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下劑

凡以瀉下藥為主組成,具有通便、瀉熱、攻積、逐水作用,治療里實證的方劑,稱為瀉下劑· 立法依據:"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實者,散而瀉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基本信息

概述

瀉下劑是由瀉下藥為主組成製劑,具有清熱潤腸,通導大便,瀉下積滯等作用,以治療實邪積聚,腑氣不通,濁氣不降而致大便秘結不通的里實證;也可用於津

枯便秘;或痰飲水瀦留等症候。

功效

瀉下劑是為里實證而設,屬於“八法”中的“下法”範疇,具通大便,祛瘀血,逐水的作用。用以清除熱結,寒結,燥結和水結等結滯,解除脘腹脹滿,疼痛等症狀。適用於熱結便秘,伴壯熱煩渴,苔黃脈赤等 。寒結便秘,伴畏寒肢冷,脘腹冷痛里實證 。燥結便秘,伴腸燥津虧等。 水結水腫,腹脹,二便不利 。

注意事項

(1)表邪未解,里實未成者,不宜用;若表證未解而里實已成者,宜先用解表劑解表,後用瀉下劑攻里,或用表里雙解劑,不可單用瀉下。

(2)瀉下劑易耗損正氣,故得效即止,不可用量過大。
(3)經期、產後、孕婦、年老體弱及病後氣血虛弱者,寒下、溫下、逐水之劑均應慎用。
(4)服瀉下劑後,不宜早進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傷胃氣。

分類

瀉下劑可分為寒下、溫下、潤下、逐水等幾類。

(1)寒下劑:主要適用於里熱積滯之證。症見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或下痢後重,壯熱,口渴,腹部脹滿,疼痛拒按,惡食,苔黃糙,或痰陰氣結,腹痞滿脹者。本類製劑常以瀉熱通便與行氣導滯藥配伍而成,功能通導腑滯,瀉除熱結。如蓯蓉通便口服液。
(2)溫下劑:主要用於寒邪與積滯互阻腸道的冷積里實證。症見腹痛便秘,面色蒼白,手足厥逆,甚至卒痛口噤暴厥,脈弦緊者。本類製劑常以通便瀉積藥與溫里祛寒藥相互配合而成,功能散寒開結,通腑導滯。
(3)潤下劑:主要用於熱邪傷津,或素體火盛,腸燥便秘者。本類製劑常由甘潤多脂之品和行氣通便藥配伍組成,功能潤燥通便。如麻仁丸、麻仁潤腸丸、五仁潤腸丸。

(4)逐水劑:適用於水飲壅塞於里(內臟積聚過多的水份)之實證,具有攻逐水飲 的作用,能使體內積水經由大小便排出,從而消除積水腫脹。常用的峻瀉逐水藥 如:芫花、甘遂、大戟、牽牛子等配伍組成,代表方劑如“十棗湯”、“舟車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