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6年9月,面積11.5平方公里,是國家科技部“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發展戰略的首批試點園區之一。開發區被國家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亞太經合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區”、“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範基地”和“國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等。

基本信息

概況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由市政府統一領導、統一政策、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實行“開放式”管理體制,即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之下,不改變政府各部門現有職權管轄範圍。三級管理體制是指:決策層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有關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方針、政策;管理層負責日常行政事物;服務層為企業和科研教育提供服務。在高新區建設中,政府的主導作用是:產業導向、制定政策、創造環境和提供服務。為促進和保障高新區的可持續發展,高新區條例已正式實施。高新區積極營造完善的產業生態,激情的人文生態和良好的環境生態,實現“三網合一”的寬頻網路,區內用戶可通過10M/100M信息口實現高速上網。高新區獲得ISO9002質量管理、ISO14000環境管理、SA8000社會責任管理三大體系認證。6萬餘名園區人匯聚這裡,體現“敢於冒險、勇於創新、寬容失敗、追求成功”的園區精神。隨著投資環境的日益完善,高新區招商引資的磁場效應愈加明顯,大批國內外企業竟相入駐,逐漸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群、生物工程產業群和新材料產業群。國內大企業有華為、中興、聯想、長城、TCL、創維、海王、東大阿爾派、創智等;跨國公司有IBM菲利浦康柏奧林巴斯愛普生朗訊哈里斯湯姆遜等。2002年深圳高新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已占“半壁江山”。華為、中興的程控交換、移動通訊和接入設備;長城的計算機系統;金蝶、創智的軟體產品;飛通的光器件;邁迪特、邁瑞的醫療器械;科興、匹基的基因工程產品;海王、海普瑞的醫藥產品;長園的新材料等,都在國內外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高新區聚集了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水平積體電路設計中心。許多企業都在高新區設立研發中心,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研發經費已超過銷售收入的10%,高新區已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以大學、科研院所為依託,輻射周邊地區,拓展國內外,“官產學研資”相結合的研究開發體系。兩院院士活動基地、大學研究院、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構成了服務中小科技企業的公共技術平台。深圳虛擬大學園:名校在深圳,匯聚高新區。由41所海內外著名院校組成的深圳虛擬大學園,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培養、大學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幾年來共培養碩士以上研究生8000餘名;各大學已在深圳創辦企業100多家,成果產業化項目100多個。虛擬大學園利用大學的有效人才、有效技術,在有效環境下,為深圳做出有效貢獻。深圳市創新總裁俱樂部是由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服務中心出資創辦,從事調查、溝通、協調、交流合作諮詢服務等非贏利社會服務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俱樂部實行會員制,會員為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投資、中介服務機構、科研機構等單位的總裁,高科技產業管理與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個人且在單位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旨在構築官、產、學、研、資總裁交流碰撞、共享互動的平台。深圳軟體園是經國家科技部正式認定的“國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軟體園包括位於高新區的深圳軟體園主園、矽峰軟體園、蛇口火炬創業園等。目前有軟體企業120多家,2001年軟體企業銷售收入超過16億元,其中超億元企業8家,軟體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規劃建設中的深圳軟體園主園坐落在深圳高新區,占地2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深圳高新區“十五”發展的基本原則是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集中發展優勢產業,重點發展計算機、網路與通訊、積體電路、軟體、光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主導產業,形成規模效應和配套產業群。努力把高新區建成輻射周邊的區域性高新技術研發、孵化、產業化、出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深圳高新區目標:建成“國內一流、國際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片區介紹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帶包括高新區、留仙洞片區、石岩片區、光明南片區、觀瀾—龍華—坂雪崗片區、寶龍片區、大工業區、葵涌—大鵬片區、一個大學城片區和一個生態農業產業片區,簡稱9+2片區。高新技術產業帶全長約100公里,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58.5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用地面積約50.9平方公里。具備五大功能:科研開發、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生產、高等教育和出口加工。高新區規劃總用地面積11.52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用地面積3.3平方公里。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中心,加快培育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三大產業。

留仙洞片區:片區總用地面積3.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積體電路通訊設備及其相關的產業。

大學城片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為3.8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為2.1平方公里,首批重點引進清華、北大、哈工大等多所國內名牌大學,引進6個以上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立集產、學、研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的大學科教區。

