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文化

滕王閣文化

滕王閣文化,是《滕王閣序》創造出的文化現象、派生出的物質精神財富。《滕王閣序》,是“初唐四傑”王勃(649或650~675或676)的最經典作品---《滕王閣序》。該賦,形成的特殊的歷史人文現象---囊括了:辭賦文化、詩歌文化、典故文化、王勃文化、旅遊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名樓文化等豐富的內涵。

概述

滕王閣文化王閣文化

滕王閣文化,是《滕王閣序》創造出的文化現象、派生出的物質精神財富。《滕王閣序》,是“唐初四傑”王勃(649或650~675或676)的最經典作品---《滕王閣序》。該賦,形成的特殊的歷史人文現象---囊括了:辭賦文化、詩歌文化、典故文化、王勃文化、旅遊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名樓文化等豐富的內涵。王勃《滕王閣序》中“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滕王閣的地理位置)”,地理定位造化了文化傳統定位。王勃,唐代詩人。字子安。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彙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並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人雜著續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三年(1911)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滕王閣,重建於公元一九八九年,詩文書畫琴舞唱演景觀修復俱全。並非是複製的滕王閣,並非是對文化傳承的整容術。世界詩人、滕王閣文化學者、著名辭賦大師、當代駢文辭賦運動先驅、網路活動家、茶文化泰斗、文化名流---張友茂先生,對“滕王閣文化”的本質內涵,作了精闢的論述:“滕王閣,是國學的、歷史的、世界的文化遺產。”。

代表作

【一、《滕王閣序》之王勃】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梁餘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洪州閻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閣大宴賓客,當地知名人士都應邀出席。王勃正好路過這裡,也應邀參加。因為他才十四歲,所以被安排在不顯眼的座位上。 閻都督的女婿很會寫文章,閻都督叫他預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當眾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際,閻都督站起來說:“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歡聚一堂,不可無文章記下這次盛會。各位都是當今名流,請寫賦為序,使滕王閣與妙文同垂千古!”話畢,侍候的人將紙筆放在眾人面前。但是大家推來推去,沒有一個人動筆。後來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竟將紙筆收下,低頭沉思。 過了一會兒,王勃捲起袖口,揮毫即書。閻都督見是一個少年動筆,不大高興,走出大廳,憑欄眺望江景,並囑咐侍從將王勃寫的句子,隨時抄給他看。 才過一會兒,侍從抄來《滕王閣序》的開頭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四句的意思是:滕王閣所在之處過去屬南昌郡治,現在歸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翼、軫兩星,地面連線衡山、廬山兩山。 閻都督看了,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誰都會寫,一笑置之。其實,這十六個字把南昌的歷史和地理的概況都交代清楚了,縱橫交錯,起筆不凡。辭賦名家、桐城賦派開創者---潘承祥先生云:“滕王閣,因王勃一賦而定乾坤也。”。
【二、《滕王閣序》之詩歌】
唐代王勃《滕王閣賦》結尾有詩云: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是一首七言古體詩。前四句寫滕王及滕王閣當年的繁榮興盛情景。後四句寫歲月推移,世事變遷,繁華難久,唯江水自然奔流,是人類歷史的永恆見證。《增定評註唐詩正聲》云:“流麗而深靜,所以為佳,是唐人短歌之絕”。《唐詩廣選》:“只一結語,開後來多少法門”。王夫之《唐詩選評》評此詩曰:“瀏利雄健,兩難兼者兼之。‘佩玉鳴鸞’四字以重得輕。”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詩人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鍊、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第一句開門見山,用質樸蒼老的筆法,點出了滕王閣的形勢。滕王閣是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門上,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下文的“南浦”、“西山”、“閒雲”、“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一句“高閣臨江渚”生髮出來。滕王閣的形勢是這樣的好,但是如今閣中有誰來游賞呢?想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琅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第一句寫空間,第二句寫時間,第一句興致勃勃,第二句意興闌珊,兩兩對照。詩人運用“隨立隨掃”的方法,使讀者自然產生盛衰無常的感覺。寥寥兩句已把全詩主題包括無餘。
 
這首詩一共只有五十六個字,其中屬於空間的有閣、江、棟、簾、雲、雨、山、浦、潭影;屬於時間的有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今何在,這些詞融混在一起,毫無疊床架屋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是它們都環繞著一個中心──滕王閣,而各自發揮其眾星拱月的作用。詩的結尾用對偶句法作結,很有特色。一般說來,對偶句多用來放在中段,起鋪排的作用。這裡用來作結束,而且不象兩扇門一樣地並列(術語稱為扇對),而是一開一合,採取“側勢”,讀者只覺其流動,而不覺其為對偶,顯出了王勃過人的才力。後來杜甫的七言律詩,甚至七言絕句,也時常採用這種手法,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等。可見王勃對唐詩發展的影響。
【三、《滕王閣序》之千古名句】
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築更巍峨雄壯,充分表現“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氣勢;內有多間仿古建築的廳堂,用作古樂、歌舞、戲曲的表演廳或展覽館等。登樓眺望,南昌景致盡收眼底。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寫下這篇令在座賓客贊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王勃作序後,又有王仲舒作記,王緒作賦,歷史上稱為“三王文章”。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 暮秋之後,鄱陽湖區將有成千上萬隻侯鳥飛臨,那將構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圖,成為滕王閣的一大勝景。
