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代表國家及民族

布里亞特共和國 1991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宣布獨立,但不被國際所承認。 自1948年起,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承認,但兩韓同為聯合國的會員國。

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UNPO)
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The 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UNPO),又稱小聯合國或非正式國家人民代表組織,是由多個沒有聯合國席位的政治實體組成,1991年2月11日在海牙成立,目前有62個會員,成員之中包括西藏、台灣等,另有實際上擁有獨立但未立國的成員。 但2004年以後,該組織實際運作停滯,因而代表台灣的民主進步黨已在2006年決定不再參與該組織的運作。
小聯合國其實只是一個非政府組織(NGO),但其結構參考聯合國而成,組織性較嚴密。他們主張以非暴力手段,解決各成員的主權爭議,但成員國之間不代表擁有外交關係。該會亦定下五大原則,包括支持公平的自決權、支持國際公認的人權標準、反對獨裁政府及宗教不容忍政策、反對以反恐為名作為解決主權爭議的手段,並提倡保護自然環境。
近年走向獨立的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亞美尼亞、喬治亞、帛琉、東帝汶均是其前成員國,而台灣是該組織的積極參考者,組織的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一時由台灣張旭成當立法委員時(Parris Chang)擔任過主席。
該組織的總部設於國際組織林立的海牙,為會員提供法律、民主程式等技術訓練,日常會交流獨立運動信息,每當聯合國相關委員會舉行會議,它都會協助會員爭取發言平台。在公關工作上,組織除了經常發出立場聲明,如支持對華禁售武器、反對緬甸政府鎮壓獨立運動。組織亦有自己的國際和平獎,東帝汶國父古斯芒及台灣的證嚴法師均曾獲獎,以宣示主權國家不能代表全球人民。
各成員也不如聯合國一樣,需要定期向小聯合繳交經費,另一部分則靠捐獻收集,據說絕大部分來自西方,會員則絕大部分來自第三世界。各國政府對它的態度,並不一致。
在美加地區,現時共有5名代表,包括印第安原住民組織成的拉高塔國(Lakota Nation),加拿大土著Nuxalk和水牛河丘國(Buffalo River dene Nation),它們在國內擁有合法地位,而且幾乎是被政府鼓勵參加小聯合國。
它們的終極目標不一定是獨立,部分只是爭取部族賠償金。其中較遲加入的新會員瓦文達國(Vhavenda)曾經走向獨立,建立黑人共和,但有感獨立後生活倒退,現時以退休金議題重新提倡民族自決。
有論者認為當獨立分子聚首一堂,以群體力量彌補個體力量的不足,這不但是對聯合國的集體不信任,還是對主權國家的挑戰。中國是聯合國現行權力架構的積極捍衛者,自然是最被挑戰的主權國家。加上台灣、西藏和東突在UNPO和“獨立界”的明星級地位,如東突領袖為該會創會秘書長,北京已成為頭號應付的對象。過去該組織曾出版一份《中國黑皮書》,試圖將中國化成案例,觀察它在否定“北美模型”和“班圖斯坦模型”等獨立運動模式下,如何以“反分裂法”一類舉措處理國內獨立問題。
歷任UNPO總秘書長 姓名 任期
邁可爾.C.范沃爾特.范普拉赫 1991年 - 1997年
次仁玉珍 1997年 - 1998年
海倫‧柯伯特 1998年 - 1999年
爾金‧阿普塔金 1999年 - 2003年
瑪里諾‧布斯達慶 2003年 - 現今
亞洲
西藏
東突厥
台灣(曾由民主進步黨所代表,但該黨已在2006年退出該組織的運作)
亞齊(印尼)
阿瓦士阿拉伯族(伊朗胡齊斯坦)
亞述(中東)
布里亞特共和國
欽(緬甸)
吉大港山地民族
呂宋島科地埃拉族
孟族
上族(越南山區少數民族)
牡族昭發(寮國)
那加蘭
伊拉克境內的土庫曼人
克耶(紅克倫)(緬甸)
克倫尼族(下高棉)
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族(伊拉克)
庫梅克族
撣族
信德族
南摩鹿加
圖瓦共和國
西俾路支(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南部)
歐洲
阿布哈茲
馬其頓境內的阿爾巴尼亞人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切爾克西亞
楚瓦什共和國
克里米亞韃靼
車臣(俄羅斯)
加告茲族
阿爾巴尼亞境內的希臘人
羅馬尼亞境內的匈牙利人
印古什共和國
印克瑞
科米共和國
科索沃
馬利埃爾共和國
盧森尼亞族
桑賈克族
斯堪尼亞
(即瑞典的布萊金厄、斯科訥及哈蘭三省)
韃靼斯坦共和國
烏德慕爾特共和國
美洲
水牛河丘國(巴發羅瑞福德內族)(加拿大)
拉科塔族
瑪普切族
納瓦特爾族
努克薩爾克部落(加拿大)
非洲
卡賓達
巴特瓦族 (Pygmies)
馬塞族
奧乾尼族
奧羅莫族
索馬利蘭
卡美隆(喀麥隆西部)
瓦文達
桑給巴爾
大洋州
澳洲原住民
布乾維爾
夏威夷
茂伊
西巴布亞
世界上有若干地理政治實體在實效上管治自身領地,是事實上的主權國家但缺乏普遍的國際承認。這些有國家性質的政治體大多是一個國家內部具有獨特族群識別並已從母國分隔或分離的地區,因此他們通常被稱為“叛離”地區或國家。其中的一些政治體在實效上是另一國家的自治受護國,享受該外部國家的軍事保護及非正式外交認可,從而防止該“叛離”政治體被其他強勢國或原母國併吞。
事實上自我管治,但未獲普遍承認為主權國家的地區
科索沃
