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化縣人民醫院

組建於2001年,前身為內科,於1957年建院時組建。 組建於1999年3月,其前身為外科。 組建於2000年,是原檢驗科單列的學科。

基本信息

醫院概況

安化縣人民醫院前身為“安化縣衛生院”,始建於1939年7月,院址設在梅城鎮老南門劉家祠堂。1951年9月由梅城遷至東坪鎮養殖山莊,更名為“安化縣人民政府衛生院”,1953年3月遷至水井邊。1957年1月由水井邊遷至東坪鎮建設街,正式更名為安化縣人民醫院。經過50多年的發展,縣人民醫院已成為集醫療、教學、醫療科研、醫療保健於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醫院現有乾職工68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21名。專業技術人員中正高3人,副高69人,中級職稱225人,初級職稱324人。擁有病床369張, 年門診人次近22萬餘人次,住院病人8000多人次。
醫院設有18個職能科室和25個臨床、醫技科室及心腦血管病防治、醫療急救、遠程醫療會診、微創介入四個中心。
醫院分科較細,臨床科室中設有心血管、呼吸、消化、內分泌、血液、神經內科、骨外、肝膽、胸腔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神經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專業組。
醫院堅持依靠科技進步,走科技興院之路,重視人才培養。近年來,先後派出700餘人次到上級醫院進修深造,派出400餘人次到省內外參加各種 短期培訓班。在省級以上醫學專業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市以上學術交流論文97篇,近幾年新開展技術項目55項,其中14篇獲縣、市級三等獎各1項,獲省級三等獎1項,在全省同級醫院中享有盛譽。
近年來,新建和擴建了門診大樓、醫技大樓、外科大樓、內科大樓等,共面積約45000m2。院內布局合理,道路寬闊,花園璀燦,綠蔭成林。

醫療業務

第一節 醫療概況

醫院經過五十年的奮鬥,遵循“以病為中心,以醫療質量為核心”的宗旨,發揚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在醫療工作方面取得了令人囑目的成就。
1957年創建至今,經過全院五十年的努力工作,不懈拼搏,使醫院不斷進步。現擁有臨床醫療科室18個,醫技科室8個,編制病床350張和專科門診10個,病室11個,設有婦產科、神經外科、骨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呼吸、感染科、消化、內分泌內科、神內、心腦血管科、五官科、中醫、腫瘤內科等專業,已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和專業特色,年門、急診人次已達22萬人次,年住院病人數達8000人次,手術4000餘台次。發展成為一所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於一體的二級甲等醫院。2005年被中華醫學會授予“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
建院以來,醫院一直注重醫療質量及醫療水平的提高,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980年就制訂了醫生培訓計畫,選派3人去省級醫院進修深造,加強了醫療隊伍建設。成功搶救了重症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一例,為此,成立了業務副院長任組長,內科主任任副組長的搶救小組。參與搶救人員達33人之多。1981年成功搶救3例大面積燒傷病人,成立了專科搶救小組,邀請了159醫院燒傷科主任來院指導治療,使之獲得新生。
近五年來,醫療技術更是突飛猛進,各種先進設備的引進,各種新技術的開展更是層出不窮。婦產科的電子陰道鏡、力波刀、四維立體成像彩超、微創電子腹腔鏡在婦科手術中的運用均居全市領先地位,並獲縣科技成果二等獎。2006年接受國家“降消”項目檢查,獲一致好評,不愧為全縣產科急救中心。神經外科成功開展了腦腫瘤摘除術,重症腦溢血微創引流,重症腦外傷開顱術。2004年骨科開展膝關節鏡的檢查,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頸椎、脊柱手術的開展,聲名鶴起,病房暴滿。2000年普外科開展電子腹腔鏡微創手術,技術日臻成熟,每年手術近200台,從單純膽囊摘除到複雜的膽道取石,已超過千例的手術,無一例醫療差錯糾紛發生,逐步向縱深發展,並莊嚴向社會承諾,腹腔鏡膽囊摘除術限價3800元。已成為全市肝膽微創外科名科。2005年,選派了二位普外科骨幹到北京學習深造,回院後成功開展了胸食道癌根治術、心包修補術等高難手術,為胸外科的創建打下了良好基礎。2001年,眼科白內障切除術,晶體置入術,已近千例,成為全省復明行動基地。2006年3月,介入中心的成立,標誌著我院心腦血管病的治療進入了全省先進行列,運行一年來,開展了冠脈造影,內置支架、射頻消融、安裝起搏器等86台次,且全部成功,外周介入開展了腦動脈瘤栓塞術、肝癌動脈栓賽、肺動脈栓塞治療大咯血、宮內脈栓塞治療產後大出血等均喜獲成功。同步引進DR系統,使放射科全數位化管理,達全市領先地位。
醫院承擔了大量臨時性搶救任務:2002年大橋學校學生集體中毒事件,搶救治療學生近百人,無1例死亡。2003年黃沙坪特大交通事故,客班車翻車傷員27人次,醫院墊資二十多萬元,全力搶救。2005年江南鞭炮廠爆炸事件,搶救重傷員3人。2005年4月,我院在全市首例發現“02”傳染病,嚴密隔離、消毒,阻止了第二代病例的發生。
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始終是醫療的關鍵,為此,健全和堅持上級醫師每周查房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首診負責制、術前討論制度,狠抓疑難病例的科內、科間和全院範圍的會診,還建立了與湘雅附一院遠程會診指導關係,同時通過醫務科把全國知名教授請進來,指導手術和治療,保證了每位病人都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近年來圍繞減輕農民負擔,先後有7個病種實行限額收費,並向社會承諾,對農民特困戶實行減免,每年醫院讓利於民近2百萬元。同時圍繞降低平均住院日,限額處方,設立門診一站式服務台,縮短醫療流程,使病人滿意度上升到98%以上。年門診人次穩定在22萬人次以上,凡需住院病人,醫院想方設法讓病人住院,抓好門診、住院診斷符合率,入院出院診斷符合率、入院後三日確診率,提高了醫療質量,改善了服務態度,做到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著想。
第二節 醫療制度建設

