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物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生物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生物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湖南省省屬高校,前身可追溯到創建於1903年的“修業學堂”。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

湖南生物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生物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中,廣大師生員工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銳意改革,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近五萬名合格人才。近年來,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注意依託本省地區實力和優越的人文、地域條件,積極探索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我院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理、工、農、管等多種學科,三十多個專業、具有相當規模、基礎較為雄厚、辦學效益顯著、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職業技術學院。回首百年,我們清楚地看到: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前進的每一個腳步都凝聚著廣大教職員工和莘莘學子的辛勤汗水,都與海內外廣大校友和朋友們的關心、支持分不開。在此,我謹代表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希望繼續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和關心幫助。“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面臨新世紀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之勢,與世紀同齡的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正煥發出勃勃生機,以前所未有的氣魄與膽識爭創國內一流的職業技術學院,以日新月異的姿態擁抱二十一世紀

院系設定

學院教學機構設八系一部,即植物科技系動物科技系現代管理工程系食品工程系機械及自動化系車輛工程系計算機信息工程系電子電氣工程系基礎課部。專業設有園藝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畜牧獸醫機電一體化電子商務等35個。面向全國10餘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學院現有教職工727人,專職教師459人,有正、副教授162人,中級技術職稱132人,其中“雙師型”教師占75%以上,有22人在省部級以上專業學術團體中擔任理事長、常務理事、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全日制在校學生9400餘人。

人才培養

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發展之路,培養了一大批智技雙能人才。學院組建以來,共為社會輸送了5000多名高技能人才,廣泛受到社會各界的讚譽。《湖南日報》曾分別以《百年學府,為時養器》、《為時養器,器為時用》和《激情擁抱》為題對學院的建設發展、辦學特色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作了報導。近幾年來,學院先後獲得“市五星級安全文明小區”、“長沙市園林式單位”、“省直文明單位”、“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2005年上半年,在國家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高職高專協作會聯合舉辦的高職高專院校辦學實力測評和中國高職創新與發展論壇上,我院被評為“全國十大特色高職院校”之一。 學院秉承“務本崇實、修德精業”的校訓和“為時養器,器為時用”的辦學宗旨以及“愛國愛校、創業創新”的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特色立校,人才興校,質量強校”為辦學理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高職學歷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與職業培訓共同發展,並緊緊依託農業行業,立足湖南,面向市場,服務社會,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初步形成了“依託專業辦產業、產學結合促就業”的辦學特色。近幾年來,學院被授予“湖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職業技能鑑定十佳單
湖南生物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園一角
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2005年,學院在國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廳聯合組織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等級。當前,全院上下正團結一心,創建省級和國家級示範性高職院校,並牽頭積極籌建湖南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朝著建設一流高職學院的奮鬥目標穩步前進。

學生活動

學院現有舞部尚書. 書法協會. 英語協會.體育俱樂部等各種社團30餘個,並經常舉辦各種文化體育活動。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獲得了大量的社會經驗,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現任領導

名譽院長:袁隆平
黨委書記:王 宇
黨委副書記.院長:方向陽
湖南生物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袁隆平

學院於2008年正式聘請響譽世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為學院名譽院長。並正在積極申辦湖南省示範性高職院校。當前,全院上下正團結一心,創建省級和國家級示範性高職院校,並牽頭積極籌建湖南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朝著建設一流高職學院的奮鬥目標穩步前進,為把學院辦成國家級示範性高職院校而努力!

袁隆平

“南袁”,即:袁隆平 (1930.9.1 -)。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生於北京。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當代神農”、“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2005年併入西南大學)。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構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畫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畢業後,袁隆平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袁隆平是我國的著名農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多項國際獎。袁隆平 (1930.9.1 -) 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生於北京。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2005年併入西南大學)。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構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畫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發現很多人不理解雜交水稻的真正意義,不少人認為自己是北方人,吃的是小麥,不吃水稻,就和袁隆平沒關係。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假設世界上有100個人,而糧食只夠90個人吃,糧食緊缺再加上財富的不均衡分配,那么就會出現50個人有充足的糧食,而另外40個人沒糧食吃,於是大規模的饑荒和戰亂就爆發了,這樣這場危機就從10人波及到全部的100人。如果世界有100人,而糧食夠110-120個人吃,那么糧食就不再緊缺,就不會出現大規模囤積現象。全部的100人都可以避免這些危機。袁隆平是我國的著名農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多項國際獎。

獎學金

對品學兼優的學生實行不同等級的獎勵;學院設有特困生獎勵基金,對家境貧困,品學兼優的學生,定期給予獎勵,並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家庭貧困的大專生可按有關規定申請國家助學貸款。

簡介

學院占地面積 2070 畝,分兩區一場,其中東湖校區(主校區)和馬坡嶺校區座落於長沙市芙蓉區隆平高科技園內,

湖南生物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生物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毗鄰湖南農業大學。占地975畝;產學研示範場位於望城縣雷鋒大道 7公里處,占地 1095 畝。學院校舍總面積21 萬多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53398.7平方米,圖書館面積 15636.03平方米,藏書44萬餘冊。學院總資產1.6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4040.66萬元,有各類實驗實訓場所 92 個,院內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站)、國家級計算機信息技術考試站。學院體育教學設施較為齊全,是湖南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