“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盛讚滕王閣的名句。繼王勃之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滕王閣歷來是文人雅士吟詩作賦、歌舞宴筵的場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閣內陳設無不突出文化樓閣的特徵。貼金的“滕王閣”正匾系蘇軾的墨跡,正門不鏽鋼長聯“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毛澤東手書。其餘匾額、楹聯,或集古人書法精華,或為當今名家珍品,各類大型壁畫、浮雕,均體現“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主題。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再現“初唐四傑”之首王勃之風儀神采;古老的編鐘、樂器及青銅祭品、禮器等,憑添了新閣的古雅氣氛。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重修後的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滕王閣序》中 最著名的兩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已作為主閣 正門的巨聯。暮秋之後,鄱陽湖區將有成千上萬隻候鳥飛臨,那將構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圖,成為滕王閣的一大勝景。
【四、《滕王閣序》之辭賦】
王勃《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一名《滕王閣詩序》。駢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作者“無路請纓”的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
四大名樓 :⑴滕王閣——《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⑵黃鶴樓——《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崔顥)。⑶岳陽樓——《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⑷鸛雀樓——《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相關名句:⑴“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流傳千古的名句)。⑵“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傳世名句)。
相關對聯:南昌滕王閣有一著名楹聯: 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這副集句聯。分別集自兩首詩和兩篇散文。巧妙化用陶淵明《移居》詩:“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孟浩然《與諸子登峴首(山)》詩:“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和韓愈《新修滕王閣記》)
對偶:《滕王閣序》是駢體文。文中四字為一語六字為一語的很多,前後語句完全對偶(沒有成對的,只有\“嗟乎\“\“所賴\“\“勃\“\“嗚乎\“\“雲而\“九個字),還講究字的平仄關係,所以聲調讀起來十分和諧。試就第1段看其對偶關係:不僅句與句對偶,還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詞或詞組也是對偶,這叫做“當句對”。
佳句品味:《滕王閣序》中的警策句、華采句,方式靈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寶天華,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華富庶;後者形象地說明了南昌一帶人才濟濟。有的是語句表面矛盾而意思連貫,例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中的“老當益壯”和“窮且益堅”,就是把“老”和“壯”,“窮”和“堅”這兩個對立面,從相反相成中統一起來,突出了\“貧賤不能移\“的美好節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此外,如“東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東隅”已失,則“桑榆”必晚,而王勃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雖身處逆境也不悲觀的態度。有的是把不少相關的事物連線起來從而造成獨特的意境。例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關山難越”和“萍水相逢”,在意義上本無聯繫,但一旦組成對偶句後,就順理成章地表達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獨,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獨。
【五、《滕王閣序》之名樓】
現在的滕王閣整體布局已發生巨大的變化,它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規模宏大、配套設施齊全的仿古建築群落。從東面榕門路口進入,一座高大的四柱七樓宋式彩繪大牌樓敞開熱情的胸懷迎接您,往裡50米,穿過一排碧瓦丹柱的仿古店鋪,便進入了滕王閣園區,寬闊的閣前廣場襯托著一座巍巍崇闊,滕王閣便完全展現在您的眼前。這是根據古建築大師梁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並參照“天籟閣”所藏宋畫《滕王閣》建築而成。滕王閣主體建築9層,淨高 57.5米,建築面積 1.5萬平方米。下部是象徵古城牆的約 11米高的大台座,台座之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其兩翼為對稱的一級高台,高台上部為遊廊,遊廊南端為“壓江亭”。北端為“挹翠”亭。主體建築丹柱碧瓦,畫棟飛檐,斗拱層疊,門窗剔透,其立面似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而平面則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鯤鵬。
