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樓

中國古代名樓

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將閱軍樓擴建為樓閣,名南樓,後名岳陽樓。

中國古代名樓

中國古代名樓中國古代名樓

黃鶴樓

巍然矗立於長江之濱、蛇山之巔,與武漢電視塔隔江相望,遙相呼應。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傳說曾有仙人乘黃鶴屢經此地故而得名。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乾載空悠悠,古老的黃鶴樓曾給世人以無窮迢想。千百年未,多少文人墨客登臨此地,做文賦詩,揮墨抒懷,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黃鶴樓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膝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登樓遠跳,楚天舒曠,萬里長江滾滾東去,其情其境,令人本曠神怡。

岳陽樓

聳立於岳陽市西門城頭,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雄偉,與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並稱為中國江南三大名樓。據傳,岳陽樓最初是供據守城門的衛兵憩息和瞭望的譙樓。三國時,東吳孫權與劉備爭奪荊州,派大將魯肅領兵駐此訓練水師,將其改建為閱軍樓。唐開元四年(716), 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將閱軍樓擴建為樓閣,名南樓,後名岳陽樓。

中國古代名樓中國古代名樓
其後,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曾經登樓吟詠,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岳陽樓名聲漸漸傳開。宋慶曆四年(104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第二年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歷代名人詩賦於其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作《岳陽樓記》,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岳陽樓更是名揚天下。岳陽樓建築,風格獨特。主樓高19米,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大柱平地而立,直達三樓,周圍繞以廊、檐木柱,再與梁、椽、枋、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樓頂承托於玲瓏剔適的如意拱斗上,曲線流暢,陡而復翹,宛如古代武士的頭盔。像這樣大型的盔頂結構,為中國現存古建築所罕見。在迄今為止的1700餘年中,岳陽樓歷盡滄桑,幾經水淹、火燒、雷擊、兵災,但屢毀屢修,古樸之貌代代相襲。現岳陽樓是 1983 年至1984年重修的,保持了原有的歷史風貌和建築藝術特色。樓內陳設,充實了不少新的內容。

滕王閣
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的滕王閣,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臨江,瑰偉絕特,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薰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 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