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鈴

鸞鈴

鸞鈴,漢語辭彙。 拼音:luán líng 釋義:1、車鈴的一種。2、系在馬身上的響鈴。

基本信息

詞目

鸞鈴

拼音

luán líng

引證解釋

1、車鈴的一種

《詩經·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 牡為公馬,鸞為鸞鈴,鏘鏘為鸞鈴的鈴聲。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禮》云:行,前朱雀。或謂朱鳥者,鸞鳥也。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 故謂之鸞鈴。今或為鑾。事一而義異也。”

2、系在馬身上的響鈴。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 鸞鈴響處,馬到中軍, 雲長 提 華雄 之頭,擲於地上。”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八回:“鸞鈴響,戰馬賓士;畫鼓振,征夫踴躍。”

《水滸傳》第一○九回:“ 鸞鈴響處,約有三十餘騎哨馬,都戴青將巾,各穿綠戰袍,馬上盡繫著紅纓,每邊拴掛數十箇銅鈴。”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正得寫‘亭’字起,聽得 鸞鈴響……果然 王秀才 騎了高頭駿馬,瞬息來到亭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