騰王閣巍然聳立於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播海內外的千古名閣,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洲(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中國四大名樓是指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蓬萊閣。滕王閣的陳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體現和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精粹,同時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高雅的文化殿堂(江西人民出版社《滕王閣史話》)。
韓愈《新修滕王閣記》中寫道:“余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滕王閣,是南昌也是江西重要旅遊景點。其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賦《滕王閣序》。如果把《滕王閣序》時間後推,滕王閣的歷史會隨著王勃作後移。 滕王閣以文聞名,滕王閣是王勃的滕王閣,而不是滕王的、韓愈的、韋愨的、范文程的。王勃的滕王閣到了韓愈就消失了,所以王勃成為了傳統,王勃的滕王閣成為了源。後來者,只能是一個複製的人。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真詞,觀看燈火。
滕王閣建立1300多年來,歷經興廢28次,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時,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建國後,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閣。如今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 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築,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於歷代四閣,同時也大超過了現在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於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六、《滕王閣序》之建築】
滕王閣位於南昌市沿江路贛江邊。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時所建,故名滕王閣,原閣規模算很大,高九丈,共三層。東西長八丈六尺,南北寬四丈五尺,因王勃《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王勃寫了《滕王閣序》後,這座樓閣則更是名傳千古了。歷時一千三百多年,歷代屢毀屢興達28次,1926年毀於兵災,僅存一塊“滕王閣”青石匾。
1989年重陽節,滕王閣終於重新矗立於贛江之濱。現在的滕王閣整體布局已發生巨大的變化,它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規模宏大、配套設施齊全的仿古建築群落。從東面榕門路口進入,一座高大的四柱七樓宋式彩繪大牌樓敞開熱情的胸懷迎接您,往裡50米,穿過一排碧瓦丹柱的仿古店鋪,便進入了滕王閣園區,寬闊的閣前廣場襯托著一座巍巍崇闊,滕王閣便完全展現在您的眼前。這是根據古建築大師梁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並參照“天籟閣”所藏宋畫《滕王閣》建築而成。
滕王閣主體建築9層,淨高 57.5米,建築面積 1.5萬平方米。下部是象徵古城牆的約 11米高的大台座,台座之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其兩翼為對稱的一級高台,高台上部為遊廊,遊廊南端為“壓江亭”。北端為“挹翠”亭。主體建築丹柱碧瓦,畫棟飛檐,斗拱層疊,門窗剔透,其立面似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而平面則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鯤鵬。滕王閣歷來是文人雅士吟詩作賦、歌舞宴筵的場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閣內陳設無不突出文化樓閣的特徵。貼金的“滕王閣”正匾系蘇軾的墨跡,正門不鏽鋼長聯“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毛澤東手書。其餘匾額、楹聯,或集古人書法精華,或為當今名家珍品,各類大型壁畫、浮雕,均體現“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主題。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再現“初唐四傑”之首王勃之風儀神采;古老的編鐘、樂器及青銅祭品、禮器等,憑添了新閣的古雅氣氛。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七、《滕王閣序》之旅遊】
滕王閣景區:滕王閣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的文化名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自1989年重建開放以來,滕王閣作為省會城市南昌的對外接待視窗單位,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巨大的文化魅力,完備的服務設施,一流的服務質量,笑迎八方來客。16年來,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00萬人次,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0年9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確定為第三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1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授予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點)”稱號;2002年12月被評為“江西省價格、計量信得過單位”,200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滕王閣已成為江西南昌的標誌而享譽中外。江西南昌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不斷加大硬體和附屬設施建設:
