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原產於安化,最早產於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後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硒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為集中地,品質則以高家溪和馬家溪為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產區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和臨湘等地。湖南黑毛茶經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等五道工序而製造成。黑毛茶分為4個級,高檔茶較細嫩,低檔茶較粗老。一級茶條索緊卷、圓直、葉質較嫩,色澤黑潤。二級茶條索尚緊,色澤黑褐尚潤。三級茶條索欠緊,呈泥鰍條,色澤純淨呈竹葉青帶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級茶葉張寬大粗老,條松扁皺摺,色黃褐。湖南黑毛茶內質要求香味醇厚,帶松煙香,無粗澀味,湯色橙黃,葉底黃褐。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湖南黑毛茶經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等五道工序而製造成。黑毛茶分為4個級,高檔茶較細嫩,低檔茶較粗老。一級茶條索緊卷、圓直、葉質較嫩,色澤黑潤。二級茶條索尚緊,色澤黑褐尚潤。三級茶條索欠緊,呈泥鰍條,色澤純淨呈竹葉青帶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級茶葉張寬大粗老,條松扁皺摺,色黃褐。湖南黑毛茶內質要求香味醇厚,帶松煙香,無粗澀味,湯色橙黃,葉底黃褐。

簡介

黑茶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後期的茶馬互市。德宗貞元年間,約785-804年。據《封氏聞見錄》載:“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湖南茶葉生產歷史十分悠久。歷史記載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炎帝神農氏,最後就葬於長沙茶鄉之尾,即今日的湖南省炎陵縣鹿原陂,證明在炎帝神農氏時代,湖南就有茶樹生長,並被神農氏發現和利用,至今炎陵縣山上仍有野生茶樹生長。

湖南黑茶生產始於漢代湖南益陽安化縣渠江鎮渠江皇家薄片在漢代就成為貢茶。古文學家翻譯長沙馬王堆漢墓葬中刻有

黑茶宗祖——渠江皇家薄片黑茶宗祖——渠江皇家薄片

“一笥”的竹簡,意為“一箱黑茶”,這是最早對安化黑茶的記載,是湖南黑茶之起源。據唐·楊燁《膳夫經手錄》記載,唐朝時,安華所產渠江薄片,已遠銷湖北江陵、襄陽一帶。五代毛文錫《茶譜》記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說“譚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這證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產,在當地有些名氣,而這種茶色澤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澤,說明當時就有黑茶生產。2009年,安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

湖南黑茶湖南黑茶

16世紀以前記載的黑茶,是指四川由綠毛茶經做色後蒸壓而成,湖南黑茶在四川黑茶之後,是在初制中做成。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可見,當時禁止越四川境內私販湖茶。因此16世紀末期,湖南黑茶興起。

湖南黑茶原產於安化,最早產於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後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硒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為集散地,品質則以高家溪和馬溪為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現在產區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和臨湘等地。歷史上最盛時期的黑毛茶產量,是光緒年間的年產14-15萬擔。現在黑毛茶產量已超過50萬擔,比1950年增加了4倍以上。

黑茶淵源

穿行在雪峰山脈、資江沿岸,遠望那獨特自然環境中生長的一叢叢翠玉般的茶園,我們尋訪著“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的痕跡。據說,明嘉靖年間,資江下游出現了商埠重鎮東坪和黃沙坪,它們與喬口和黃沙坪對岸的酉州一起,以茶葉為發端,成為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點。清代集黑茶生產工藝之大成而問世的“千兩茶”,被近代人譽為“世界茶王”。現今故宮僅存的一支“千兩茶”已成為無價之寶。清末,安化茶葉名馳天下,茶葉產業盛況空前。

