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泗窯

湖泗窯位於武漢江夏區梁子湖南岸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帶,面積170萬平方米的瓷窯遺址群,保持完好。其名稱是由於在湖泗夏祠村發現而命名的。在這裡發現的龍窯遺址有190餘處,堆積窯包百餘座,最大的高9米,圍徑達200餘米,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實為罕見。20世紀70年代,在武昌梁子湖邊發現的湖泗窯陶瓷窯遺址,為湖北填補了陶瓷手工業的空白,也體現了武漢的歷史人文環境。

簡介

浮山村湖泗窯遺址群碑湖泗窯遺址群碑
在武漢市江夏區東部的梁子湖和西部的斧頭湖沿岸的丘陵地區,分布著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古代制瓷遺址堆積。自上世紀70年代在江夏湖泗夏祠村首次發現窯址以來,經過省、市、區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這一規模龐大的古代制瓷窯址群,逐漸展現出它古樸的風貌。在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的範圍內,迄今已發現古窯址145處,窯膛170餘條。因為首先在湖泗夏祠發現窯址,根據考古學上的慣例,命名為“湖泗窯址群”。實際它包括梁子湖沿岸湖泗、舒安、保福、土地堂、賀站所發現青白瓷系窯址和斧頭湖沿岸安山、法泗、范湖所發現的青瓷系的窯址,兩個瓷系其年代上起唐末五代,主要造燒在宋代,下至元明時期。
湖泗窯址群規模大,分布範圍廣,延續的時間長,在長江中游地區已發現的古代窯址中實屬罕見,再現了湖北地區1000多年前陶瓷生產行銷盛況,改寫了湖北無瓷窯的歷史,引起了中外陶瓷專家的高度重視。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古陶瓷專家李知晏認為,湖泗窯址的發現是長江中游古陶瓷生產的一個重要連結,使南方和北方、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陶瓷生產的歷史得到銜接,使中國大地的陶瓷生產的長河成為一個完整的系列。2001年6月,國務院將“湖泗瓷窯址群”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湖北省最早的地方窯口,湖北省內最大的宋代窯址群。湖泗窯為何在武漢市江夏區沿湖地塊扎堆呢?這與江夏區有豐富的瓷土有關。瓷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由雲母和長石變質而成,且帶有一定的粘度。加之梁子湖、斧頭湖附近小山丘上的茂盛松枝,以及便利水上交通給湖泗窯外銷提供了契機。令人遺憾的是,湖泗窯在江夏分布甚廣,卻沒有發展起來而在中國瓷器史占一席之地?這是因為湖泗窯的四面分別為均窯長沙窯邛來窯景德鎮窯所包圍,也許是胎土和技術等原因,難以燒出可以和名窯媲美的瓷器而不得不放棄。湖泗窯最終被淘汰在所難免。

瓷器

塔蓋執壺塔蓋執壺
湖泗窯的產品主要以影青瓷為主要特色,種類豐富多彩。大概是“民以食為天”的緣故,這裡見到最多的是碗具,釉色多為青白色,白中閃青,釉層較薄。多數器物釉色潤澤透明,釉面多開細小冰裂紋,呈現翠青色或湖青色。北宋時期斗笠式碗同湖田窯的器形相類似,但釉色不及湖田渾厚。瓜棱執壺明顯受到長沙窯的影響,也有一定的地區特點。胎多為灰白胎,多雜質氣泡,似為陶土淘洗不精細所致。湖泗窯瓷器的紋飾主要有菊花、荷花、波浪紋,還有彩蝶、嬰戲圖,手法有刻花和劃花等,技法嫻熟,線條流暢,使產品顯得精緻而富有美感。可惜湖泗窯並沒有持續下來,歷史就是這樣,曾經的輝煌經歷了滄桑變幻都會成為堆積層中破碎的文物,後人只能通過博物館和收藏市場上去感受歷史留下的氣息了。
註: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稱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鎮所獨創,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胎質堅緻膩白,色澤溫潤如玉,所以歷史上有“假玉器”之稱。

發掘

江夏舒安王麻窯址發掘全景江夏舒安王麻窯址發掘全景

20世紀80年代至今,湖泗窯址群中有5座古瓷窯得以發掘:舒安王麻窯(1988年)、土地堂青山窯(1989年)、湖泗浮山窯(1995年)、安山楊家澥窯(1999年)、安山陳家壠窯(1999年)。