1957年醫院創建後,既制訂了1957—1959年三年工作規劃,提出了“學習白求恩精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辦院宗旨。根據當時的辦院方針,醫院制訂了符合當時歷史條件的醫療規章制度,實行了內科、外科、婦科、護理的簡易分科,確定了24小時門診制度、疑難病會診制度。通過三年的不懈努力,醫院有了較快的發展,衛技人員業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1960年—1965年,醫院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請假制度、病曆書寫規定,使醫療秩序井然,規範了全院工作。
文革十年,工宣隊進入醫院,知識分子成了臭老九而受到批判,醫療技術權威受到排擠,使醫院停滯不前。1977年粉碎“四人幫”後,醫院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管理,特別是1980年,已開設病床303張,乾職工達201人,衛技人員149人,醫院重視醫療隊伍建設,制訂了培訓計畫,和選派了去省級醫院進修深造人員3人。科室也壯大為內科、外科、傳染科、兒科、中醫科、骨科、婦科、五官科等內涵的五個大科室。並制訂了《區分處理醫療差錯事故辦法》,對醫院如何制度化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在院長親自帶領下組織了全院每周一次的查房,使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初具雛形。
1985年,醫院制訂了業務學習規劃,每月安排業務學習一次,建立了考試考核制度和個人技術檔案,廣泛開展了疑難病歷討論、優秀病歷展覽,並開展了科主任觀摩查房活動。
1995年是醫院全面提升品位的壹年,全省達標上等驗收,醫院制訂了“三基”考試計畫和“三基訓練”計畫,“三基”考試人人過關,質控科把好病歷質量關,進一步收集整理各種原始資料,建立健全各項考核獎懲制度。重點抓好三級查房、護理查房行政查房的制度落實,嚴把病歷質量關,危重病人搶救關、手術分級管理關,開展了新入院病人首診負責制,防止院內交叉感染。醫院成立了醫療技術鑑定小組:負責有關傷情、勞動能力鑑定及醫療事故的處理。使醫院成為“二級甲等”醫院。從此醫院更加規範化、正規化發展,在此基礎上,醫院領導向更高的領域攀新:創建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改善服務態度,縮短服務流程,一切為了病人,方便每一位就診者,制訂了各項便民措施,“120”急救中心的創建,保持了綠色通道的暢通,真正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2006年,醫院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進一步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根據《執業醫生法》的要求,制訂了如下制度:1、急診科醫療質量應急預案和處理程式;2、急診科會診留觀制度;3、急診會診制度;4、急診科轉院、轉科制度;5、首問負責制度;6、投訴處理制度;7、關於醫療糾紛、事故賠償費用責任分擔的實施細則;8、出院患者回訪制度;9、醫生外出會診管理制度;10、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處方管理規定;11、高值耗材管理制度;12、使用貴重藥品和進行費用較高的治療,診斷解釋制度及措施;13、查對制度;14、危重患者搶救制度;15、值班交接班制度;16、首診負責制度;17、三級醫師查房制度;18、科、院會診制度;19、談話費知制度;20、死亡病例討論制度;21、手術前討論制度;22、疑難病例討論制度;23、安化縣人民醫院醫療事故防範、處理預案;24、安化縣人民醫院醫患溝通制度;25、“三基”“三嚴”培訓管理制度;26、關於選送職工進修、學習管理的規定;27、繼續醫學教育人才培訓計畫;28、“120”站接診的有關規定;29、關於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有關規定;30、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制度;31、醫療糾紛應急預案;32、醫療新技術臨床套用準入辦法;33、病案三級監控方案;34、抗菌藥物使用分級管理的規定;3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預案及處置流程圖;36、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爆發流行應急處置預案;37、愛滋病毒職業暴露應急預案;38、“02”病流行應急處置預案。並將這些制度裝訂成冊,每個科室1份,認真學習,遵照執行。
我們遵循“崇德、敬業、求精、圖強”的院訓,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質量為核心,使醫院得到了健康、穩步發展。
第三節 醫療質量管理

醫療質量監控是醫院管理工作中重要內容之一,關係到醫院的生死存亡,建院五十年來,歷屆院領導都十分重視醫院質量的管理。先後由院辦公室、醫院科負責此項工作,為適應醫學科學事業的發展,醫院於1985年成立了醫療質量監控科和院內感染控制科,負責全院醫療質量、病歷和院內感染控制管理。1989年12月醫院加入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控網路,1990年成立了由醫療副院長為首的“全面質量監控委員會”和“院內感染管理委員會”,並相繼成立了臨床醫技科室及各病室醫療質量、院內感染監控領導小組,由此形成了醫院完整的三級監控體系。
質控科主要組織實施全院臨床醫療、醫技護理等技術管理,負責擬定醫院有關醫療質量計畫措施和實施方案,深入基層了解醫療質量情況,督促各科對照醫院質量標準自查制訂了達標方案,負責全院醫務人員有關醫療質量考核、考評工作。
院感科主要負責制定醫院感染管理計畫,並組織實施指導和檢查消毒與隔離措施,負責全院環境衛生和細菌學檢測,每月調查分析整理有關醫院感染病例資料上報監控中心,對發生醫院感染爆發流行或重大事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並制定對策。普及院感知識,培訓在職醫務人員監督醫院購入的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及消毒器械裝置,並定期監測消毒效果和用後處理情況,參與全院醫療質量管理工作,定期考評各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規章的執行情況。由於工作紮實,2006年我院評為全省“消毒監測先進單位”。
第四節 專業學科