尚有百年歷史的茶行、茶亭、茶書、茶鍾、茶馬古道驛站、茶具、茶歌、茶謠、茶俗存在於民間。益陽茶廠生產的湘益高級茯磚茶,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調理腸胃消炎、防輻射等獨特功效,在邊疆地區流傳著“喝酒要喝伊利特,喝茶要喝益陽茶”之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茶葉保健功能的逐步認識,黑茶必將成為人們首選的健康飲品。“喝安化千兩茶,添人間百歲壽”、“多喝茯磚茶、健康千萬家”。

品種劃分

品種概況

湖南黑茶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成品有“三尖”、“四磚”、“花捲“系列與之稱。湖南省白沙溪茶廠的生產歷史最為悠久,品種最為齊全,“三磚”即:黑磚、花磚和茯磚。“三尖”指湘尖一號、湘尖二號、湘尖三號即“天尖”、“貢尖”、“生尖”。“湘尖茶”是湘尖一、二、三號的總稱。“花捲“系列包括“千兩茶”、“百兩茶”、“十兩茶”。
(1)湘尖
湘尖是黑茶緊壓茶的上品,為安化白沙溪廠所產。“三尖”在歷史上稱天尖、貢尖和生尖,清朝道光年間,天尖和貢尖曾列為貢品。

湘尖一號、湘尖二號與湘尖三號的主要區別,在於所用原料的嫩度不同。湘尖一號和湘尖二號是用一、二級黑毛茶壓制而成,而湘尖三號則主要是用三級黑毛茶壓制而成。湘尖一號的外形色澤烏潤,內質香氣清香,滋味濃厚,湯色橙黃,葉底黃褐。湘尖二號的外形色澤黑帶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稍橙黃,葉底黃褐帶暗。湘尖三號的外形色澤黑褐,香氣平淡,稍帶焦香,滋味尚濃微澀,湯色暗褐,葉底黑褐粗老。

湘尖茶主銷陝西,特別為關中一帶廣大消費者所喜愛,此外還暢銷華北各地。
(2)花磚
“花磚”歷史上叫“花捲”,因一卷茶淨重合老秤1000兩,故又稱“千兩茶”。過去,花捲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馬二溪的優質黑毛茶作原料,用棍錘築制在長形筒的篾簍中,築造成圓柱形,高147厘米,直徑20厘米,做工精細,品質優良。歷史上最盛時期的年產量達到過3萬多支。

過去交通困難,茶葉運輸不便,這圓柱形的花捲茶形如“樹幹”,倒便於捆在牲口背的兩邊馱運。但在零售與飲用時,要用鋼鋸鋸成片。這樣做,既不方便,茶味又易損失,造成浪費。另外,在築造過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勞動強度大,製作不易。如此落後的生產方式,不僅生產者要求改革,消費者也要求改革。1958年安化沙溪茶廠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經過多次試驗,將於將“花捲”改制成為長方形磚茶。規格為35×18×3.5厘米。正面邊有花紋,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葉底老嫩勻稱,每片段預告磚淨重2公斤。

花磚形狀雖然與花捲不同,但內質基本接近,成為黑茶類的新品種,代替了歷史上的花茶,受到了銷區的讚賞與歡迎。“花磚”的名稱來由,一是由卷改磚形,二是磚面四邊有花紋,以示與其他磚茶的區別,故名“花磚”。 

湖南安化黑茶湖南安化黑茶

花磚茶的製造工藝與黑磚茶基本相同。花磚茶原料,過去分灑麵茶與包心茶,壓制進把差的茶葉壓在裡面,較好的茶葉壓在外面。60年代中後期,白沙溪茶廠再次進行工藝改革,在提高麵茶和茶質量的同時,不分麵茶和里茶,進行混合壓制。壓制花磚的同時,不分麵茶和里茶,進行混合壓制。壓制花磚的原料成份,大部分三級黑毛茶及少量降檔的二級黑毛茶。總含梗量不超過15%。毛茶進廠後,要經篩分、破碎、拼堆等工序,製成合格的半成品,以後進行蒸壓、烘焙、包裝等,工藝與黑磚茶相同。

