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是在1991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湖泊沉積與環境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籌建的,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實驗室2006年通過國家科技部全部評審論證程式,2007年初正式批准建設,2009年12月實驗室通過建設驗收,2010年9月以良好類成績通過評估。總體目標是建設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體現國家水平的湖泊與環境實驗測試與野外研究和監測平台,建設一支國內一流、在國際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競爭實力的湖泊與環境研究專門人才隊伍,提高湖泊與環境領域原創性研究成果的水平。

簡介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StateKeyLaboratoryofLakeScienceandEnvironment)是在1991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湖泊沉積與環境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籌建的,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實驗室2006年通過國家科技部全部評審論證程式,2007年初正式批准建設,2009年12月實驗室通過建設驗收,2010年9月以良好類成績通過評估。實驗室主任為瀋吉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徐冠華院士。

研究方向

實驗室以探索自然與人文要素驅動下湖泊系統過程、格局及其相互作用規律為基礎,針對保障湖泊水安全和維繫區域生態安全為核心的國家緊迫需求和現代湖泊科學發展的需要,重點在湖泊形成與演化、湖泊水文與水資源、湖泊環境污染與生態修復及湖泊-流域相互作用與調控四個領域展開研究,揭示湖泊環境演變規律,發展湖泊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原理與技術,建立湖泊-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實驗室擬在未來5年重點開展湖泊沉積岩芯的區域環境演變記錄、湖泊水動力特徵及其對物質輸移的影響、水動力過程對營養鹽生物有效性的影響、環境脅迫下湖泊生態系統的回響機制,以及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對流域水資源變化影響等方向的原創性研究。

隊伍建設

實驗室非常重視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目前已擁有一支優秀的、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63名,研究員29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2名,45歲以下研究員18名,科研骨幹均具有博士學位或國外科研合作交流經歷。實驗室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8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名,“863”課題首席科學家5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4名,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首席科學家6名。實驗室流動人員包括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客座研究人員。現有在站博士後7名,在讀博士生90名,碩士生87名以及客座研究人員25名,技術人員7人,管理人員1人,是一支中青年相結合的、高水平、高素質的科研團隊。

項目成果

實驗室目前承擔著120餘項重要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國家基金委重大、重點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項目,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重要方向項目等。實驗室成員已發表專著10餘冊,並在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不少發表在國際權威刊物與國際重要會議上。近年來,實驗室獲準專利50餘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10項,其它部委級一等獎1項。

總體目標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設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體現國家水平的湖泊與環境實驗測試與野外研究和監測平台,建設一支國內一流、在國際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競爭實力的湖泊與環境研究專門人才隊伍,提高湖泊與環境領域原創性研究成果的水平。發展以湖泊環境為核心的現代湖泊科學理論體系,提供改善湖泊水環境質量、保障水資源安全的方法與技術體系,提升我國在國際湖泊科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為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實驗室將以“建設國際一流的國家級湖泊科學研究基地、人才聚集與培養基地和學術交流基地”為目標,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不斷做出新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