(一)、內科系統
急 診 科
組建於1986年,由原門診單列組成。擔負著危急重症病人的搶救留觀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任務,與120急救中心組成一體。開設了急診內科、急診外科診室,設有重症監護病房(ICU)、普通觀察病床14個,擁有洗胃室、換藥室、手術室。
急診科24小時接診,能及時、有效地搶救各種危急重症病人,現年急診人次達6500餘人次。歷年來開展了有機磷農藥中毒、高滲氯化鈉甘露醇液救治失血性休克、血液淨化治療酒精藥物中毒等新療法,並獲得好的療效。
現有工作人員17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4名,護士12人。配備有自動洗胃機、心電監護儀、人工呼吸機、除顫機、血氣分析儀等搶救儀器設備。
呼吸、感染科
組建於2003年3月。為原內二科中單列的學科。
科室主要以呼吸內科專業為主,兼管感染科的業務開展及呼吸內科門診、發熱門診及腸道門診。先後開展了PPD皮試、胸膜活檢、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與治療、血氣分析、肺通氣功能測定。同時開展了咯血的內科治療研究,積極配合醫院介入中心對一部分大咯血病人的介入治療;還開展了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治療胸腔積液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療效。
現有醫師8名,其中主治醫師4名,醫師4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5人,標準床位28張。擁有呼吸機、帶圖文系統的日本奧林巴斯P40纖維支氣管鏡、日本CHEST公司產的肺功能儀、美國產血氣分析儀,以及電腦氣胸儀及多功能監護儀等設備。
消 化 內 科
組建於2003年3月,前身為內二科,含消化、血液、內分泌、腎內科4個專業學科。87年開展纖維胃鏡檢查,98年進行了腹腔抗栓酶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的研究,99年開展電子胃鏡檢查、2000年以來相繼開展了纖維腸鏡、電子腸鏡、結腸透析、窺鏡下微波治療食道、胃息肉,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及進行了“磺脲類繼發失效與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關聯”的研究及“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臨床觀察”,並獲得縣科技成果三等獎。2002年度《縮短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時間》QC項目小組獲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
現有醫技人員21人,其中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2名,擁有日本產福斯能電子胃鏡、電子腸鏡、結腸透析機、胰島素泵、心電監護儀、快速床旁血糖監測儀等先進儀器設備。
心血管內科
組建於2001年,前身為內科,於1957年建院時組建。
1984年開始使用血管擴張劑治療心功能不全,明顯縮短了患者住院日,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1985年組建CCU病室;1988年開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療,明顯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患者死亡率;1994年開展經心房食道調搏,對各種心律失常開展正規的藥物和非藥物治療;1996年開展永久型心臟起搏器植入術。2006年常規開展各種心律失常診治、冠狀動脈造影、冠脈內支架植入、斑塊鏇切及心臟瓣膜球囊擴張成形術,射頻消融術,安裝各種起搏器,左、右心導管及造影,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迄今為止,在放射科配合下共成功完成各類心血管介入手術110例,成為全省第一家經省衛生廳驗收合格的縣級心血管介入診療中心,2007年成為益陽市心血管重點學科。1997年開展腦室引流,1999年開展顱內血腫微創穿刺引流術,2000年建立了康復治療中心。
現有醫師12名,其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3名,擁有心腦血管專科病房和CCU病房、普通病房配備心電工作站, CCU病房配備心電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微電腦輸液泵。
兒 科
1979年從內科分出組建。1980年收治3例“格林巴利氏綜合症”,經搶救獲得成功,1980年對腰穿失敗採用側腦室穿刺成功,1983年開展了前囪、後囪廳穿刺抽血成功,均獲縣科研獎。1984年聯合使用“雷吉亭與何拉明”治療重症肺炎性心衰,收到良好效果。隨著社會的需求,進一步加強了人才培養,完善了設施設備,進一步提高了診療水平。2005年以來,新開設了新生兒病房、兒童娛樂室、水療中心;開展了觸摸、光療、智測、康復、胃腸內外營養等新的治療方法。還開展了經皮黃疸測定、微量血糖測定、微量元素測定等檢測方法。目前正在籌辦完善新生兒重症監護無陪病房,添置呼吸機等設備。
現有工作人員21人,其中副主任醫師3人,醫師7人;11人為本科學歷,余為專科學歷。有儀器設備:黃疸測定儀、恆溫箱、紅外線輻射台、恆溫輸液泵、心電監護儀、面罩頭罩給氧器、復蘇氣囊、微量元素測定儀、微量血糖測定儀、電動吸痰器、超聲霧化器
中 醫 科
組建於1981年,開設床位12張,主要擔負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外科、術後、中風患者的康復治療及老年病的中醫保健醫療工作。90年代初期開設了中醫內科、中醫骨傷科、中醫兒科、婦科專科門診。在湖南省名老中醫夏問心主任中醫師的帶領下,成立了腫瘤、肝病、中醫內科三個專業組,開展了惡性腫瘤的規範化療,以及肝病、心腦血管病、老年病的中西結合治療工作,還承擔了中醫門診業務的開展。套用科學技術與中醫傳統療法相結合, 先後開展了高血脂的辯證施治,通竅活血湯的臨床套用等課題的研究,均獲得了一定的療效。有三項科研課題獲縣市科研成果獎。
現有醫師13名,其中主任中醫師2名、副主任中醫師4名,開設病床30張。
康復理療科
成立於1983年。
創辦了全縣首家神經內科功能鍛鍊與康復治療室,率先在全縣開展小針刀療法,硬膜外腔藥物注射療法,小兒推拿、針炙減肥等先進技術,對面癱、頸椎病、肩周炎、中風偏癱、腰椎間盤突出症、退行性關節炎及關節扭傷、軟組織挫傷、產後尿瀦留等內、外、婦、兒疾病,療效顯著,社會反響較好。
現有專業技術人員4人,擁有三維電腦牽引床;DL-C-BⅡ超短波治療儀;LK-D智慧型型六合治療儀;T.D.P.;針麻儀等儀器十餘件。
(二)、外科系統
普 外 科
組建於1999年3月,其前身為外科。
1957年建立外科病室時,僅能開展清創縫合及闌尾切除手術,隨後分別開展了腸梗阻、氣管切開、子宮全切、膽道手術及胃次全手術。70年代,開展了乳腺癌根治、甲次全、甲亢、肝修補、脾切除及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手術;82年,開展了結腸癌根治術、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及先天肛門閉鎖肛門成形術;86年後,先後開展了肝葉切除、胰十二指腸切除、間置空腸內引流、肝膽管盆式Roux-en-y內引流、高位膽管癌根治術、胃癌根治術、大腸癌根治術及甲狀腺癌根治術;2001年,率先在全院開展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切開取石、胃腸穿孔修補、闌尾切除、卵巢囊腫切除、肝囊腫摘除術等微創手術;2005年,啟動了胸外科工作,開展了剖胸探查、心臟損傷開胸探查+帶墊片褥式縫合修補術,食道癌根治術、肺葉切除術等新手術,填補了我縣胸外科的空白。
現有醫師12名,護士12名,其中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7名、主管護師4名、開放床位46張、全部為空調病房、擁有電視腹腔鏡、纖維膽道鏡等先進設備,其肝膽胰專科為益陽市重點學科。
骨 科
組建於1978年3月,是全省成立骨科專業最早的縣級單位之一,屬益陽市重點學科。
