颳走,能為家畜充分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