光明南片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為28.31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面積為15.05平方公里,其中規劃控制高新技術產業用地6.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數字顯示、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和大型先進制造業。

寶龍片區:規劃總用地面積31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21.1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用地11.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數字顯示、新材料、新能源等相關的配套產業和大型先進制造業。

生態農業片區:總面積1866.7公頃(其中海域面積500公頃)。光明主要發展現代都市高科技農業產業;公明主要發展優質無公害蔬菜、名優水果、各類花卉現代化生產;東部海洋主要規劃建設成集海洋生物的科研,生產和觀光旅遊於一體的海產品養殖和進出口貿易的綜合性海洋資源開發基地。

市大工業區:市大工業區規劃面積174.4平方公里,中心區開發面積38平方公里。區內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技術工業為主導,配套興辦金融房地產貿易、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進行經濟技術開發的區域。深圳出口加工區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海關監管的特殊封閉區域。加工區位於大工業區首期開發區的西片區,圍網面積3平方公里。市政府計畫把加工區建設成為外貿出口創匯的重要基地之一。

園區特色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6年9月,位於深圳經濟特區西部,規劃面積11.5平方公里,是國家科技部“建設世界一流科

技園區”發展戰略的首批試點園區之一。2006年,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601.74億元,同比增長17.09%;是96年高新區建區之初的16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551.65億元,同比增長17.17%;工業增加值326.72億元,同比增長25.14%;出口創匯74.5億美元;累計實現稅收330億元。2006年,高新區在占全市0.6%的土地上實現每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139.28億元。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圳高新區堅持以人為本,技術創新。營造產業生態、人文生態、環境生態“三態合一”的綜合環境。倡導敢於冒險、勇於創新,寬容失敗、追求成功,開放包容、崇尚競爭,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創新文化。高新區正成為“創業的沃土,成功的家園”。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六大特色:

特色之一,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高新區企業研發生產的基因抗癌藥物、SARS與禽流感病毒檢驗試劑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的計算機與通訊產品、軟體產品、光器件產品、數位電視產品、數字無線對講機產品以及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新材料、裝備製造業產品等都在國內外具有相當影響,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形成了輻射與帶動作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光機電一體化已成為高新區主導產業。

特色之二,不斷完善的高新技術產業鏈。高新區已形成了從移動通信、程控交換到光纖光端、網路設備的通訊產業群;從配件、部件到整機的計算機產業群;從積體電路設計、嵌入式軟體到系統集成軟體的軟體產業群;從檢驗試劑、基因疫苗、基因藥物到醫療器械的醫藥產業群。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湧現出了一批產值超十億甚至百億元的大、中型企業。

特色之三,“官產學研資介”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高新區正在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的,企業為主體,人才為核心,公共研發體系為平台,形成輻射周邊、拓展海內外、官產學研資介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高新區匯集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大學的研發中心,一些企業的研發經費超過銷售額的10%。高新區現有市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36個、技術中心24個、重點實驗室38個、企業博士後工作站23個。至2006年12月,區內企業共申請各類專利12804項,其中發明專利9344項;至2006年6月,區內發明專利授權1339項,占全市授權總量的37.8%。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
特色之四,名校匯聚高新區。“名校在深圳,匯聚高新區”。由48所海內外著名院校組成的深圳虛擬大學園,經過八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培養、大學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在深培養碩士以上研究生20000餘人,被授予“廣東科技人才基地”;在深創辦企業304家,成果產業化項目236個,被授予“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由各院校9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組成的“深圳虛擬大學園重點實驗室平台”已經啟動,目前有50家在深設立分中心。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深圳虛擬大學園國家大學科技園”正在建設中。虛擬大學園利用大學的有效人才、有效技術,在有效環境下,形成有效貢獻。

特色之五,多元化、專業型、互動式孵化器群。由政府興辦的深圳軟體園、國家IC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深圳國家電子工試中心、生物孵化器;由清華、北大、哈工大、深圳虛擬大學園創辦的院校孵化器;由政府、留學生協會共同興辦的留學生創業園構成的孵化器群正在形成,目前在孵企業達600餘家。由政府、海內外、民間資本參與的創業投資體系正在為孵化企業提供強大的風險投資支持。

