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葉隱子草

多葉隱子草

多葉隱子草是分布於我國東 北、華北及黃土高原地區的一種植物。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 多葉隱子草
多葉隱子草多葉隱子草

拉丁名: Cleistogenes polyphylla Keng
英文名: Manyleaf Cleistogenes

地理分布

多葉隱子草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及黃土高原地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叢生,直立,高15~40厘米,較粗壯,徑約1~1.25毫米,具多節,乾後葉片常自葉鞘口處脫落,上部左右彎曲,與葉鞘近於叉狀分離。葉鞘多少具疣毛,層層包裹直達花序基部;葉舌截平;葉片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2~6.5厘米,寬2~4毫米,多直立上升,扁平或內卷,質較堅硬。圓錐花序較狹窄,基部常為葉鞘所包,長4~7厘米,寬1~3厘米;小穗長8~13毫米,含3~7小花;穎披針形或矩圓形,具1~3 (5) 脈;外稃披針形,具5脈,第一外稃先端具長0.5~1.5毫米的短芒;內稃與外稃近等長。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在內蒙古草原區,於4月下旬到5月中旬萌發,6月中旬以後拔節,7月中旬前後抽穗開花,至9月上旬果實成熟並脫落,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部分陸續枯萎,植株開始進入休眠期。多葉隱子草為疏叢型禾草。分櫱節位於表土層0~2厘米內,新分櫱芽均產生於株叢的外圍,僅在株叢疏離之後才能在株叢中央分櫱,萌生新的枝條。每個分櫱節都可能產生2個鳥嘴狀、乳白色的分櫱芽。根系多集中於35厘米以上的土層中;鬚根在l0厘米以下發達,但纖細而堅韌。在山地草原,多葉隱子草根系分布幅度可大於叢幅3倍左右。多葉隱子草為旱生一中旱生草原種,生於暖溫帶的山地、丘陵和礫石質草地和灌叢下,是小禾草層片的主要成分之一。例如,在大興安嶺南麓和東南麓就有貝加爾針茅 (Stipa baicalensis) +多葉隱子草+達烏里胡枝子 (Lespedeza davurica) +白蓮蒿 (Artemisia gmelinii) 和線葉菊 (Filifolium sibiricum) +多葉隱子草群落的分布。前者群落的環境較濕潤而涼爽,土壤主要為暗栗鈣土,質地較輕,土層較薄;後者主要分布於低山丘陵和山前漫崗坡地,土體多礫石,侵蝕比較明顯。

飼用價值

草層低矮,枝細葉狹,乾燥而柔軟,各種家畜四季均喜食,尤以馬、羊為甚,春、秋兩季放牧利用的價值最高。其直立性和冬季殘留性遠較糙隱子草 (C.Squarrosa)為好,為良等放牧型飼草。從化學成分來看,孕穗至開花期的粗蛋白質和粗脂肪的含量,均明顯低於糙隱子草,無氮浸出物的含量則顯著高於糙隱子草。其營養比為1∶13.6~19.8。因此,多葉隱子草屬於碳氫一碳型牧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