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下劑

中醫名詞。指用溫熱下行的藥物來治療里寒積滯實證的一類方劑。

概念

中醫名詞。指用溫熱下行的藥物來治療里寒積滯實證的一類方劑。

適用

適用於里寒積滯實證。症見大便秘結,腹部脹滿,腹痛喜溫,苔白滑,脈實緊等。

病機

單純祛寒,積滯難去,僅予通下,沉寒不除,故應以溫里散寒於通下並用。

配伍

常用瀉下藥大黃配伍溫里藥附子、乾薑。寒凝氣滯可配合行氣藥,如厚朴、木香;寒積兼有脾胃陽氣不足者,可適當配伍補氣之品,如人參。

常用藥物

溫里散寒藥與通下藥並用。如大黃,附子,乾薑,人參等。

代表方劑

大黃附子湯、溫脾湯。

組成:

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細辛。

歌訣:金匱大黃附子湯,細辛散寒止痛良;問下治法代表方,寒積里實服之康。

溫脾湯:附子、大黃、芒硝、當歸、乾薑、人參、甘草。

歌訣:溫脾附子大黃硝,當歸乾薑人參草;攻下寒積溫脾陽,陽虛寒積腹痛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