特色之六,面向世界的科技園區。作為國際科學園協會成員單位和亞太經合組織科技園區,深圳高新區和美國義大利韓國埃及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大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市政府在高新區設立了“深圳國際科技商務平台”,為跨國公司在深投資、設立機構牽線搭橋,為海外科技商務機構和技術轉移機構服務。深圳高新區致力於“深港創新圈”的建設,以國際領域有影響、國家戰略有地位、區域發展有貢獻為定位,籍此促進兩地資源共享、教育同構和交通便利。園區企業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研發中心建到國外,使我們的技術進步融入到國際技術發展的大平台上。

投資環境

自然環境

【位置與面積】深圳市位於祖國的南疆。陸域位置是東經¬113°46'~114°37',北緯22°27'~22°52'。東臨大亞灣與惠州市相連,西至珠江¬口伶仃洋與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與香港毗鄰,北與東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深圳經濟特區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於東經¬113°52'~114°21',北緯22°27'~22°39'。深圳經¬濟特區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樂村,南臨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脈,面積為327.5平方公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平均7公里,呈狹長形。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經濟特區
【氣候】深圳市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2.3℃,最高氣溫為38.7℃,最低氣溫為0.2℃。每年4~9月為雨季,年降雨量1924.7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日照時間長。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06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熱帶氣鏇(颱風)影響4~5次。

【土地與物產】深圳市耕地總資源2446.7公頃,水果種植面積9946.7公頃,林業用地7.97萬公頃。盛產龍崗“三黃雞”、南頭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龜桔和龍華方柿等農副產品。棲息、繁衍的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有虎紋蛙蟒蛇獼猴大靈貓金錢豹穿山甲等;經濟價值較大的兩棲類動物5種、爬行類動物23種、鳥類30種、獸類33種。

【海岸與海洋資源】深圳市西部和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東部和東南部是大亞灣、大鵬灣,海岸線長257公里,海岸資源豐富。可建深水港的主要有鹽田、媽灣、赤灣、大梅沙、土圍、西涌和大鵬灣等,可建中型港的主要有蛇口和塘仁涌等,可建小型港的有十多處。由於海域遼闊,水產資源極為豐富,有蛇遛蘭圓鯵金色小沙丁金錢魚大眼鯛帶魚三刺鯛盲曹鱸魚等40種名貴魚種,還有蝦、蟹、貝類和藻類。

【旅遊資源】深圳市是依山面海、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鵬灣海岸線長70多公里,分布著大梅沙、小梅沙、溪涌、迭福、水沙頭和西沖等水碧沙白的海灘。海灘寬約30~50米,長約1000~3000米,沙質柔軟,海水清碧潔淨,是迷人的海濱浴場;梧桐山雄偉險峻,山上溪澗縱橫,有深不可測的梧嶺天池;深圳灣畔70多公頃的紅樹林是候鳥遷徙的中途站,可觀賞到品種諸多的候鳥。

人文環境

人口:常住人口82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32萬人,暫住人口696萬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教育:共有各類學校總數達1117所。深圳虛擬大學園共有42家國內外著名高等學府進駐,2002年共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2929名。深圳擁有國際學校5所,香港人子弟學校3所,台商子弟學校1所。
衛生:衛生醫療機構723家,其中醫院80家。衛生保健事業不斷取得進步,深圳人預期平均壽命已達76.71歲,已超過部分已開發國家的人均壽命水平。
文體:全市各類文化設施300多個,擁有書城、圖書館博物館、大劇院、特區報業大廈、市民中心、電視中心、青少年宮、音樂廳、體育場、體育館等多種現代化的文化設施以及交響樂團、歌舞團等文藝團體。
旅遊休閒:已形成包括城市景觀、山海風光、鄉土文化、購物休閒、文化娛樂、商務活動和康復保健在內的全方位旅遊休閒體系。東部擁有大小梅沙、海洋世界、黃金海岸等自然景觀,西部擁有世界之窗、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歡樂谷、青青世界、野生動物園、西部海上田園風光等人造景觀。深圳飲食集中了中國潮、粵、京、魯、川、湘、蘇、東北菜等各大菜系,此外還有法國日本泰國韓國印度等各國風味。

