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爐

香爐的演變,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已經有燒炭取暖以及烹煮物品的容器了,直至西漢時期,東南亞以及西域一帶的香料才開始輸入中國。 這些香料不但貴重,而且多為樹脂類香料,必須放在燃料上薰燒,於是薰爐的形制隨之也發生了變化。 早期的豆形薰爐爐身比較淺,為了薰燒樹脂類的香料,爐身要做的深些,以便在爐下部放置炭火。

【注音】:xūn lú
香爐的演變,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已經有燒炭取暖以及烹煮物品的容器了,直至西漢時期,東南亞以及西域一帶的香料才開始輸入中國。這些香料不但貴重,而且多為樹脂類香料,必須放在燃料上薰燒,於是薰爐的形制隨之也發生了變化。早期的豆形薰爐爐身比較淺,為了薰燒樹脂類的香料,爐身要做的深些,以便在爐下部放置炭火。為了防止炭火太旺,爐身下部的進氣孔縮成很窄的縫隙,同時將爐蓋增高,輪廓多呈圓錐形,上邊再裝飾山巒等雕飾,這就是中國香爐的始祖──博山爐。薰爐的製作材料非常豐富,有青銅、陶、瓷、玉等等。因為青銅堅牢而且散熱性能較好,所以青銅的質地是最好的。琺瑯工藝是從西方傳入中國以後,並且出現了琺瑯薰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