組建初期,開展了簡單的四肢骨折內固定手術和單純的硬膜外血腫清除術。80年以來,開展骨折髓內釘內固定手術,骨髓炎病灶清除,關節融合、關節成形,骨盆截骨,脊椎結核病灶清除及多種皮瓣轉移手術及顯微外科手術。90年代,開展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脊柱哈氏棒、魯氏棒、DICK釘內固定術及腰椎間突出髓核摘除術。2007年3月,脊柱外科在骨科掛牌成立後,開展了手外科、脊柱外科、創傷外科、關節外科、骨病、先天性疾患等專業。其膝關節鏡檢技術填補了全縣的醫學空白。目前,小切口人工關節置換、頸椎病、頸椎骨折前後路術、脊柱結核病灶清除、前路鋼板內固定術、脊柱骨折、脊柱滑脫AF、RF及GSS、KSS內固定手術,小切口腰椎間盤摘除術;髖臼骨折前後路鋼板內固定術;X-TV下股骨頸骨折閉合打釘技術;四肢及關節骨折DHS、DCS、交鎖釘,外固定支架及解剖鋼板內固定技術達到了省級先進水平。
現有醫生1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人,本科學歷8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3人。病床46床。除病房外,承擔骨科門診及急診外科的任務。
泌 尿 外 科
組建於1999年,為原外科單列組建。
1986年成立了外科泌尿組後,先後開展了前列腺切除、腎盂切開取石、腎部分切除、剖腎取石、膀胱腫瘤切除等一系列泌尿專科手術。1997年開展了體外震波碎石及血液淨化醫療中心,至此為止,開展了前列腺汽化電切,經皮腎鏡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行腎、輸尿管、膀胱微創取石;腹腔鏡下精囊靜脈高位結紮、輸尿管上段切開取石雙T管內引流、腎囊腫切除術,以及選擇性腎動脈扦管檢查治療。在開放性手術方面,開展了腎上腺腫瘤切除、複雜性腎結石手術治療、腎盂輸尿管成型、膀胱部份切除、尿道成形和陰莖癌根治性切除等一系列高難度手術。同時開展了男性疾病的診治,開設了男性專科門診。醫學課題“帶蒂包皮皮瓣一期尿道下裂矯型術”、“前列腺切除縫扎止血”分別獲得益陽市、縣科技進步獎。
現有醫師8人,其中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4人,醫師1人。有進口汽化電切鏡、氣壓彈道碎石機、輸尿管鏡和皮腎鏡等設備。
神 經 外 科
組建於2002年。是原骨科單列的學科。
組科以來,在顱腦外傷特別是特重型顱腦外傷的搶救方面,死亡率、致殘率逐年下降,由過去的50%下降至現在的30%左右。在腦腫瘤方面,2002年開始先後在大腦半球及顱底方面共做良、惡性腫瘤手術50多例,無1例死亡及嚴重併發症。2003年在微創技術上有新的發展,如:微創技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高血壓腦溢血,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腦血管疾病方面,2004年以來開展了腦動、靜脈畸形的手術治療,2005年新開展了腦動脈瘤介入彈簧圈栓塞術及腦室腹腔引流術治療腦積水均取得了好的療效,填補了全縣多項醫學空白。特別是在脊髓、脊柱方面,如脊髓損傷、脊柱骨折、脊髓腫瘤均先後開展了多項新技術。在椎間盤突出症治療上,採用國內先進技術,即膠原酶溶解術治療。其“顱內腫瘤切除術”、“腰椎間盤突出膠原酶溶解術”二項醫學課題獲縣科技成果獎。
現有專業醫師7名,其中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3人,病床30張,擁有呼吸機、心電監護儀、手術顯微器械等儀器設備。
婦 產 科
組建於1993年,是全縣孕產婦急救中心。其前身是1959年的婦產科病室。當時僅開展了婦產科一般疾病診療及手術,如人工分娩、宮外孕手術等。
時至1985年始開展了剖宮取胎、卵巢囊腫摘除、子宮次切或全切,以及碎胎、膀胱陰道瘺修補術。1993年開展了無痛分娩、陰式剖宮產,尤其是腹腔鏡手術在婦產科的套用,填補了全縣這一醫學空白,宮頸環形電切為全縣首創。至此,已開展了宮頸癌及卵巢癌根治,廣泛性子宮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陰式子宮切除、輸卵管吻合、尿瘺糞瘺的修補,各種惡性婦瘤的化療。2003年把腹腔鏡技術引入婦產科領域,在腔鏡下完成子宮切除、子宮肌瘤剔除、卵巢腫瘤切除及各種宮外孕手術。同時具有搶救高危孕產婦的能力,深受廣大患者好評。3H服務模式在圍產期的套用分別獲得2006年縣、市、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設有婦科腫瘤、高危妊娠、不孕症、性病等特色專科門診。此外還開辦孕婦學校,開展了新生兒的全面護理、整體護理、熱線諮詢等社區服務項目。
現有醫師11名,護士14名,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主任醫師7人,副主任護師10人,主管護士3人,開設病床28張。擁有多功能產床、新生兒紅外線輻射搶救台、多參數胎兒電子監護儀、胎心多譜勒、內窺式人流系統、電離子射線治療儀、微波治療儀、電子陰道鏡、立普刀、電子腹腔鏡等高精儀器設備。
五 官 科
組建於1990年4月12日。62年開設五官科門診,開展了瞼內翻矯正、拔牙等簡單手術。70年設立五官科病房。建科後,開設病床18張,開展了乳突根治、上頜竇根治、鼓膜修補、青光眼虹膜後切除、鼻腔內囊吻合術。
2001年以來,成功地開展了白內障現代囊外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青光眼小梁切除術、淚小管斷裂吻合術、腮腺導管斷裂吻合、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篩竇、內囊竇環切術,鼻腔腫瘤摘除術、複雜性頜面外傷整容、上下頜骨折開放復位、耳廓部分成形術等手術。
現有工作人員14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4名,醫師2名,開設病床25張。配置有眼科顯微鏡、裂隙燈、角膜曲率儀、A型超音波測量儀、眼科顯微器械、纖維咽喉鏡、頜質方管鏡、雷射運用治療儀、鼻竇內窺鏡等診療設備。單設了眼科、耳鼻咽喉科手術室,治療室及標準規範的暗室。
口 腔 科
組建於1 998年。1976年初,開展了牙體治療、補牙、拔牙手術及簡單修復、鑲牙。
1998年正式成立口腔科,業務範圍囊括所有口腔專業。先後選送口腔專業人員到省中南大學湘雅附一、附二進修口腔頜面外科,武漢、北京口腔醫院進修口腔正畸。開展了牙體牙髓、頜面外科、正畸、口腔修復、牙周黏膜病、兒童牙病、頜面外傷骨折、良惡性腫瘤、唇齶裂畸形一系列診療及手術。
現有主治醫師3名,醫師2名,主管護師1名。有綜合治療椅、X線牙片機、潔牙機、光固化機、銀汞調拌機、點焊機、高溫滅菌器設施設備。
皮膚性病專科
組建於1998年。同年,經上級有關部門審查、驗收合格,獲得了《性病診治許可證》。設有皮膚性病診斷室、實驗室和治療室,擁有相應的較為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和檢測手段,能準確進行過敏原、皮膚真菌、淋球菌、支原體、衣原體、梅毒螺鏇體、皰診病毒、愛滋病等皮膚性病的病原體檢測及相應的藥敏試驗,能正確診治各種皮膚病、性病。先後開展的高頻電針治療腋臭、炎克淨洗液治療皮膚病、局部注射治療先天性血管瘤、尋常疣及瘢痕疙瘩,中西醫結合治療扁平疣,電灼聯合干擾素病灶區局部注射治療尖銳濕疣等新技術新項目。
現有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醫師2名,有多功能電子手術治療儀、微波治療儀、過敏原檢測系統、顯微鏡等儀器設備,年門診量16000餘人次。
麻醉科(手術室)
組建於1994年,當時只能開展局麻手術。60年代後開展了硬膜外麻、腰麻、乙醚開放式吸入全麻。70年代,有麻醉醫生四個,新開展了針刺麻醉,行甲狀腺手術、顱內血腫清除手術。80年開展了靜脈全麻加氣管插管全麻等高難度麻醉。還擔負著全縣各醫療單位的麻醉醫生培訓工作。2002年獲省衛生廳組織的醫療質量課題(QC)競賽優勝獎。2004年開展的膠源酶溶解術獲縣科技進步獎。
科室現有工作人員22人,麻醉醫生9人,手術室護士13人,開放手術台8台。擁有多功能麻醉機、多功能監護儀、進口血氣分析儀及CB機等設備。目前,正在籌建術後恢復室及重症監測治療室。
(三)、醫技科室
檢 驗 科
組建於1978年8月,前身為建院時的檢驗室。
建院時僅有顯微鏡一台,及一些普通的器材設備,能供血、尿、糞三大常規檢測。60年代開展了細菌培養及一般生化檢測。70年代添置了分光度計、電光比血計、萬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等儀器,開展了二氧化碳、尿素氮、對流免疫電泳、檢測B肝等檢查。80年代開展免疫球蛋白測定、總補體測定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粒細胞吞噬試驗及血糖、血脂、AFP、HCG、T3、T4檢測。進入90年代以來,相繼開展了C肝、愛滋病、C肽、胰島素、支原體檢查。
