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游村

湖游村

湖游村位於浙江省江山市西部,距城區20公里。隸屬於大橋鎮。轄湖游坳、里嚴塘、外嚴塘、山馬壟、里宅西塢、羊壟、荷葉壟、草塢科、長坑壟、上毛村、下毛村、破塘壟、枝塢、西山壟、湖游15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湖游坳。湖游,古稱石城,相傳有詹同知在此建石砌城牆而得名。後有姜姓徙居石城,其後裔析居文山底村社塢成巨富,為懷念故里,於石城造一湖以供來時遊玩,遂改名湖游。1992年,全村285戶、1038人。從1986年起,村中免收農戶社會負擔費、廣播費、軍屬優待費、農田灌溉水費、財產保險費、教育附加費等費用,使每戶每年減輕負擔100餘元。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湖游村黃煙豐收
村民歷來飲用井水。全村原有水井22口,大部分水質差,不符合衛生標準。50年代後,在改建老水井的基礎上又新建水井15口。1985~1986年,村投資5.5萬元,建造自來水塔5個,安裝自來水管1.5萬米,使村民全部飲用自來水。民國時期,村民大部分住茅草棚、泥牆屋、墳庵屋。70年代初建有一些磚瓦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村民收入增加,1985~1992年,全村投資140萬元,新建房屋104座,其中磚木結構樓房51座,鋼筋水泥結構樓房53座,建築面積10400平方米。
50年代村民購買力低,村中無人戴手錶,沒有一輛腳踏車。1976年後高檔商品開始進入村民家庭。1992年全村有電視機210台,機車16輛。
湖游村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爭先進,創業績。1988年被江山市命名為文明村;1990年又被衢州市命名為文明村;1991年被評為衢州市黨建經濟一體化目標管理先進村;1992年又被評為省脫貧致富先進集體。在脫貧致富中,村黨支部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從1988年起,連續5年被評為江山市級先進黨支部,並先後4年被評為衢州市級先進黨支部。1991年又被評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黨支部書記周永恭多次被評為江山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衢州市農村十佳黨支部書記。

自然環境

湖游村湖游村林業狀況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7.1℃上下,年降水量1650~2200毫米,日照時數2063.3小時,無霜期253天左右,水資源豐富,適宜農作物生長和家畜家禽繁育,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有馬尾松、杉木、濕地松等,闊葉林有青岡木苛白櫟杜鵑等。經濟林有油茶板栗茶葉、獮猴桃、黃花梨柑桔等,森林覆蓋率為63%。
地下礦藏有石灰石螢石白雲石原煤石煤磷礦石、鋁土、粘土大理石花崗岩矽灰石等20餘種。

經濟發展

湖游村湖游村農業
湖游村地處山溝。歷史上,村民大多數靠租種小根田、替人守山和打短工等為生。20世紀40年代末,全村460人中,幫人打短工的有200餘人。村區血吸蟲病流行,造成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悲慘景象。1942~1949年,全村死於血吸蟲病的有187人,滅絕5個自然村、43戶。其中,天井洞共有6戶,一天之中死去5人。倒塌的泥屋中,茅草一人高。血吸蟲病的危害使許多田地荒蕪,生產更加落後。1949年,糧食畝產148公斤,總產僅100.6噸。
1949年後,人民政府開展血吸蟲病普查和防治工作。湖游村先後治癒血吸蟲病患者711人次,其中晚期病人12人。至70年代後期,消滅了血吸蟲病。1980年,湖游村實行五定一獎(定人員、定時間、定報酬、定面積、定質量、完成任務好受獎)的滅螺專業承包責任制,由9人組成的專業隊承包73000平方米有螺面積的滅螺任務,次年只查到1個螺點,1隻活螺。10月,中央血防辦公室副主任王清源專程來村檢查視察,給予好評。11月,省血防辦公室在江山召開現場會議,推廣湖游村滅螺工作的先進經驗。1982年被評為浙江省血防工作先進集體。近幾年來,村中未發現螺點,也未發現血吸蟲病人病牛。
消滅了血吸蟲病,湖遊人精神振奮。村黨支部把村民激發出來的積極性及時引導到治窮致富的生產中去。為了改善水利條件,1981~1992年,村投資5.5萬元,新建電灌站5個,蓄水壩1座,更換電灌設備1套,新開支渠500米,石砌渠道5500米,達到溝渠相通、設備配套,使旱澇保收田達656畝,占糧田總面積90.4%。
在水利條件改善的同時,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發展雜交稻制種生產。1979年全村試種50畝,以後面積不斷擴大。1992年,制種面積達300畝,占糧田總面積41%。畝產187.5公斤,總產56.3噸,總產值28.2萬元,比種兩熟水稻多收18萬元。是年,糧食總產695噸,為1949年的6.9倍。
湖游村有山地7912畝。80年代前,全村僅有杉木林177畝,松闊混交林4000畝,林木總蓄積量0.2萬立方米。1980年後,落實了山林責任制,加強封、管、造工作,至1992年,村林場新造杉木林基地1324畝,柑桔基地100畝,板栗基地150畝。全村杉木林總面積1700餘畝,林木總蓄積量5.2萬立方米。1983~1992年,村集體1942畝林場間伐收入45萬元。1984年始,為解決木材運輸困難,先後投資共15.5萬元,修簡易公路6公里,機耕路4.5公里。
湖游村還利用山多塢多,飼養家畜燃料足的有利條件發展養豬生產。1982年養1477頭,年末生豬存欄770頭,養豬收入6.4萬元。1992年,養豬2120頭,人均養豬2頭多,年末存欄1116頭,養豬收入47.7萬元。
1975~1992年,村中電力投資60萬元,安裝變壓器2個,架設電力線路7780米。村辦企業也在70年代兩個碾米廠的基礎上,發展了山烏壟石料加工廠、大橋鍛鑄件廠。1993年又辦起村服裝廠、村木材加工廠。
1981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7.97萬元,村級經濟收入3000元,人均收入118元。1992年工農業生產總值245萬元,村級經濟收入13.67萬元,人均收入1276元。村級經濟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別為1981年的45.5倍和10.8倍。從1986年起,村中免收農戶社會負擔費、廣播費、軍屬優待費、農田灌溉水費、財產保險費、教育附加費等費用,使每戶每年減輕負擔100餘元。

文化教育

湖游村湖游村村莊一景
50年代初,湖游村沒有國小。90%村民是文盲和半文盲。從1985年起村里先後投資7萬元,興建了國小二層教學樓一座,面積369平方米;添置了課桌、黑板等教學用具。並從1986年起設立獎教金和獎學金。1992年,國中已實現普及教育,全村有中專畢業生14人,高中畢業生67人,大專畢業生10人,留學生2人。
1991年,投資5萬元建村辦公大樓一座,其中有黨團活動室、青年民兵之家等。添辦了彩電一台、三用機一台及桌球桌、胡琴、羽毛球等活動器具。有科技圖書200餘冊,各種報刊15份。黨團員實現黨建經濟目標一體化管理,有健全的制度,嚴格的要求。鄰近鄉鎮曾多次前來學習取經,1991年得到中共浙江省委嘉獎。對年滿50周歲任職6年以上的老幹部,按在職村幹部工資的比例實行生活補貼,使老幹部老有所養,精神振奮。

當地風俗

風味食品 有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糍粽子年糕
除夕與春節、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六、中元、中秋、重陽、冬至。
民風淳樸,正直好訐,不畏強暴,不懼艱險,敢闖好鬥,刻苦耐勞,勤於創業,注重鄉情,危難相助,勤勞儉樸,團結互助,勇於開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