1、加強硬體建設。1992年,爭取了22畝土地,集資700萬元,1994年建成了仿古一條街;1997年建成了俯暢園,建造了滕王閣賓館等。2004年,建設了滕王閣停車場,完善了滕王閣旅遊功能。2、 行配套設施建設。1997年,對園區主閣廣場、道路和燈光改造,1999年在園區廣場增設了新千年紀念鍾、鼎。1999、2001年投資近100萬元裝修改造。2001年投資20多萬對主閣亮化工程實施改造,使滕王閣成為贛江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02年投資260萬元,對主閣消防硬體進行改造,對原有配電設施進行改造,進行變壓器增容,大大提高了景區的安全保障水平。2004年投資200萬元,完成滕王閣彩繪修復工程。2005年投資80餘萬元,完成滕王閣閣前廣場改造工程。3、 調整內部陳設,充實文化內涵。滕王閣於1989年重建開放,內部陳設較陳舊。充實滕王閣文化內涵,提高文化品位:一樓西廳布置成唐朝衙署陳設---突出滕王閣始建於唐代的特點,二樓介紹毛澤東生平和書法作品《從韶山走出來的詩家書聖毛澤東》展覽,四樓推出了滕王閣古文獻展---歷代滕王閣圖片、《滕王閣詩文廣存》、有關歷史文獻以及部分地方書籍,五樓西大廳開設蝴蝶工藝畫展館,六樓恢復文藝演出,再現滕王閣當年歌舞宴樂的場景。4、 科學規劃,借用“外腦”,集思廣義。邀請相關專家、學者、知名人士,成立了滕王閣建設諮詢委員會,對滕王閣發展規劃、內部陳設調整、門票調價等重大問題展開了科學論證,從而保證了決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制定了《滕王閣歷史文化博覽區規劃方案》。
今後,滕王閣仍不斷加強文化建設,加強文化與旅遊結合,提升滕王閣文化品位,不斷挖掘滕王閣厚重的文化內涵,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滕王閣”商標註冊,擴大品牌外延,加大滕王閣品牌的開發,不斷提升滕王閣無形資產價值。滕王閣,有立法保護。1995年經江西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黨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批准,頒布了南昌滕王閣名勝區保護條件,劃定景區、控制發展區和協調區範圍。岳陽樓原有土地40畝,最近,市政府又將周邊140畝土地整體搬遷後,無償劃撥給岳陽樓景區使用。南昌梅嶺-“梅嶺-滕王閣旅遊文化藝術節”是南昌經貿月的重要活動,是為了打造並推介南昌“綠色生態”與“古色文化”交相輝映的城市旅遊名片,引導現代觀光、休閒旅遊潮流。期間將舉行滕王閣盛唐飛歌燈彩展、梅嶺長春湖電影風情周、梅嶺獅子峰挑戰自我攀岩賽、駿馬游梅嶺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並將啟動紅色旅遊和旅遊論壇及招商洽談會等。
【八、《滕王閣序》之慶典】
《滕王閣序》,是慶典的序文,其中有不少出於應景客套的溢美之辭:
(1)贊南昌。余秋雨曾說:恕我直言,在我到過的省會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個(《青雲譜隨想》)。可王勃筆下,南昌卻是:歷史悠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位置險要(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台隍枕夷夏之交)、物產豐富(物華天寶)、人才輩出(人傑地靈,俊采星馳)、人煙繁盛祥和富庶(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的千古名城。
(2)捧閻公。當時洪都郡都督閻公是怎樣叱吒風雲的人物,歷史沒有任何記載。王勃筆下,閻公很厲害: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稱--閻都督之府為龍門,把閻公對己之贊稱“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3)夸嘉賓。閻公尊貴,慶典隆重,嘉賓自非等閒。王勃云:“賓主盡東南之美”“勝友如雲”“高朋滿座”“騰蛟起鳳”“紫電清霜”“氣凌彭澤之樽”“光照臨川之筆,接孟氏之芳鄰”。
(4)褒盛宴。這次盛大的宴會,花了閻都督不少銀兩。王勃云:“四美具,二難並”。宴奏音樂是“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盛宴難再,蘭亭已矣”。
閻都督未邀王勃,且王正遭受仕途沉重打擊。故,作者既沉痛又酸楚的心情並非第四段雲“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九、《滕王閣序》之仕途】
第一:人生苦短,盈虛有數的頓悟。面對歡樂無限的宴會,王勃既想“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又感嘆“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人生苦短是古代文人在歡聚時的常見心態,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王羲之“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蘇軾“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勃的特別在於“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王勃曾撰《周易發揮》五卷,對推步歷算尤其精通,作《大唐千歲歷》。古代術數之學,強調天地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定數,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表明他深受術數影響,造成內心悲涼的根本。
第二:眾人皆樂我獨悲的孤苦。“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這裡的關山難越,既指來南昌的路途,也指作者自己的人生之路。人在受挫折時最需要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同情,可世態炎涼,遭遇挫折的人卻往往感到別人在遠離自己。孤獨無依中的悲涼心境徹底透露出來。舉目無親,沒有人理解,這種感受豈止一天兩天?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鬥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游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
第三: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感嘆。“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這是人生的普遍規律,更是王勃二十幾年人生的真實體驗。他不到十四歲赴考高中,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可後來卻因為戲為《檄英王鬥雞文》而被逐出英王府。處於集會場合,王勃不宜過分渲染自己的個人痛楚,只好借馮唐、李廣等名人來安慰自己,並用“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來勉勵自己。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鹹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了他的父親。
第四:壯志難酬,舍國為家的痛苦抉擇。“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有懷投筆”卻“無路請纓”,兩句話說盡了壯志難酬的痛苦。“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古代文人的處世之道。既然仕途遭受挫折,那么我還是到父親那裡去享受天倫之樂吧。所以“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並不是王勃的真實意願,而是他萬般無奈之下的痛苦抉擇。不僅如此,他還要把自己的痛苦隱得更深,帶著滿臉歡笑說自己“喜托龍門”,說閻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王勃作序,可謂曲盡衷腸。