現有檢驗技術人員19人,其中副主任技師1名,主管檢驗師9名。具有本科學歷的有3人、專科學歷的有11人。裝備有全自動生化儀、血球儀、放免儀、血凝儀、尿液分析儀、微生物鑑定儀、酶標儀、洗板機等高檔精密儀器。
放 射 科
組建於1961年。建科初期,開展了透視和攝片檢查。62年添置KE200型X線機,開展了泌尿、膽道造影。68年購入KE200型雙球管X線機,開展了胃腸造影檢查。
80年代以來,引進北京萬東醫療器械公司生產的500mA三球管懸吊式X線機,並配置現代化的影像增強器。開展了頸動脈穿刺腦血管造影、膝關節造影、脊髓造影、腹膜後空氣造影及PTC。進入90年代,新開展了球囊擴張導管治療食道狹窄、胃腸氣鋇雙重造影、氣腦造影等研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為今後介入治療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1996年,CT成功引入,標誌著我院影像診斷學向高科技的縱深發展。二十一世紀,新添置了800mA胃腸造影機,進行了經股動脈穿刺行肝動脈灌注栓塞術、腦動脈造影術、心臟起搏器安裝術及獨具特色的大劑量動態觀察下靜脈腎盂造影等項目開展。2006年3月16日,隨著X線數字攝影系統(DR)、血管造影數字減影系統(大型C臂)的購入,成立了介入治療中心,與心內科密切配合,共同成功地完成了冠脈造影、起搏器安裝、射頻消融、腦動脈造影、肝動脈灌注與栓塞、支氣管動脈栓塞、腦動脈瘤栓塞,脾、腎、子宮動脈栓塞等介入診療手術。
現有醫師11名,其中主治醫師5名。護師1名。設備有500mAX線機、800mA胃腸機、DR、大型C臂。
CT 室
CT室組建於1996年10月8日,當時是全縣第一家CT診斷中心。
成立之初,購入日本島津2500—T全身CT掃描機一台, 開啟了我縣CT診斷的先河。2004年5月更換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CT/e單排螺鏇CT機, 2006年全年總掃描六千多人次,檢查陽性率達75%以上,診斷符合率97%以上。近年來,在原來全身各部位常規平掃、增強CT檢查基礎上,開展了腹腔臟器三期動態增強掃描,高解析度肺部掃描、靶掃描等特殊掃描檢查。與神經內、外科合作,開展了顱內血腫微創術CT下引導穿刺,腰椎間盤突出膠原酶溶解術,腹腔臟器穿刺等CT介入術。
CT室現有工作人員五名,其中放射主治醫師兩名,放射醫師一名,主管護士、護士各一名。
功 能 科
組建於1988年。72年開展心電圖、超音波檢驗。
建科後先後購入日本產黑白B超、12導心電圖機、美國產動態心電圖機及彩色都卜勒系統、血流圖儀等儀器,開展了腦電圖、腦血流圖、B超的檢測工作。為腦炎、癲癇、腦外傷、顱內占位性病變、腦血管病、癔症的鑑別,以及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電解質紊亂、肝、膽、腎、脾、婦產科等多種疾病的診斷提供了科學的物理依據。先後增加了理療、雷射、高壓氧、痔瘡等檢查診斷項目。年檢查近萬人次。
現有醫師5名,其中主治醫師3名,主管技師1名,醫師1名。擁有腦電圖/腦電地形圖、經顱都卜勒、腦血流圖、人格心理測試、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24小時動態血壓等檢測儀器設備。
超 聲 科
組建於1999年。是在原功能科的B超室基礎上組建的。
1972年,購入超音波機一台,開展了超聲影像檢查,1985年購入綿羊牌B型超聲診斷儀一台。1986年購入日本東芝手提B超儀,開展腹部和婦產科超聲診斷。1987年以來,先後購入日本島津EUB305台式B超儀、日本阿洛卡1100台式B超儀、美國惠普尖端影像彩超診斷儀,2007年投入179萬元購入韓國產麥迪遜XQ型彩色B超一台,開展全身超聲檢查和超聲介入診斷治療等新項目,至此開展了全身超聲檢查及四維超聲檢查和超聲介入診斷與治療,對腹腔臟器的病變、全身淺表臟器的病變、腫瘤及心血管病變,婦產科疾病和胎兒畸形等有較高的診斷套用價值。年檢查達2萬餘人次。
現有醫生7名,其中主治醫師四名,醫師2名,助理醫師一名,有300餘萬元的儀器裝備:彩超3台、高檔全數字黑白B超四台、手提式B超兩台。
藥 劑 科
組建於1980年。此前,即1957年建院時設立了門診西藥房。有普通天平、單蒸餾器、真空泵和少量玻璃量具。1963年設立了藥劑室,實行了協定處方。64年開始藥品製劑生產。1969年增設了中藥房,並自采自製中草藥製劑。1974年建起條件簡陋的製劑室,自製葡萄糖注射液及中草藥製劑,年生產液體量達17000瓶。1975年開始對特殊藥品實行“五專”管理。1977年時製劑品種達23個,年製劑大輸液44000瓶,中草藥安瓿劑10萬支左右,總產值53000元。80年代投入14萬餘元新建了一棟640m2的製劑樓,年產液體22萬瓶,普通製劑50餘種,滅菌製劑16種,年產值20餘萬元,成品合格率90.6%,成為全地區第一個頒發合格證的單位。1991年開展臨床藥學工作。2000年—2005年共投入150餘萬元,對製劑室進行了改造,並於2005年順利地通過了湖南省藥監部門的複評審驗收。
全科現有工作人員56人,其中副主任中藥師1名,主管藥師13名,藥師30名;本科學歷7人,專科22人。
病 理 科
組建於2000年,是原檢驗科單列的學科。建科以來,選送培訓了專業人員,從原來單一的常規病理切片,逐步開展了脫落細胞檢查、特殊染色試驗、術中快速診斷、免疫組織化學等檢查。設有病理診斷室、細胞室、切片室、染色室、取材室、標本存列檔案等,現已進入全省二甲醫院病理科的先進行列。
現有工作人員6名,其中中級職稱3名,初級職稱3人。有英國珊頓切片機、日本雙目奧林巴斯顯微鏡、病理圖像分析系統、國產最先進的全自動封閉式組織脫水機、超聲快速處理儀、組織包埋機等儀器設備。
中 心 血 庫
設立於1995年5月。建科初期,專職護士1人與檢驗科共同擔負全院的采供血任務。
1999年5月,經衛生部、省衛生廳批准成為全縣唯一合格的采供血機構,並從檢驗科正式分離,承擔安化縣轄區內各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的采供血任務。血庫占地500平方米,成為集成分血製備室、HIV檢測室、化驗室、採血室、獻血者休息廳、小樣室、搶救室、體檢室、貯血室、發血室、無菌庫房、洗滌室、辦公室等為一體的具有一定規模的血庫。開展了血小板、冷沉澱、紅細胞懸液等多種成分血液的製備。2000年經省衛生廳批准成為安化縣第一個HIV抗體初篩實驗室。血庫自成立以來,積極配合各級政府推行無償獻血工作,為保障全縣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質量和安全作了不懈的努力,在上級的歷次檢查、校驗中得到了肯定,在全省臨床室間質量評價活動中連續5年被評為優勝單位。
現有在編人員9人,全部為專業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一人,中級職稱四人,初級職稱四人。
血液淨化中心
組建於2000年4月,此前隸屬於泌尿外科。同年進購一台多泰便移式MR—100型血液透析機,於99年6月23日正式開機,成功地治療了首例血液透析病人,填補了全縣醫療領域的一項空白。當時透析機無水處理,透析液由本院製劑室配製,透析反覆循回,透析效果不理想。歷時近一年後,耗資20萬進購美國OXmons水處理、日本東麗DR—321血透機各一台。目前能開展的主要血液淨化項目: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濾過透析、連續性血液淨化、組合型人工腎等。血管技術:頸外靜脈置管、頸內靜脈置管、鎖骨下靜脈置管、股靜脈置管等。
科室共有工作人員6人,其中主治醫師1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1人。現有血透機7台,其中國產多泰1台、日本東麗2台、日本日機裝4台。血液透析用水設備1套,產水量500l/h。
供 應 室
設立於1957年。建科初期,僅4名工作人員,一台老式滅菌器。擔負著全院消毒管理及供應工作。隨著醫院的發展及98年外科樓落成,供應室獨占第一層。其布局逐步合理,管理日趨規範。設有防染區:回收間。清潔區:更衣室、辦公室、庫房、敷料間、去熱源間、精洗間、包裝間、消毒間。無菌區:質檢間、無菌發放間、無菌物品間。兩條通道:回收通道、發放通道。1997年-2005年先後購進臥式矩形壓力蒸汽滅菌器、脈動真空滅菌器、醫療廢品毀容機,使消毒更加嚴密,符合省衛生廳標準。
現有工作人員8名,其中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
第五節 護理管理