基礎設施

深圳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
口岸設施:經國務院批准的一類口岸12個。平均每天經皇崗、文錦渡、沙頭角進出境的車輛約有2.5萬輛次,高峰期多達3萬多輛次。採用通道自動核放系統,自動驗核1部車輛僅需4-5秒。
海港:擁有9個港區,萬噸以上泊位39個,開闢了71條國際貨櫃班輪航線,平均每月靠泊深圳的各類班輪達200多艘次,通往美洲歐洲澳洲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2002年,深圳港貨櫃吞吐量達761.37萬標準箱,排名世界第六大貨櫃港。全港貨物吞吐量達8765.92萬噸。每天往返於深港的客運班輪50班。
空港: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開通國內航線105條,國際貨運航線6條,平均每天開出70多個航班。2002年機場旅客吞吐量935.27萬人次;機場貨物吞吐量33.38萬噸。
深圳機場與香港機場密切相連,香港機場的國際貨運航線大大提升了深圳機場的運力,貨物可以直接經由快速通道從香港機場發往世界各地,深圳市與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車程相距約1小時,水路運輸僅需30分鐘。
陸路交通:深圳公路、高速公路、鐵路四通八達,並在全國率先開通準高速鐵路。貫穿中國大陸的兩條主要鐵路幹線——京廣線和京九線在深圳交匯。高速公路網路貫通珠江三角洲。深圳捷運一期工程已於2004年底建成通車,二、三期已經開工,深圳捷運長度2011年將兩倍於香港捷運長度

污水處理:擁有完善的雨、污水分流排水管網系統,現有11座污水處理廠,在建5座污水處理廠。目前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60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58.1%,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3.5%。

投資政策

一、稅收政策
1、所得稅
所得稅屬中央與地方共享稅種,一般條件下中央徵收30%,地方徵收3%;符合以下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相應的所得稅優惠。
A、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由30%減按15%徵收;3%地方所得稅免徵。
B、經營期在15年以上,從事港口、碼頭等能源、交通建設企業,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C、生產型外商投資企業2年免徵、3年減半徵收;期滿後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企業產品產值70%以上的,按10%徵收,先進技術型企業延長3年減按10%的稅率徵收。
D、從事服務性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超過500萬美元,經營期10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二年和第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E、在深圳經濟特區設立的中外合資或外資銀行經營期在10年以上、投資總額超過1億元,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二、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F、生產性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兩年免徵企業所得稅、六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期滿後當年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產品產值70%以上的,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G、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之後三年減半徵收;高新技術企業引進高新技術經過消化、吸收的新項目投產後,不論該企業以前年度是否享受過所得稅減免優惠,該項目所獲利潤三年免徵企業所得稅。
H、屬於國家級新產品,以及在我市首家生產的發明專利產品自產品銷售之日起三年內;省市級新產品,以及在我市首家生產的實用新型專利產品自產品銷售之日起兩年內,由市財政部門對該產品新增利潤實際繳納的所得稅實行全額返還。
I、軟體企業自獲利年度起,2年免徵、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行2年免徵、6年減半徵收;重點軟體企業實行5年免徵、5年減半徵收,其中第三至第五年已交的減半徵收的企業所得稅,由市財政給予補貼;重點軟體企業若當年未享受減免優惠的,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增值稅
增值稅基本稅率為17%,另外設定一檔低稅率13%;符合以下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相應的所得稅優惠。
A、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八年返還增值稅地方分成部分的50%。
B、屬於國家級新產品,以及在我市首家生產的發明專利產品自產品銷售之日起三年內;省市級新產品,以及在我市首家生產的實用新型專利產品自產品銷售之日起兩年內,對新增增值稅的地方分成部分返還50%。
C、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軟體企業銷售其自行開發的軟體產品,2010年底以前按17%的法定稅率徵收增值稅,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征即退,退稅不納入企業所得稅徵收範圍。
D、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積體電路製造企業銷售其自行生產的積體電路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增收增值稅後,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6%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退稅不納入企業所得稅徵收範圍。
E、軟體企業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含軟體)及配套件、備件、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F、積體電路製造企業引進積體電路技術和成套生產設備,單項進口的積體電路專用設備與儀器,進口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G、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的增值稅,可以上一年為基數,新增增值稅的地方分成部分,三年內返還50%。
H、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計算機軟體,三年內返還該產品新增增值稅的地方分成部分。
3、營業稅
營業稅按行業劃分,稅率在3%-20%,交通運輸業、建築業3%,商業服務業5%,保險業8%,娛樂業20%;符合以下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相應的所得稅優惠。
A、經營期在10年以上、投資總額超過1億元的中外合資或外資銀行,從事金融業務取得的收入從開業之日起5年免徵營業稅。
B、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五年免徵營業稅,之後三年減半徵收營業稅。
4、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採用超額累進稅率,國內員工月工資超過1600元起征,外國人月工資超過4000元起征,稅率採用9級超額累進,稅率5%-45%,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享受相應的所得稅優惠。
A、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獎勵和分配給員工的股份,凡再投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已分紅或者轉讓的,按實際收益額計征個人所得稅。