王麻窯:改寫了湖北無瓷窯歷史

王麻窯位於江夏區舒安鄉西約5公里的官山村王麻灣南邊。是湖泗窯址群中發掘的第一座古窯(窯址已回填)。1988年秋至1989年夏,武漢市博物館考古隊與江夏區博物館聯合對該窯堆進行搶救性發掘,揭露出較完整的龍窯一座,出土大量青白瓷器和窯具。據統計:王麻窯共出土陶瓷器(片)7080件,器類有碗、盞、碟、盤、缽、壺、五管瓶、枕、薰爐、罐等。該窯產品類型豐富,式樣變化多樣,釉色以青白釉為主,其次為青釉、白釉,醬黑釉最少。胎色以灰白胎最多,鐵青胎較少。裝飾技法多樣,題材豐富,窯工綜合運用刻、劃、貼上、雕、印、鏤、剔等方法在器物上裝飾菊、蓮、水草等花紋,風格簡練飄逸,帶有濃厚的江南水鄉氣息。其中,出土的一件青白瓷枕做工精緻,是王麻窯的代表作。王麻窯的發掘,從此改寫了湖北無瓷窯的歷史。

浮山窯:經典的南方宋代龍窯

浮山窯位於江夏區湖泗鎮浮山村西北。1995年秋至1996年初,武漢大學考古系、武漢市博物館與江夏區博物館聯合對該窯址進行首次發掘,發掘出龍窯遺蹟兩座,清理出瓷器(片)、窯具等文化遺物數萬件,大多數是青白瓷,器類有碗、盞、碟、缽、壺、薰爐、器蓋7大類。浮山窯是典型的中國南方宋代龍窯,其特點是窯爐的布局合理,二窯皆南北向順山丘地勢俯衝而下,東西並列而建,很有地方特色。浮山窯是典型的中國南方宋代龍窯,出土的瓷器頗為豐富,大多數是青白瓷,不少珍品現陳列於武漢市博物館內。

珍品

弈棋瓷枕

王麻窯出土的青白瓷弈棋瓷枕王麻窯出土的青白瓷弈棋瓷枕
1996年在位於江夏區舒安鄉的王麻窯中出土。此瓷枕施青白釉,灰白胎,頂面長17.2厘米,寬12.8厘米,底面長14.4厘米,寬11.2厘米,高10—13厘米,為國家二級文物。 全枕為一座長方形戲台模型,平面呈四曲橢圓形,上刻兩道弦紋。枕面為瓦形,前低後高,中腰下凹。立面呈“亞”字狀,中空開有四個較對稱的長方形窗,內有四束髮高髻、面容莊重嚴肅的老者相互面對而座,圍一棋盤,盤面有7個棋子。窗外四壁堆貼模印的樹狀物3個,上劃斜線表現樹枝,窗與窗之間壁面粘五模印梅花,共有17朵,窗下左右角各有兩個鼓凳,共8個。

瓜棱執壺

湖泗夏祠窯出土的瓜棱執壺湖泗夏祠窯出土的瓜棱執壺
瓜棱執壺是非常精美的盛酒器,是湖泗窯的代表之作。1972年在湖泗夏祠窯址出土。該壺高21.5厘米,口徑 7.2厘米,底徑7.4厘米。壺腹呈瓜棱形,肩部下側有細長直流,流口外移。另一側貼寬頻狀曲柄,上連口沿,下連肩腰腹之間,圈足。通體施青白釉,釉上布滿穀粒狀細小開片,造型優美秀麗。此壺為國家二級文物,不僅是實用器皿,也是件稀世的陳設品。

塔蓋執壺

1993年在江夏區安山鎮新窯村窯嘴一北宋古墓時出土,為國家二級文物。該壺高17.4厘米,口徑4.8厘米,腹徑10厘米,足徑5.4厘米。整個壺造型優美,線條典雅流暢,壺蓋呈三級寶塔形,蓋沿成塔座,小淺盤口,束頸呈圓柱形,溜肩鼓腹。肩與頸部裝飾有一對系耳,並裝有曲形手柄,肩與腹之間有一通稜角。器物通體施青白釉,釉色青中泛白,玻光極好,並伴有細小冰裂紋,胎質細密灰白,成溫較高。這件青瓷壺從造型、胎質、釉色都與湖泗浮山窯的同類產品完全相似。