科索沃原是塞爾維亞南部的自治省,阿爾巴尼亞族占科索沃總人口近90%,且由於種族衝突等原因,大量少數民族(如塞爾維亞族)離開科索沃,使得阿族比例不斷上升至九成。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由聯合國管轄。科索沃在美國與歐盟傾向支持之下,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獲得了部分國家的承認,但塞爾維亞及其盟友則拒絕承認。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北賽普勒斯位於賽普勒斯島北部,這個主要是由賽普勒斯島上的土耳其族建立的政權控制了島上北邊約1/3面積的領土。北塞浦路於1974年時宣布脫離賽普勒斯獨立建國,目前只獲得土耳其的承認。
事實上自我管治,但從未被承認的國家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原是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的自治區,人口超過95%為亞美尼亞人。1991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宣布獨立,但不被國際所承認。目前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由亞美尼亞支持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軍隊也控制著亞塞拜然西南部的許多並非是原自治區領土的土地。
阿布哈茲
阿布哈茲位於黑海和高加索山脈之間,喬治亞的西北部,原為喬治亞的一個自治共和國。1992年7月阿布哈茲宣布獨立,喬治亞軍隊於同年8月進入阿布哈茲,但在1993年9月被擊敗。1994年6月停火之後,阿布哈茲一直在喬治亞的有效管轄範圍之外。
索馬利蘭
索馬利蘭位於非洲索馬里的西北部,1991年5月,索馬里北部屬迪爾族的諸部落宣布獨立,成立索馬利蘭共和國,目前占有原索馬里十八個省中的五個。該國大致位於衣索比亞、吉布地和亞丁灣之間,面積137,600平方公里,迪爾族在該國人口中占據了絕對的多數,首都哈爾格薩。該政權目前雖然尚未獲得任何國家的承認,但實際上保持了穩定的存續,並透過代表處的形式與其他國家有所交流。
南奧塞梯共和國
南奧塞梯共和國位於喬治亞北部,原是喬治亞的一個自治州,約有10萬人口。自喬治亞內戰以來,南奧塞梯一直要求獲準併入與之接壤的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1992年1月,南奧塞梯通過全民公決,要求成立獨立共和國並與北奧塞梯合併,結果引發武裝衝突。雖然它已聲稱獨立,但目前尚未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位於摩爾多瓦之德涅斯特河東岸的狹長地帶中,人口主要為斯拉夫人(相對於羅馬尼亞人來說,他們是摩爾多瓦的少數民族),1990年宣布自摩爾多瓦獨立,目前尚未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
未曾聲稱擁有主權,但事實在自治狀態的地區
邦特蘭
邦特蘭位於索馬里東北部,1998年宣布獨立成為自治區。
西南索馬里
2002年時,該地區曾自行宣布自治,但2003年5月其首都拜多亞(Baidoa)易手,目前該地區形勢尚不明朗。
泰米爾政權
泰米爾政權位於斯里蘭卡的北部和東部,即泰米爾-伊拉姆地區,由激進的泰米爾人獨立組織猛虎組織於1983年建立,雖然2003年猛虎組織宣布放棄獨立主張,但至今和談進展緩慢。
已獲部分承認,但受軍事占領的地區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原主要由阿拉伯人居住。19世紀末發生“猶太復國運動”,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與當地阿拉伯人不斷發生流血衝突,並於1948年5月建立以色列。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宣布成立。至今該實體已被大部分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以及其他世俗國家所承認。
西撒哈拉、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西撒哈拉位於撒哈拉沙漠西部,西濱大西洋,與摩洛哥、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相鄰,人口約26萬,面積266000平方公里。原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976年西班牙撤軍後爆發西撒哈拉戰爭。目前,獨立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僅統治沿邊境極小部分領土,其餘大部分為摩洛哥所占領。目前共有45個國家承認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其他
大韓民國
自1948年起,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承認,但兩韓同為聯合國的會員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自1948年起,不為大韓民國所承認,但兩韓同為聯合國的會員國。
以色列
不為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及另外34個國家所承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