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酸漿

溝酸漿

溝酸漿生長在溝渠等地,同時果實形似酸漿,因而得名。黃色花冠呈筒形,長約1.5~2公分,先端的唇形部分上二裂下三裂,花瓣掉落後,苞片會將花心包住,裡面的果實隨著成熟會越來越大。

基本信息

簡介

溝酸漿 名稱 :溝酸漿
學名 :Mimulus nepalensis var. japonicus
名由 : 生長在溝渠等地,同時果實形似酸漿,因而得名
分布 :台灣日本朝鮮半島;在南美洲亞洲澳洲以及南非,分布著約150種溝酸漿屬植物。
分類 :玄參科、溝酸漿屬

型態

株高約20~30公分,莖有分枝,葉對生,呈卵形,葉緣有細鋸齒;夏天會開出一朵花。
黃色花冠呈筒形,長約1.5~2公分,先端的唇形部分上二裂下三裂,花瓣掉落後,苞片會將花心包住,裡面的果實隨著成熟會越來越大。
花謝後,長橢圓形的果實被很大的果鞘保護著。
用途 :適合庭植、盆栽、水盆和水池邊
花期 :6~8月
日照 :夏季放置於陰涼處,必須遮陰
管理 :盆栽時要使用鹿沼土和桐生砂或新鮮的水苔來栽種,並避免乾燥。
施肥 :每月可施用1次稀薄的液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