二、財政補貼
A、深圳市設立了軟體企業孵化器,對於進入孵化器的新創軟體企業,政府在科技專項經費中安排資金補貼。
B、深圳市設立了積體電路產業園區,進入產業園區的積體電路製造企業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市政配套費和土地開發費;2005年前建成投產的積體電路製造企業生產性用電每度0.5元,生產性用水(含排污費)每噸1.5元,超過市場價格部分,5年內給予財政補貼;供(配)電貼費由市財政據實給予補貼。

三、土地政策
A、經認定的出口型企業,減半繳納其工業用地“土地使用費”;經認定的先進技術型企業,減半繳納土地使用費5年。
B、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的科研、生產用地,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免收購買生產經營用房的交易手續費和產權登記費以及相關收費;契稅由財政部門按實際交納額給予返還。
C、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新建或新購置的生產經營場所,自建成或購置之日起五年內免徵房產稅。

四、鼓勵基金
A、市政府設立軟體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軟體產業的發展。
B、設定科技三項經費,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
C、設立出國留學人員創業資助金,並在每年的科技三項經費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於資助出國留學人員帶高新技術成果、項目來我市實施轉化和從事高新技術項目的研究開發。
D、鼓勵國內外著名院校和科研院所來我市合作創辦產學研基地、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培訓中心、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等,從事科學`工發和人才培養。在高新區建立“深圳虛擬大學園”,無償為各入園大學提供辦公室設施、網路通訊設備等;鼓勵企業設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博士後流動工作站,屬國家級的,由市政府每個資助500萬元,屬市級的,每個資助300萬元;對於進駐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的博士後,每位每年給予補助經費5萬元。

五、人才政策
A、凡在高新技術企業任職兩年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可落戶深圳。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和技師以上職稱的人員,免收城市基礎設施增容費;梵谷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所需的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和出國留學人員的配偶可以同時辦理調入手續。出國留學人員在深圳工作的,其子女入學均享受深圳市戶籍人口待遇。
B、從事軟體工作的軟體系統分析員和系統工程師,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大專以上學歷並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或有重大發明創造的軟體開發人員,準予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深圳落戶(不分隨遷或工作調動),免交城市增容費。
C、積體電路製造企業引進的國內外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在深圳市購買商品住宅的,其購買一套商品住宅的房款可以抵扣其申報個人所得稅的應稅所得額。
D、積體電路製造企業所需的國內外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及其家屬落戶深圳,不受進入深圳戶口指標限制,並免徵城市基礎設施增容費。
E、由市政府出資設立“深圳市科技貢獻獎(市長獎)”,對在我市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活動中有突出貢獻、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科技人員,進行重獎。

六、智慧財產權
近年來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一系列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法規,深圳市各相關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堅決查處各種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及時處理智慧財產權糾紛。

七、其他
A、積體電路製造企業可按當年銷售淨額的15%提取研發費用,餘額可結轉;當年企業的開發投入超過提取金額的,可據實列支。
B、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的生產和科研設備,可實行加速折舊;積體電路製造企業的生產性設備,其折舊年限最短可為三年。

相關詞條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玉林市經濟開發區欽州港經濟開發區桂林市西城經濟開發區柳州古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揭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相關連線

http://www.jlhdkfq.gov.cn/news_view.asp?newsid=607
http://www.robroad.com/data/2006/0723/article_90507.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