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鸞衾鳳褥

《清平樂·鸞衾鳳褥》是李白的著作,該作品出自《全唐詩》,該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作品信息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出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文學體裁】

詞是詩的別體,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餘,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作品出處】全唐詩

《全唐詩》,900卷,共收錄唐代詩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詩作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編纂。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揚州詩局刻本。半頁11行,行21字,白口,雙魚尾,左右雙欄。版框16.6cm×11.5cm。《全唐詩》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代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卷。

作品原文

清平樂

鸞衾鳳褥,夜領航常孤宿。更被銀台紅蠟燭,學妾淚珠相續。

花貌些子時光①,拋人遠泛瀟湘②。欹枕悔聽寒漏,聲聲滴斷愁腸。

作品注釋

①些子:一點兒。

②瀟湘:湘水。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李白作詞不多,《尊前集》著錄12首,《花庵絕妙詞選》著錄7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