花磚茶銷區以太原為中心,並轉銷晉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等地。
(3)茯磚
茯磚茶約在1860年前問世。當時用湖南所產的黑毛茶踩壓成90公斤一塊的篾簍大包,運往陝西涇陽築制茯磚。茯磚早期稱“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因原料送到涇陽築制,又稱“涇陽磚”。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廠經過反覆試驗,1953年終於在湖南省白沙溪茶廠就地加工茯磚獲得成功。現在茯磚茶集中在湖南益陽和湖南白沙溪茶廠兩個茶廠加工壓制,年產量約2萬噸,80年代初期,湖北蒲圻樓洞茶場,引用湖南茯磚製法,獲得成功,年產量500噸左右。

目前生產的茯磚茶,分特製和普通兩個品種,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原料的拼配不同。特製茯磚全部用三級黑毛茶作原料,而壓制普通茯磚的原料中,三級黑毛茶只占到40-45%,四級黑毛茶占5-10%,其他茶占50%。

茯磚茶壓制要經過原料處理、蒸氣漚堆、壓制定型、發花乾燥、成品包裝等工序。其壓製程序與黑、花兩磚基本相同,其不同之點是在磚形的厚度上。因為茯磚特有的“發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條件外,一個重要的條件是要求磚體鬆緊適度,便於微生物的繁殖活動。茯磚與黑、花兩磚另一個不同之點,是磚從磚模退出後,不直接送進烘房烘乾,而是為促使“發花”,先包好商標紙,再送進烘房烘乾。烘乾的速度不要求快乾,整個烘期雙黑、花兩焙長一倍以上,以求緩慢“發花”。

茯磚茶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18.5×5厘米。特製茯磚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厚,湯色紅黃明亮,葉底黑褐尚勻。普通茯磚磚面色澤黃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和尚濃,湯色紅黃尚明,葉底黑褐粗老。每片磚淨重均為2公斤。1986年起茯磚的規格逐步小型化,茯磚茯在泡飲時,要求湯紅不濁,香清不粗,味厚不澀,口勁強,耐沖泡。特別要求磚內金黃色黴菌(俗稱“金花”,學名稱之為冠突散囊菌,內含豐富的多種營養素,對人體極為有益,金花越茂盛,則品質越佳。)顆粒大,乾嗅有黃花清香。新疆維吾爾族人民最愛茯磚茶,他們把“金花”多少視為檢查茶磚茶品質好壞的唯一標誌。

茯磚由於其獨特的工藝和特殊的品質,使其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價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a、降脂解膩並有良好的解酒作用,食油膩肉食飲之特別消食解膩,這也是肉食民族特別喜歡這種茶的原因。常在酒肉飽餐這後飲一杯茯磚茶,或以茶佐食,令人有一種極為舒坦的感覺。b、養胃、健胃、通三焦,能利尿、解置,在產地,居民有保存幾片茯磚的習慣,遇有腹痛或拉痢,老人習慣以茯磚代藥,極為靈驗。

黑茶黑茶

茯磚主要是邊銷,它的營養價值早在10以前就引起了日本的關注,對茯磚作了長達十年的追蹤研究,進口消費茯磚茶的數量近年大幅度增加。
(4)黑磚
產於湖南安化於1939年於湖南省白溪茶廠試壓成功,是一種磚塊形的蒸壓黑茶,主銷甘肅、寧夏、新疆和內蒙古。以黑毛茶為原料,經稱茶、蒸茶、預壓、壓磚、冷卻、退磚、修磚、檢磚等工序而製成。因黑磚面壓有“湖南省磚茶廠壓制”八個字,故又稱八字磚。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帶澀,湯色紅黃稍暗。
(5)千兩茶
“千兩”茶,即花捲茶,歷史上是安化邊江劉姓家庭不向外傳的神秘產品。新中國成立後的1952年引入湖南省白沙溪茶廠獨家生產,至1958年累計生產48550支,產品全部按國家計畫調撥,主銷山西寧夏和陝西等地。花捲茶的全部製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加工技能強、難度大、消耗體力、工效低。1958年後,湖南省白沙溪茶廠以機械生產花磚茶取代了花捲茶。市場上以花磚茶替代了花捲茶,花捲茶和花磚茶雖同屬緊壓茶,均採用黑毛茶為原料但由於加工工藝和品質要求不同,形成的產品各具特色,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緊壓茶產品。