1957年1月建院以來,護理管理日趨完善,各項制度逐步健全,人員隊伍不斷壯大,護理質量逐年提高,護理教育和科研卓有成效。50年來,全院護理人員為完成醫院的醫療護理任務及醫院分級管理上等達標、創建百姓放主示範醫院作出了貢獻,使護理管理逐步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
一、管理體系及職能:
建院初期,醫院擁有護士8名、助產士2名,以後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院護士達164名。護理管理由1962年的護士長一級管理逐步發展為總護士長、護士長二級管理,及現在的護理部主任、護士長二級管理。1980年設立護理部,96年配備專職護理副院長,護理部下設護士長16名,組成了完善的護理管理體系。護理部的職能是在院長及分管副院長的領導下,負責全院護理工作,承擔護理行政、人力資源、護量質量管理。制訂全院護理工作計畫,經分管副院長審批後組織實施,進行護理業務、技術指導,檢查護理工作質量,對護理人員實施培訓、考核、獎罰,對管理人員進行培養、選拔,配合醫院業務用房裝修、布局的審核。保質保量完成醫院臨床護理、教學和科研任務。
二、制度建設與護理質量管理:
1957年建院時,護理沒有獨立的人員崗位職責及管理制度,當時正處於大躍進的時代,在“三面紅旗”的光輝照耀下,經過全體乾職工的積極努力,醫院在各方面發展很快,到1962年,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在外科病室(含婦產科)、普內科病室(含兒科)、傳染科、門診護理組,明確了護士長並建立了各類人員職責(即總護士長、護士長、護士、護理員職責)和規章制度,在住院部工作制度中有值班交接班制度、隔離與消毒制度、出院與隨診、三級護理制度、給藥制度、查對制度、死亡護理、手術室制度、洗手規則、更衣規則、參觀規則。護理質量管理方面,糾正了只重視治療護理,忽視基礎護理的思想,加強了病房管理和危重病人管理。每周召開病人座談會,開水、熱水、飲食送到病人床邊,專人負責重病人洗腳、餵飯、擦澡、定時測量三測,工作條理性加強了,護理工作出現了新的局面,並逐步發展。1966年至1976年十年間,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知識分子下放到農村,工宣隊進駐醫院管理,護理管理和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978年後護理工作又重新逐步恢復,有章可循,規範化管理。1995年醫院通過“二甲”達標上等,護理工作發生了質的飛躍,建立了完整的各級各類人員工作職責,制訂了“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十三條護理缺陷分度標準”。96年開始對護理工作質量每月進行考評,納入績效工資考核,實行獎優罰劣。進入二十一世紀,護理工作更進一步規範,隨著外出學習交流機會增多,新的服務模式和先進技術不斷引進,在整體護理模式病房(婦產科)的帶領下,2001年醫院全面實行整體護理,套用現代護理程式對病人從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進行主動全面的整體護理,並實施健康宣教,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達到最佳健康狀況。2002年—2004年醫院開展為期三年的創“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活動,圍繞“讓患者明明白看病、醫療優質高效服務、綠色醫療環境”三個主題,紮實改進服務流程,制訂便民措施,創造溫馨舒適住院環境。2005年衛生部倡導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在為期三年的活動中,護理部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制訂和完善護理管理制度20餘項,對重點科室急診科、手術室、供應室制訂專項管理制度。在護理質量管理中:建立了護理質量和安全管理委員會、護理專業發展委員會,設立護理質量和安全管理網路,由護理部、各科護士長、質控護士組成質量管理小組,各病室實行護士長——質控護士——護士三級質控。制訂了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建立護理風險管理預案15個。在質量管理中,每月開展自查自糾,持續改進,每月一次質量考核、一次質量安全分析會,通過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我院護理質量不斷上升,在全省組織的管理年護理質量檢查中排名第五、市級檢查中排名第一。
三、護理隊伍建設:
1、護理隊伍由開院時8名護士壯大到164名,護理人員學歷結構由過去的國中以下到現在護理本科學歷17名、大專學歷79名、中專學歷51名,大專以上學歷護理人員占全院護理人數58%。
2、技術職稱人員由建院時護士8名到現在副主任護師4名、主管護師91名、護師49名、護士16名。
3、為了提高護理管理水平,從2001年開始護士長競聘上崗工作,通過演講、考核、評分,一批年輕、知識、專業水平較高的護士走上了管理崗位。1995年以來,陸續派護士長外出參觀學習、培訓、選送專科進修、醫院舉辦護士長培訓班,提高了管理和專科護理水平。
4、人員培訓,教學科研
①95年以來在職人員三基知識培訓常規化,每年對各類人員進行考試考核,成績進入個人技術檔案,三基水平不斷提高。82年5月12日全市護理技術大比武,獲內科個案護理第一名,94年全縣護理技術競賽集體和個人全能第一名,2001年全市三基知識搶答賽第一名。
②1970—1978年開展辦學,先後培養護士96人。
③承擔益陽衛校、安化衛校護士專業大、中專護士實習工作。
④2004年8月護理部組織編寫了醫院文明用語100條。2005年護理部組織編寫《醫院各科疾病護理常規》。
⑤截止2007年6月止,有43篇護理論文刊登在各種護理專業雜誌上,180篇在各類學術會上交流。1985年“三黃油紗布治療褥瘡的護理”獲縣科委革新獎,1982年“後鹵門穿刺抽血”獲縣科委革新獎,2002年的整體護理推廣的醫學課題獲縣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年縣級醫院護理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研究獲縣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改良CBP技術在危重病中的套用獲縣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3H”護理服務模式在圍產期的套用獲縣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第五屆湖南醫學科技三等獎,實現了醫院市、省科技項目零的突破。
第六節 醫療設備

