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黃素

茶黃素

茶黃素(Theaflavins,TFs)最早是由 RobertsEA H發現的,指紅茶中溶於乙酸乙酯呈橙黃色的物質,由多酚類及其衍生物氧化縮合而來,紅茶中茶黃素類的含量一般為0.3%~1.5%,對紅茶的色香味及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於茶黃素具有多種與人體健康有關的潛在功能,如抗氧化、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脂、抗癌防癌等,因而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成為茶葉品質化學與功能成分的研究熱點。作者對茶黃素的分子結構,理化性質,形成機理,製備,分析測定方法,分離純化技術,以及功能特性等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並對茶黃素的套用前景做了展望。

詞條

茶黃素茶黃素

茶黃素(Theaflavin)

釋義

是存在於紅茶中的一種金黃色色素,是茶葉發酵的產物。在生物化學上,茶黃素是一類多酚羥基具茶駢
酚酮結構的物質。
茶黃素,金黃色的色素, 占乾茶重量的0.5%到2%,取決於紅茶加工的方法。 茶黃素在茶湯中鮮亮的顏色和濃烈的口感 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紅茶的一個重要的質量指標。
茶黃素是第一次從茶葉中找到具有確切藥理作用的化合物。經過臨床試驗,驗證了茶黃素具有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無毒副作用。這份研究報告已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JAMA上發表。
被譽為茶葉中“軟黃金”的茶黃素有降血脂的獨特功能,茶黃素不但能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結合減少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還能抑制人體自身膽固醇的合成。
由於茶黃素在茶葉中含量極低,提取成本異常昂貴,將其廣泛套用於生產上並製成有調節血脂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需利用專利生物技術,同時克服天然產物在功效和安全性評價、生產工藝、質量標準、製劑技術、臨床套用等多方面發展滯後缺點,使生產科學化、規範化,才能保證茶黃素的產量和品質。

作用原理

1、茶黃素降低血漿膽固醇的原理
茶黃素是角鯊烯酶的抑制劑,和HMG輔酶A還原酶一樣,角鯊烯酶也是膽固醇合成的重要限速酶,所以抑制角鯊烯酶也就抑制了人體膽固醇的合成。此外,茶黃素能減少膽固醇微膠粒的溶解性並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抑制了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有效降低血漿膽固醇的含量。
2、茶黃素降低血漿甘油三酯的原理
茶黃素具有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脂肪酸合成酶是脂肪生成的關鍵酶,這也是茶黃素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功能的原因。此外茶黃素還能抑制腸道對甘油三酯的吸收。

茶黃素的提取

茶黃素金黃色的色素占乾茶重量的0.5%到2%,色素的含量取決於紅茶加工的方法;由於茶黃素在茶葉中含量極低,提取成本異常昂貴,將其廣泛套用於生產上並製成有調節血脂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需利用專利生物技術,同時克服天然產物在功效和安全性評價、生產工藝、質量標準、製劑技術、臨床套用等多方面發展滯後缺點,使生產科學化、規範化,才能保證茶黃素的產量和品質。

茶黃素的結構

茶黃素的分子結構茶黃素的分子結構

除此結構的化合物外,還有另外三個結構與之相近的化合物,分別為: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TF-3-G);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TF-3'-G);茶黃素-3,3'-雙沒食子酸酯(TFBG)

相關新聞

2009年5月18日訊:15日,在2009中國上海茶業博會傳出喜訊,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監測數據表明:高茶黃素紅茶新品在我國研發成功,並改寫了傳統茶葉茶黃素總量記錄。檢驗結果表明,由深圳優八茶葉有限公司研發監製的高茶黃素紅茶新品,茶黃素總量都超過了茶葉生化教科書上的茶黃素總量在0.5%到2%之間的記錄,高達2.6%(報告編號:2009W-285)。帶來紅茶革命性地工藝革新,有效地提高茶黃素含量暨紅茶品質。

我國的祁紅、寧紅曾在歐美國家占主導地位,最近20年由於我國紅茶普遍滋味淡薄,濃強度與收斂性低於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的CTC紅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高,因此產量與出口量也逐漸下降。

影響紅茶品質因素有品種、加工機械及加工技術等。加工工藝對紅茶多酚類物質氧化物尤其是茶黃素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隨著高茶黃素含量的中國紅茶產品研發成功和茶葉新加工工藝的推廣,將徹底顛覆了原先的中國紅茶不如印度、斯里蘭卡紅茶的錯誤認知,有利於整體提升中國紅茶的品質和國際競爭力。讓中國紅茶重現芬芳。

茶與茶黃素

茶的保健作用:喝茶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其不僅作為一種飲料,有解渴提神的功效,而且還有較強的保健功能。茶黃素是綠茶發酵成紅茶過程中產生的特有成分,茶黃素可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結合,形成不溶物排出體外,從而減少機體對外源性膽固醇的吸收量;更重要的是茶黃素還能有效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的合成,幫助調節血脂,有利於心血管健康。但由於茶多酚和茶黃素的化學性質較活潑,容易被氧化。所以平時用水沖泡的茶中茶多酚和茶黃素的含量已很少,而且手剎的種類、加工過程和沖泡方式影響因此要達到有效的食用量,可適當補充含紅茶提取物的保健食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