花捲茶停止生產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多年後,異軍突起的湖南怡清源茶業有限公司茶人簡伯華率先扛起黑茶大旗,以復興湖南茶產業與茶文化為己任,專著於黑茶品牌打造,成功向後產業化市場推廣了第一顆國營老牌企業白沙溪已停產了的安化千兩茶,引起國內茶產業界的關注。1983年,惟恐花捲茶加工生產技術失傳,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決定將一批老技工聘請回廠,帶領一批青年職工參與製作。當年生產的花捲茶現已不同形式和渠道流入到了茶葉收藏館、陳列館、海外和港台地區,一部分流入到了百姓和各階層家庭中消費和收藏。
(6)青磚
17世紀末期(清康熙間),湖南臨湘羊樓司所產的老青茶數量多,滋味濃厚,山西晉商進入羊樓司設莊壓制青磚茶。當時製造系手工操作。青磚茶規格有二四、二七、三六、三九、四九、六四等多種,每種片重不同,銷區亦異,以前面的三種生產最多。所謂“二四”磚,即每簍裝24片,“二七”磚,每簍裝27片,余此類推。清同治以後,臨湘製造地點,已擴展到聶家市、路口鋪、桃林、五里碑等地。最高年產銷青磚茶8064噸。1938年10月,臨湘淪陷,生產青磚茶的機器被沒收,在中日戰爭間,臨湘青磚茶生產完全停產。1989年,臨湘茶廠恢復生產,多為本地商人小規模經營。1990年,白沙溪茶廠採用黑茶原料生產青磚茶。

製作工序

1.殺青
由於黑茶原料比較粗老,為了避免水分不足殺不勻透,一般除雨水葉、露水葉和幼嫩芽葉外,都要按10∶1的比例灑水(即10千克鮮葉1千克清水)。灑水要均勻,以便於殺青能殺勻殺透。

湖南黑茶湖南黑茶

(1)手工殺青:選用大口徑鍋(口徑80~90厘米),炒鍋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備好草把和油桐樹枝丫製成的三叉狀炒茶叉,三叉各長16~24厘米,柄長約50厘米。一般採用高溫快炒,鍋溫280~320℃,每鍋投葉量4~5千克。鮮葉下鍋後,立即以雙手勻翻快炒,至燙手時改用炒茶叉抖抄,稱為“亮叉”。當出現水蒸氣時,則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將炒葉轉滾悶炒,稱為“渥叉”。亮叉與渥叉交替進行,歷時2分鐘左右。待茶葉軟綿且帶粘性,色轉暗綠,無光澤,青草氣消除,香氣顯出,折粗便不易斷,且均勻一致,即為殺青適度。

(2)機械殺青:當鍋溫達到殺青要求,即投入鮮葉8~10千克,依鮮葉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調節鍋溫進行悶炒或抖炒,待殺青適度即可出機。
2.初揉
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輕壓、短時、慢揉的原則。初揉中揉捻機轉速以40轉/分左右,揉捻時間15分鐘左右為好。待嫩葉成條,粗老葉成皺疊時即可。
3.渥堆
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關鍵性工序。渥堆應有適宜的條件,渥堆要在背窗、潔淨的地面,避免陽光直射,室溫在25℃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後的茶坯,不經解決立即堆積起來,堆高約1米左右,上面加蓋濕布、蓑衣等物,以保溫保濕。渥堆過程中要進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勻。堆積24小時左右時,茶坯表面出現水珠,葉色由暗綠變為黃褐,帶有酒糟氣或酸辣氣味,手伸入茶堆感覺發熱,茶團粘性變小,一打即散,即為渥堆適度。