故事

村民吳禮義講述湖泗窯故事村民吳禮義講述湖泗窯故事

(1)一鋤頭挖出的國家文物。在武漢市博物館“古代陶瓷藝術”展館,有一件湖泗窯出土的北宋青白瓜棱執壺瓷器格外引人注目。江夏湖泗浮山村有這件瓷壺被出土和被徵集的故事。這壺是上世紀70年代由居住在湖泗鎮浮山村下符山灣的吳經炳挖出來的。“吳經炳挖出瓷器並不稀奇,因為在我們村子裡經常有人挖出過這類東西,”63歲的村民吳禮義輕描淡寫地說道。“當時吳經炳在自家園子裡挖土種菜,一鋤頭下去,刨出了個瓷壺。”據了解,吳經炳挖出來的瓷壺又名執壺,是一種盛酒器皿。壺高21.5厘米,口徑7.2厘米,底徑7.4厘米,為瓜棱形壺身,斗形壺口。壺配以扁形曲柄,細長彎曲壺流,造型優美。壺釉為青白色,釉上布滿穀粒狀細小開片,晶瑩透明,有玻璃質感,是一件陶瓷珍品。瓷壺沒有損壞,一直放在吳經炳家中。後來武漢市文物商店在春秋兩季進行的下鄉文物收購中,這件瓷壺被徵集收購。“當時來收購的人還給了吳經炳幾塊錢作為獎勵,”吳禮義解釋說。“那時候人們都沒有收藏的意識,思想又比較單純,所以一想到是國家政府來收購,都主動上交。”據悉,這件北宋青白瓜棱執壺當年曾被選送到北京故宮進行展出,後被專家列為國家珍貴文物。

祝志林說:這就是當年發掘的浮山古窯址。祝志林說:這就是當年發掘的浮山古窯址。

(2)湖泗鎮文化站長祝志林介紹,1982年,武漢市文物處文物普查隊曾對湖泗窯址進行過專題調查,發現堆有瓷片和窯具的窯堆63座,王麻窯堆就是其中之一。1988年該窯堆遭到嚴重破壞,農民修路取土時暴露龍窯一座,並破壞了窯爐尾部遺蹟。同年秋至1989年夏,武漢市博物館考古隊與江夏區博物館聯合對該窯堆進行搶救性發掘,揭露出較完整的龍窯一座,出土大量青白瓷器和窯具。1995年春夏,上述兩單位再次合作,對窯爐兩側的廢棄堆積進行發掘,並在窯爐前部發現5組作坊遺址。祝志林還說,當年他參與了浮山窯的發掘,出土的瓷器頗為豐富,大多數是青白瓷,器類有薰爐、器蓋7大類。浮山窯是典型的中國南方宋代龍窯,其特點是窯爐的布局合理,二窯皆南北向順山丘地勢俯衝而下,東西並列而建,很有地方特色。這對於節約建窯成本,降低生產消耗有很大意義。

(3)
湖泗鎮浮山村一古窯因大樹倒塌而暴露出的窯內一角 湖泗鎮浮山村一古窯因大樹倒塌而暴露出的窯內一角
武漢市考古研究所專家許志斌推論,浮山窯的使用效率是很高的。從兩窯窯床砂層的情況來看,至少可經過4次連續燒造,由於不斷地燒造,使得窯床不斷加厚加高,從而被迫增高窯牆,加大窯室,以減小建窯周期,增加產量,使瓷器生產得以連續進行。浮山兩窯的發掘為研究我國宋代龍窯的結構、燒制技術、建築水平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和研究信息,豐富了我們對中國南方宋代龍窯的認識。
(4)烏龍泉宋墓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鎮。兩座墓皆為長方形,為武漢地區北宋時期比較流行的墓葬形制。出土的影青瓷器有執壺、碗、缶奉、罐等,皆為本地“湖泗窯”燒造的產品,為研究江夏“湖泗窯”產品的燒造、流布、分期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資料。
(5)湖泗窯過去也稱為青山窯,是湖北武昌窯系其中最重要的窯口。產品有青釉,青白釉和白釉,主要產品為各色日用瓷。器物胎土以青灰或白色為主,裝飾上主要為素麵,亦有少量刻、劃、印花,青釉器風格接近浙江龍泉窯,但白釉器都酷似於河北的邢、定兩窯。這可能與湖北地處中央,為南北交匯之處,故極易吸收南北兩大釉器的特點及風格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