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如琢

鄧如琢

鄧如琢(1888年-1944年),字和璞,民國將領。安徽省阜陽縣鄧寨(今屬利辛縣)人。原為直系蔡成勛部屬,任陸軍第五混成旅旅長。後歸方本仁部,任中央陸軍第一師師長、南昌警備司令。1922年6月22日,任第九混成旅第二團團長。9月21日,任第九混成旅旅長。1924年12月(或1925年1月22日),任中央直轄陸軍第一師師長。1925年3月任贛北鎮守使;11月,率部入皖,驅走姜登選,25日段祺瑞政府任其為安徽省軍務督辦,未就職。12月1日,去贛北鎮守使職。1926年孫傳芳任命其為江西省軍務督辦、五省聯軍贛軍總司令。11月被國民革命軍擊敗下野。1944年4月在南京逝世。

人物生平

鄧如琢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其父是清朝末年的一名秀才,家庭比較貧困,除耕種幾畝薄地外,靠平時教書維持生計。

少年時候的鄧如琢是個小胖墩,說起話來結結巴巴,反應遲鈍,性格古怪。他衣衫破爛,常常蓬頭垢面,臉上拖著長長的鼻涕,褂子的兩個袖子被他當作擦鼻涕的工具,因此,人們都說他是“鯰魚精”。

鄧如琢鄧如琢

孫中山成立“同盟會”以後,中國革命一浪接一浪。鄧如琢17歲時,由於天氣乾旱,莊稼歉收,全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時的鄧玉琢已經很懂事了,面對家愁國難,他產生了去當兵的想法。

左鄰右舍聽說鄧玉琢要去當兵,都嘲笑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有的說他哪是當兵的料。當然家裡人也不放心。但他主意已定,終於有一天趁家人熟睡之際,把家中唯一的一頭毛驢偷走,牽到阜陽賣了作盤纏,到外地當兵去了。

鄧如琢當兵正是社會動盪、軍閥混戰之時。鄧如琢先在蔡成勛的部隊幹了一段時間,後來因故離開,又來到方本仁的部隊,這是五省聯軍孫傳芳的部隊,鄧如琢在那裡當一名伙夫。有一天方本仁的部隊與其他軍閥交戰,前方部隊被對方包圍,士兵兩天兩夜都沒有吃到飯,一伙食班幾次送飯都被迫退回,就在這緊急時刻,鄧如琢挺身而出,要求到前方去送飯。出乎眾人意料的是,他一連幾次都將飯菜順利送到了前線。從此以後他被提升為排長並成為方本仁的親信。後來,隨著方本仁的升遷,鄧如琢也漸漸晉升為連長、營長,被調到潼關軍校學習。

1922年6月,鄧如琢任第九混成旅第二團團長,9月,又被委為第九混成旅旅長。他開始竭力擴充實力,到處安插親信,逐漸顯露出很大野心。

有一次,師長方本仁回家探親去了,他假借方師長名義召開軍事會議,將大小官員一律扣押,反抗者立即就地正法,然後發出通電,污衊方本仁有謀反之罪,勾結革命軍。就這樣通過欺上瞞下的手段將方本仁治罪,然後取而代之。

1923年5月4日,鄧如琢被授予中將軍銜。1924年12月,鄧如琢被任命為中央陸軍第一師師長,兼任南昌警備司令。1925年3月1日,任贛北鎮守使,駐防九江市。他也開始在九江大興土木,修建將軍府,同時在阜陽鄧寨老家修建住房。現位於鄧寨村北的王人職高老校區,據說就是他那時為家人修建的。11月,鄧率部入皖,驅走督軍姜登選。25日,段祺瑞任命他為安徽軍務督辦。

1926年2月1日,鄧如琢被北洋政府授予上將軍銜。從1924年到1927年,共有54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鄧即是其中之一。3月24日,鄧如琢被任命為五省聯軍贛軍總司令,江西軍務督辦。這樣,行伍出身的鄧如琢成了掌管江西軍政大權的督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