建院以來,醫院在改善醫療條件,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根據疾病診斷和學科建設的需要,逐步裝備或進購了相應儀器設備,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醫療事業的迅速發展與學科建設的進展,更新或添置了大量醫療儀器設備,包括部分高精尖設備,如美國產螺鏇CT、日本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韓國產彩色B型超聲診斷儀(麥迪遜XQ型)、德國產輸尿管腎鏡和氣壓彈道碎石機,以及大型C型臂血管造影系統、醫用數字X線攝影系統(DR)、直線加速器等,大大提高了檢測能力和診療技術水平。至此為止,全院萬元以上各類儀器設備達218台件,總值30409213元。其中10萬元以上41台件,百萬元以上6台件(見附表)。
1977年建立病案室,進行了較為規範的病案管理。1986年設立了圖書閱覽室。1995年成立了信息科。2003年開始計算機網路建設,對財務、門診、住院、藥品進行了網路信息管理。通過以上較為現代的管理方式,及時地了解醫療業務開展、財務收支及藥品信息等情況,對於醫院科學決策、堵塞漏洞提供了幫助。
1996年12月20日,建立了與湘雅醫院合作的遠程會診中心,開闢了我院醫療服務的新領域,通過近十餘年的運作,極大地方便了病人,提高了醫療水平。

