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河上圖

清明河上圖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它是一幅用高度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捲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寫,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昇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簡介

清明河上圖清明河上圖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捲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張擇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時所
作。這幅長卷為絹本,淡著色,畫幅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捲風俗畫,通過對市俗
生活的細緻描寫,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昇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後,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
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傑作,在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裡,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鑑賞家把玩欣賞,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
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經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歷經劫難,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關於

(1) 裝裱匠假易
《清明上河圖》,最先由宋徽宗收藏於北宋宮廷,公元1126年九月,金兵擄走了徽欽二帝,洗劫了宮中寶物。《清明上河圖》
卻流傳於民間,元滅金後,畫第二次進入皇宮。元代至正年間,宮中有個裝裱匠,用臨摹本把真本換出,賣於某真定守,後又賣
給武林(杭州)的陳彥廉,陳怕事敗,又急於用錢,就賣給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楊準。
(2) 湯裝裱恩將仇報
據清代顧塑公的《消夏聞記》載:太倉王(yu)家裡收藏有《清明上河圖》,嚴世蕃知情後,強行索要,王(yu)不願,就請一
高手(即黃彪)複製一本送去,早先王(yu)巡撫兩浙時,有一姓湯的裱畫師,生活十分困難,王(yu)把他帶回家中做事,後又推薦
給嚴世蕃。當王(yu)的仿本(清明上河圖)送到嚴家時,湯裱畫恰在旁邊,就對嚴世蕃說:"這畫是假的"。嚴世善聽後,十分惱火,
恰值俺塔入寇大同。王(yu)當時為蘇遼總督,禦寇無術,嚴氏黨羽藉機彈劾王(yu),因此被殺。
(3) 陸夫人繡枕藏畫
據明人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明嘉靖年間(1522-1566),奸相嚴嵩柄國,權傾朝野,其子嚴世蕃仗勢橫行鄉里,他們得
知《清明上河圖》是無上神品,便派人四處搜尋。
此時,畫存於陸完家,陸完死後,夫人十分珍愛地把畫藏在繡花枕中,秘不示人。夫人有一外甥姓王,長於繪畫,乖巧善談,
趁夫人高興時,要求看畫,夫人一時推辭不開,便允許他坐在小閣中不帶筆墨,限定時間觀看,王生號振齋,聰穎過人,經十幾
次觀賞,對畫中房屋、街道、舟車,人物構圖布局,均默記在心,回去之後,就將全圖臨摹仿製流傳於世,但真品終歸嚴嵩之手。
(4) 馮太監流言避嫌
據傳:《清明上河圖》入宮後,隆慶帝不喜歡字畫,成國公朱希忠趁機奏請皇帝賜與他,皇帝卻讓估成高價,抵其俸祿,畫
將要給朱時,一個小太監得知此畫價值連城,便將畫盜走,正要出宮,管事人來了,小太監急將畫藏到陰溝里,恰遇當天下雨,
一連三天,畫已腐爛,不堪收拾
這個故事,明人詹景風收入他的《東圖書覽編》中,實為盜畫人馮保所杜撰。馮保是隆慶帝萬曆年間的秉筆太監,東廠首領,
有權有勢,出入皇宮,馮保得知《清明上河圖》以後寫有題跋,如系皇帝賞賜,他在題跋中一定大書特書,但馮保隻字末提,顯
系盜竊到手,為了掩入耳目,他編造了以上離奇的故事。
(5) 清宣統皇宮盜寶
《清明上河圖》入清後,曾為陸費墀畢沅收藏,嘉慶二年,畢沅死。四年(1799)畢家被抄,《清明上河圖)第四次入官。被
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閣內。此後,《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
辛亥革命後,溥儀(宣統)遜位,仍居宮中,1925年,他離宮之前,將宮中珍玩字畫盜往天津。《清明上河固》即在其中。後
偽滿成立,他將此畫帶到長春皇宮,1945年,東北解放前夕,溥儀倉皇出逃,將此畫帶至通化,不忍丟掉,被我軍繳獲,收藏於
東北博物館。1955年撥交故宮博物館。這是《清明上河圖》第五次入紫禁城,不過不是昔日皇宮,而是人民的博物院了。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幹將之一李作鵬,曾利用權勢將《清明上河圖》強行從故宮博物院"借"出,據為己有。他還夥同邱
會作、吳法憲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貴文物。林彪倒台後,《清明上河圖》才又重見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
中。
《清明上河圖》畫卷內容探討: 《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歷代都有臨摹本,且大小繁簡不同。據統計,目前國內外公
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圖》摹本有30幅。
《清明上河圖》究竟畫了些什麼內容呢?為什麼千百年來,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據齊藤謙所撰《拙堂文話·卷八》統計,《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 人,動物208頭(只),比古典小說《三國演
義》(1191人)、《紅樓夢》(975人)、《水滸傳》(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圖全圖可分為三個段落,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
景象。後段則描繪了汴京市區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細品察,個個形神畢備毫纖俱現,極富情趣。
《清明上河圖》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車人物、攤鋪、擺設、市招文字皆統組一起,真實自然,令人有如臨其境之
感。整部作品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有如一氣呵成,充分表現了畫家張擇端的過人筆力,不愧為中華藝術寶庫中的稀
世珍寶。
據圖後明人李東陽的題跋考據,《清明上河圖》前面應還有一段繪遠郊山水,並有宋徽宗瘦金體字簽題和他收藏用的雙龍小
印印記,現在這些畫上都已不見。原因有兩種,一種可能是因為此圖流傳年代太久,經無數人之手把玩欣賞,開頭部分便壞掉了,
於是後人裝裱時便將其裁掉;一種可能是因宋徽宗題記及雙龍小印值錢,後人將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畫賣掉了。
還有許多專家猜想《清明上河圖》後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為畫不應該在剛進入開封城便戛然而止,而應畫到金明池為止。
《清明上河圖》究竟有沒有佚去後半部,它到底還有多少難解之謎,這一切,都吸引著中外學者、專家進行探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