【十、《滕王閣序》之典故】
駢體文用典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滕王閣序》中的典故不僅數量多(總共約有四五十個),是駢體文用典的極端。駢體文用典是一個特殊的傳統。其主要好處是:借前人故事或詩文成句,用極少的筆墨表達儘可能多的意思。用典的方法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在語法修辭上又有倒裝、節縮、對仗、借代等不同的方法。按照典故出現順序,作出解釋:
1、“孺下陳蕃之榻”。該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縮,節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構勻稱、節奏整齊。節縮在古漢語中多用於姓名。本篇下文還有“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楊意”是“楊得意”的節縮,“鍾期”是“鍾子期”的節縮。
2、“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
3、“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過《公宴詩》,詩中有句“朱華冒綠池”。
4、“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5、“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遊》:“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神異經》:“崑崙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員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極言其高。“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托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文的感慨。
6、“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列子·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這兩句是說,自己懷念朝廷,可是什麼時候才能侍奉國君呢?
7、“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
8、“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9、“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後漢書·梁鴻傳》《後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於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餘篇。後代文人常引“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10、“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前一個典故出自《晉書·吳隱之傳》。
11、“北海雖賒,扶搖可接。”(略)
12、“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成語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有損失,後來終於得到勝利;年輕時荒廢了,年紀大後努力還不遲。出自《後漢書·馮異傳》。
13、“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為民興利除弊,百姓稱為神明。但由於志趣高尚,潔身自好,長期不得升遷,後來隱居耕田。桓帝時,雖有人多次舉薦他,但終不見用。年七十,死於家。事見《後漢書·孟嘗傳》。
14、“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阮籍藉此宣洩對現實不滿的苦悶心情。
15、“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據《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終)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
16、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有懷投筆:有投筆從戎的懷抱。投筆從戎的故事,見《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尤當效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班。
17、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謝
18、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19、今茲捧袂,喜托龍門。龍門:據《後漢書·李膺傳》載,李膺當時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
20、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
21、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鍾期:即鍾子期,春秋時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裡在想高山或流水,鍾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22、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西南。晉朝王羲之曾和群賢宴集於此,賦詩作文,作有《蘭亭集序》,文壇上傳為佳話。梓澤:晉朝石崇的金谷園,又名梓澤,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會於此。這兩句是說,當年蘭亭宴集的盛況已成陳跡,繁華的金谷園也早變為一片廢墟。
23、“請灑潘江,各傾陸海”。潘江陸海:鍾嶸《詩品》:“陸(機)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為成語,一般寫作“陸海潘江”。這裡用來形容眾賓客的文才。
24、人傑地靈。英 文﹕the birth of heroes brings glory to a place.“傑”是指有傑出才能的人;“靈”是特別美好的意思。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的地方因而出名。也指傑出的人物生於靈秀之地。出處:唐·王勃《滕王閣詩序》:“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近義詞:藏龍臥虎、鍾靈毓秀 ;反義詞:綢人廣眾、人稠物穰;燈謎:天不作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