黑茶——黑玫瑰黑茶——黑玫瑰

4.復揉
將渥堆適度的茶坯解決後,上機復揉,壓力較初揉稍小,時間一般6~8分鐘。下機解塊,及時乾燥。
5.烘焙
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後一道工序。通過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質即油黑色和松煙香味。乾燥方法採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煙味,分層累加濕坯和長時間的一次乾燥,與其它茶類不同。

黑茶乾燥在七星灶上進行。在灶口處的地面燃燒松柴,松柴採取橫架方式,並保持火力均勻,借風力使火溫均勻地透入七星孔內,要火溫均勻地擴散到灶面焙簾上。當焙簾上溫度達到70℃以上時,開始撒上第一層茶坯,厚度約2~3厘米,待第一層茶坯烘至六七成乾時,再撒第二層,撒葉厚度稍薄,這樣一層一層地加到5~7層,總的厚度不超過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達七八成乾時,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製鐵叉,將已乾的底層翻到上面來,將尚未乾的上層翻至下面去。繼續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層茶葉乾燥到適度,即行下焙。乾燥判斷標準:茶梗易折斷,手捏葉可成粉末,乾茶色澤油黑,松煙香氣撲鼻時,即為適度。

6.乾毛茶下焙後,置於曬簟上攤晾至與室溫相同後,及時裝袋入庫。

黑茶功效

黑茶茶葉的功效眾多,在簡單簡單概括來說主要有:
1、黑茶具有很好的養胃效果,同時可以有效治療便秘;
2、抗癌、抗輻射、抗衰老、美容;
3、促進消化、防止腸道對脂肪的吸收。

1.補充膳食
黑茶中含有較豐富的營養成份,最主要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另外還有蛋白質胺基酸糖類物質等。對主食牛、羊肉乳酪,飲食中缺少蔬菜水果的西北地區的居民而言,長期飲用湖南黑茶,是他們人體必需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的重要來源,有生命之茶之說。

黑茶加工廠茯茶發花工藝監測黑茶加工廠茯茶發花工藝監測

2.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
黑茶中的咖啡鹼、維生素、胺基酸、磷脂等有助於人體消化,調節脂肪代謝咖啡鹼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從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日本學者通過科學檢驗已證明,黑茶具有很強的解油膩、消食等功能,這也是肉食民族特別喜歡這種茶的原因。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人民的食物結構是牛、羊肉和乳酪,故有“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這與茶葉能“去肥膩”“解葷腥”的功效有很大關係。

另外,黑茶還能改善腸道微生物環境,具有順腸胃的功能。中國民間有利用老黑茶治療腹脹、痢疾、不消食的傳統。

3.降脂、減肥、軟化人體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
血脂含量高,會使得脂質在血管壁上沉積,因而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和形成血栓。黑茶具有良好的降解脂肪、抗血凝、促纖維蛋白原溶解作用和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還能使血管壁鬆弛,增加血管有效直徑,從而抑制主動脈及冠狀動脈內壁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達到降壓、軟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黑茶中含量豐富的茶多糖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液過氧化物活性的作用。在新疆、內蒙、青海等茯茶重點消費區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長期飲用黑茶對人體的血脂血糖血壓血管硬化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並對體重、體形具有良好的調控作用。

4.抗氧化、延緩衰老,延年益壽
有關衰老的自由基理論認為,在正常生理條件下,人體內的自由基不斷產生,也不斷被清除,處於平衡狀態。黑茶中不僅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兒茶素類、茶色素黃酮類維生素C維生素ED一胡蘿蔔素等,而且含有大量的具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如(SOD的構成元素)和硒(GSHPX的構成元素)等。黑茶中的兒茶素、茶黃素、茶氨酸和茶多糖,尤其是含量較多的複雜類黃酮等都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因而具有抗氧化、延緩細胞衰老的作用。

