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是2002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控制面積40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建設面積11平方公里。高新區位於河源市區以南,水陸交通便利,市區擁有一流口岸,惠河、粵贛高速公路,205國道以及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均貫穿區間。高新區是河源市投資最多、規模最大、起點最高、配套最完善的開發區,也是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目前,河源市高新區已初步形成了手機、製衣、模具、食品飲料等主導產業。2006年“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國家通訊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均落戶高新區。目前已落戶企業110家,其中手機及其配件企業25家,預計5年內高新區產值達300億元,稅收達10億元以上。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下稱河源市高新區),是2002年7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河源市區南部,規劃和利用土地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首期規劃總面積18.31平方公里,啟動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
河源市高新區位置優越,距市區不足10公里,距廣州180公里、深圳16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京九、廣梅汕鐵路貫穿此區,並在附近設定有客運和貨運站,西出205國道和惠河、粵贛高速公路出口不足3公里,北距河龍高速公路出口不足2公里,東邊緊鄰東江航道;區內水、電供應條件已基本具備,已有1個11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入使用,有日供水量8萬噸的自來水廠供水到該區,擬再規劃建設1-2個220千伏變電站和1個自來水廠;以市區為中心並延伸到高新區的現代通信網路已形成;市區擁有一類口岸。目前,該區域內已辦起明珠工業開發區、高埔工業園、美平工業園、華嘉工業開發區、美星工業園、埔前工業區等工業園區,落戶企業43個,投資總額達5億美元以上。

園區規劃

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效益產出,按照建設新型工業城市的標準進行規劃,除提供水、電、土地平整外,還建設了規劃超前的道路網路,電話、電視、寬頻網等線路也用集成管網事先進行鋪設。此外還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區內的公共生活配套設施十分完善。發展優勢點發展行業模具製造、汽車製造、電子機械、食品飲料、輕工家電、IT產業、生物製藥。

供電河源市是廣東省電力供應最充足的城市,擁有廣東省最大的兩座水力發電站,新豐江水電站和楓樹壩水電站。近幾年完成電網改造12194公里,已建高壓電主幹走廊63公里,110千伏輸變電站10個,220千伏輸變電站1個,擬再建500千伏輸變電站1個,220千伏輸變電站5個,110千伏輸變電站23個;同時,12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站正在規劃建設當中,可以確保工業用電的長期穩定供應。
供水河源市擁有廣東省最優質最豐富的水資源,市區總設計供水能力為每年7000萬噸,完全可以滿足工業生產及生活的需要。
通信河源市已實現了通信傳輸的數位化、網路化、寬頻化。
勞動力河源市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市內的職業技術學院、工業學校可以為外資企業提供大量優秀的管理及技術人員。高新技術開發區還設有專門機構協助企業從外省和本地招聘員工
治安河源市是廣東省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高新技術開發區內設有智慧型化全自動報警系統,為外來投資者提供安全的生活保障。

投資環境

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控制面積40平方公里,中心區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河源市規模最大、起點最高、配套最完善的開發區,也是河源發展工業、承接海外及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主要基地。

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注重發揮後發優勢,以“綠色、生態、環保”為發展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效益產出,致力打造一流的投資環境。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按“企業集群、產業集聚”的產業發展思路和“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重點引進IT產業、電子機械、輕工家電、食品飲料、生物製藥等項目,目前正規劃建設IT產業園、龍記工業園、電子工業園、生物製藥工業園、飲料食品工業園、汽車配件工業園和眼鏡工業園等特色園區。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把高新技術開發區建成一座人口達18萬左右,工業產值達300億元以上的現代工業新城。

當前全市正致力打造“後發河源、活力河源、文明河源、奮進河源”,我們承諾以低成本吸引投資者創業,以高回報支持投資者發展,堅持以誠招商,以信安商,以優質服務助商,努力創造賺錢多、麻煩少、身體好的投資環境。

熱忱歡迎海內外投資者到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參觀、考察和投資興業

發展目標

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河源高新區的開發建設,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個加快"、"一個確保"的總體工作思路與要求,立足當前發展,培育後發優勢,把高新區建成我市的財源工程、示範工程和陽光工程。財源工程,就是以培植稅源,增加財政收入為目的和出發點,使高新區成為我市工業產業的主要聚集地,成為財政收入的新增長點和重要支柱。示範工程,就是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方向,在高新區堅持引進和發展低污染、高稅收、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投入產出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項目;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低成本投入,以節約、效率為原則,做到花小錢、辦大事、出效益;努力在高新區營造最好服務、最高效率、配套設施完善的投資環境。陽光工程,就是要以“公開、公正、公平"為原則,所有工程項目都要按有關規定進行公開招投標,確保高新區管理嚴格,運作規範。

河源高新區為企業或項目提供財稅、土地、水電、規費收取等方面的系列優惠及特惠扶持政策;在投入方面給予政策性傾斜,降低投資成本;對外來投資企業除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外,市政府對納稅大戶實行獎勵,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資擴產;實行只收稅不收費,即在高新區落戶的企業,只按國家稅法規定收稅,不收任何地方性行政事業性規費;為商務出入境審批提供便利等。同時,高新區對進入園區企業或項目實行"一個視窗"審批項目、"一條龍"受理投訴、"一個口子"收取規費的機制,為外來投資者發放"綠卡",為投資者提供優質、高效、熱情的服務。

為確保高新區高起點發展,我市確定進入高新區的企業或者項目的準入條件是:①無污染或污染少的企業或者項目;②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或者項目,包括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項目,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採用技術相對較新的企業或者項目,以及為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或者項目提供相關配套服務的企業;③高稅收的企業或者項目;④產業帶動能力強、效應大的企業或者項目。其中,無污染或者污染少是進入高新區的前提條件,在此前提條件下,符合上述條件之一者,經批准可進入高新區。申請進入高新區的企業或者項目,可持有關檔案和材料向高新區管委會辦理審核手續。準予入區的,發給核准檔案;不準予入區的,將書面說明原因。

河源高新區本著"精簡、高效、適用、實幹"的原則,設立指揮部、管委會和開發總公司三重架構,分別承擔領導、管理和開發的職責。開發總公司作為獨立的開發企業和一級法人,將按"統一規劃、統一辦理審批事項、統一基礎設施、統一管理"的要求,負責高新區的開發、建設和經營,包括高新區的征地、拆遷,"七通一平"等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建設。

熱誠歡迎國內外企業和個人到河源高新區參觀考察、投資創業!