醫療設備

近年來,醫院在設備投入上,先後投資4000多萬元添置了帶影像增強系統的800毫安X光機、500毫安X光機、高壓氧艙、螺鏇CT、1000mv心血管造影機、X光數字減影系統、人工腎、三維彩超、電子胃鏡、電子腸鏡、腦電地形圖、全自動生化儀、血球計數儀、碎石機、電子腹腔鏡、支纖鏡及心電監護儀、人工呼吸機、前列腺電切鏡、膝關節鏡、膽道鏡、副鼻竇鏡、氣壓彈道碎石、輸尿管腎鏡等萬元以上的大型醫療精密儀器200餘台(件)。最近將引進我市第一台直線加速器。
醫院通過人才培養和硬體設備的投入,其醫療質量管理和業務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如我院的介入診療中心是經省衛生廳批准成立的全省唯一的縣級介入診療中心。目該能開展人工心臟起搏器安裝、冠脈造影、支架置入、射頻消融、腫瘤及外周血管術等手術;微創外科技術滲透在外科系統的肝膽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神經外科、骨科、五官科等領域,其中腹腔鏡行膽囊切除近500例,無一例醫療投訴。婦產科行微創外科手術200餘例,反響良好。骨科開展的斷指再造術、脊椎開展了壓縮性骨折AF.RF內固定、脊髓手術開展得很有生色。神經外科開展的微創顱內血腫穿刺術治療腦溢血、腦腫瘤切除術。內分泌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腫瘤內科等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創造了新高。醫院每年發表在省級以上醫學專業雜誌上的論文20多篇;地以上學術交流會交流的論文40多篇;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文章20多篇。
近年來,醫院狠抓醫療行風建設,為解決安化山區人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做了大量工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被中國醫院協會授予“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中國醫藥聯合會授予“中國質量信譽AAA級單位”、中國質量萬里行組委會授予“中國質量信譽之星”金獎,連續5年被益陽市衛生局評為“醫療質量優勝單位”,2007年2月獲“創建湖南信用單位先進集體殊榮。

院長介紹

龔育凡 男 黨委書記兼院長 內科副主任醫師
從事臨床內科專業工作近二十年,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掌握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具有較強的處理臨床複雜問題的能力,對消化內科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掌握較為全面,對消化性疾病、功能紊亂方面有較為獨特的經驗與技巧。堅持自學法律知識與管理知識(MBA在讀),在醫療業務管理和醫療糾紛的認識、處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十餘年來,共撰寫專業與管理論文十餘篇。管理、專業診療工作在當地享有較高聲謄。

醫院地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