生態茶園基本採用人工採摘生態茶園基本採用人工採摘

5.抗癌、抗突變
癌症是當前世界上引起人類死亡率極高的疾病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先後發現茶葉或茶葉提取物對多種癌症的發生具有抑制作用。湖南農業大學採用現代藥物篩選的尖端技術高通量篩選技術對黑茶進行腫瘤細胞模型SGC7901的高通量篩選研究,證明黑茶對腫瘤細胞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6.降血壓
茶葉具有降血壓的作用早有報導。日本報導,茶葉中特有的胺基酸茶氨酸能通過活化多巴胺能神經元,起到抑制血壓升高的作用。此處,還發現茶葉中的咖啡鹼和兒茶素類能使血管壁鬆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徑,通過血管舒張而使血壓下降。中國樓福慶等發現茶色素具有顯著的抗凝、促進纖溶、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動脈平滑肌細胞增生的作用,還能顯著降低高脂動物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並對ACE酶具有顯著抑制作用,具有降壓效果。
7.改善糖類代謝,降血糖,防治糖尿病
黑茶中的茶多糖複合物是降血糖的主要成分。茶多糖複合物通常稱為茶多糖,是一類組成成分複雜且變化較大的混合物。對幾種茶類的茶多糖含量測定的結果表明,黑茶的茶多糖含量最高,且其組分活性也比其它茶類要強,這是因為在發酵茶中,由於糖苷酶蛋白酶水解酶的作用,而形成了相對長度較短的糖鏈和肽鏈的緣故,短肽鏈較長肽鏈更易被吸收,且生物活性更強,這可能就是發酵茶尤其是黑茶茶多糖降血糖效果優於其它茶類的原因之一。 

茶園茶園

8.殺菌、消炎
黑茶湯色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茶黃素和茶紅素。研究表明,茶黃素不僅是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還對肉毒芽桿菌腸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莢膜桿菌蠟樣芽孢桿菌有明顯的抗菌作用。此外,茶黃素流感病毒的侵襲和輪狀病毒腸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9.利尿解毒、降低菸酒毒害
黑茶中咖啡鹼的利尿功能是通過腎促進尿液中水的濾出率來實現的。同時,咖啡鹼對膀胱的刺激作用既能協助利尿,又有助於醒酒,解除酒毒。同時,黑茶中的茶多酚不但能使菸草尼古丁發生沉澱,並隨小便排出體外,而且還能清除煙氣中的自由基,降低煙氣對人體的毒害作用。對於重金屬毒物,茶多酚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因而多飲茶還可緩解重金屬的毒害作用。

功能比較

黑茶:抗氧化、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抗癌、抗突變;改善糖類代謝,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殺菌、消炎。

oslim花草茶:天然提煉,具有排出宿便,調節腸胃循環,排毒等。具有美容護膚、美體瘦身、排毒除臭的功用,幫助瘦小腹最佳。也是飲食油膩者,應酬多的族群首選,防止油性大便對腸道的粘連。

綠茶:抗衰老、殺菌、降脂肪防癌、防紫外線、治療腹瀉。

每種茶都有不同的功效,黑茶和其他茶找準自己的位置都會很好發揮最佳功效。

沖泡飲法

沖泡方法

湖南黑茶湖南黑茶

①茶具的搭配:沖泡黑茶宜選擇粗獷、大氣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陶壺或如意杯沖泡;公道杯和品茗杯則以透明玻璃杯為佳,便於觀賞湯色。 

②用水選擇:水質:泡茶用水一般以泉水、井水、礦泉水、純淨水為佳。水溫:水溫要高,一般用100℃沸水沖泡。也可用沸水潤茶後,再用冷水煮沸。

常用飲法

①功夫泡飲法:取茶為茶壺的2/5左右,用功夫茶具,按功夫茶泡飲方式沖泡飲用。 

②杯泡法:用如意杯或有蓋紫砂壺,取茶5克先用沸水潤茶,再加蓋浸泡1—2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多次加水沖泡)。 

③傳統煮飲法:取茶10—15克(6—8人飲用),用沸水潤茶後,再用冷水煮沸,停火濾茶後,分而熱飲之。 

④奶茶飲法:按傳統方法煮好茶湯後,按奶、茶湯1:5的比例調製,然後加適量鹽,即調成具有西域特色的奶茶,橙紅的茶湯與白色的奶充分混合後呈現粉紅色,十分漂亮,稱之為“紅粉佳人”。 

⑤冷飲法:按杯泡法或煮飲法濾好茶湯後,將茶湯放入冰櫃或水井中冰鎮後飲用,是夏天消暑解渴的佳品。

儲存方法

1:陰涼忌日曬,日曬會使茶品極速氧化,產生一些不愉快的化學成分,如日曬味,長時間不得消失。

2:通風忌密閉,通風有助於茶品的自然氧化,同時可適當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加速茶體的濕熱氧化過程,也為微生物代謝提供水分和氧氣。切忌使用塑膠袋密封,可使用牛皮紙、皮紙等通透性較好的包裝材料進行包裝儲存。

3:開闊忌異味,茶葉具有極強的吸異性,不能與有異味的物質混放在一起。而宜放置在開闊而通風的環境中。

文化發展

黑茶是香港民間的一種涼茶,黑茶並非是茶色呈黑,它是採用一種名貴的甘性中藥——火麻仁熬制。起初,這種涼茶被港民稱作“疴黑茶”,因喝這涼茶後會排出大量油乎乎的黑便,排毒養顏、輕身瘦體!香港話“疴”的意思是“拉、排”,“疴黑茶”就是讓人排黑便的茶,香港人善於養生排毒之道,從此可見一斑!後來的香港年輕一代大概是覺得“疴”字不雅,就索性稱為“黑茶”。

相關圖書《黑茶睡美瘦》相關圖書《黑茶睡美瘦

上世紀初,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將這一民間“黑茶”進行改良配方,研製出以排淤、排毒、減肥、養顏為主要功效的臍貼、膠囊等劑型,改良後的新劑型“黑茶”減肥、養顏功效更加明確,效用也更具時效性,“晚上貼(吃)、早上瘦”——睡覺減肥的概念從那時就已形成。黑茶睡美瘦減肥貼利用黑茶的減肥功效研製而成的。

很多茶學專家、美容專家都潛心與黑茶美容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其中,“黑玫瑰”是湖南著名茶葉專家教授、醫療美容專家歷經三年半時間共同研發而制。“黑玫瑰”茶是“怡清源茶業”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博士生導師教授湖南農大著名茶葉專家教授,北京和廣州的醫療美容專家一起,通過三年半的時間,潛心研發,選定優質食用玫瑰花與安化優質野尖黑茶為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入維生素C,以傳統與現代科技結合精製而成。在研發過程中,用各種不同的茶類,挑選了38種具有“排毒養顏、活血理氣”功效,而無任何無副作用,藥食同源的草本植物,經876次反覆對比實驗,1萬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業的女性朋友試飲。

對比實驗中,他們發現安化野尖黑茶和玫瑰花在一定比例下,其營養和功能物質在水中能有效融合,人體能快速吸收。“通過臨床實驗,其活血功效大於單一玫瑰花2倍以上,排毒功效大於單一安化黑茶3倍以上,特別適合現在都市女性的保健養顏,專家稱之為‘杯中的美容院’。”黑玫瑰,中國第一款女性生態美容養顏茶,是科技成果產品、獲四項國家專利,融合了安化野尖黑茶“消食去膩、降三高”功效,玫瑰花“和血,行血,理氣”功效和蘆薈“清肝熱,通便”功效,增強了“活血美容”、“排毒養顏”的保健功效。其活血功效大於單一玫瑰花2倍以上,排毒功效大於單一原料3倍以上,特別適合現在都市女性的保健養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