園區建設

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一、注重維護民眾的根本利益

切實維護失地農民的利益,是開發區建設的首要之舉,事關以人為本,構建合諧社會的大局,也是高新區立足發展之本。高新區在實施征地過程中,把維護失地農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四個環節把好關口,落實到位:一是依法征地。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土地法律法規,嚴格在每個步驟、每個環節規範操作,確保不越線、不違規。二是足額補償。該支付給農民的征地拆遷補償款全部、及時、足額付給農民,不賒,不欠,不打白條。三是合理安置。按照“以中心村為單位、相對集中、就近安置”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集中統建安排,確保每戶有不少於一套住宅、一卡門店。四是加強保障。一方面著意安排見效快的地塊作為安置農民的生產、生活用地,留給村集體用於發展股份制經濟。同時,積極組織失地農民培訓,提高其勞動技能。目前,90﹪的本地勞動力已實現就業。

二、注重產業轉移項目引進建設

高新區產業轉移項目引進,立足本地優勢,堅持選擇見效快、利潤高、成長性強的招商引資思路,定位以手機、模具、電子為主的業態結構,重點抓實“三個一”:

一是發展一個園區——產業轉移園。高新區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我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與中山市政府攜手打造產業轉移園。按照“優勢互補、梯度開發、共謀雙贏”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產業轉移園的開發建設。至今,產業園共引進項目27宗,投資總額28.6億元,已投產項目17個。2007年實現產值180億元。待4.3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建成後,可望實現總產值180億元、稅收5億元。

二是培育一種產業——手機製造業。高新區從2004年引進第一家手機項目(西可通訊)開始,就有意識地引導和培育手機製造業。高新區為打造“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和“國家通訊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這兩塊金字招牌,重點採取三項舉措,首先是做好政策文章。以市政府的名義專門制定出台了《關於鼓勵發展以以生產移動終端產品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若干意見》,提供廣東省最低的工業用地價、電價、水價及勞工價;實行“只shoou1稅,不收行政規費”政策;對納稅大戶給予獎勵,享受全程“保姆式”服務。其次是積極走出去,通過參加手機產業峰會和政府組織招商會,主動上門拜訪,重點吸引以內銷為主,已具備生產許可資質的企業入園建廠。其三是為落戶企業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協助企業做好立項申報、註冊登記、用地建設、水電供給、用工手續辦理等工作。目前,高新區已落戶手機及配件生產企業25家,投資總額3億美元,註冊資金1.65億美元,擁有手機整機生產線23條。

三是倡導一種模式——富民園模式。建設富民工業園,是河源市實施千村脫貧工程的重要舉措,也是河源高新區積極倡導的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的一種模式。富民工業園已投建的A、B兩區建築總面積為25.6萬平方米,建設資金2.05億元,現已全部完成廠房和宿舍建設,出租率達95﹪。據測算,扣除各村出資額的10﹪份額分紅,從第四年即可開始贏利。這種村集體參與融資按比例分紅實現脫貧的富民園模式,獲得國家扶貧創新獎。目前,高新區正加緊籌備富民工業園C區9.7萬平方米廠房和宿舍的建設。

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三、注重土地開發經營

在繼續堅持採取“三墊三補,六防二控”的發展理念和經營手段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經營。特別是在商住用地經營上,高新區緊緊抓住房地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和高新區發展前景被房地產開發商普遍看好的有利時機,及時組織商家到高新區考察,保證了商業用地出讓取得最大效益。2007年出讓工業用地35萬平方米;推出商業用地36.76萬平方米,實現圖地處讓款收入3.85億元。由於高新區良好的發展前景,其樓面地價是市區同類地價的兩倍。

四、注重保護髮展環境

河源,擁有舉世聞名的萬綠湖,為保護這一池碧水,河源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由此,重視環保境保護成為河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之策,從而獲得“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最佳範例”稱號。2006年,黃華華省長在全省環保會議上曾重申,廣東需要嚴防污染從珠三角向山區轉移,造成生態破壞,給山區發展帶來隱患。高新區按“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要求,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現日處理生活污水能力3萬噸的城南污水處理廠主體已完成;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高新區環境影響報告書》已獲省環保局批准,所有開發建設項目都按環保規範要求實施;對所有區內建設項目嚴格把好入口關、選址關、監督關和出口關。從而區內在建項目“三同時”執行率達100﹪。

五、注重開發陽光操作

一是嚴守程式、規範操作。凡規定必須進行公開招投標的工程,一律實行公開招投標。二是明確責任、責任到人。廉政建設實行分工負責制,通過簽定《廉政建設工作責任書》明確廉政責任。三是嚴格審批、加強監督,實行六級審批制,主動接受派駐財務總監對高新區財務進行全程監督。四是重大建設事項集體討論、民主決策。凡是高新區內實施的幹部任免獎懲、重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事項等,均由班子集體決策。

六、注重體制創新發展

在管理體制方面,建立了“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模式;在資金籌措方面,做好利用土地的文章,以地生財,充分利用財政性資金和銀行貸款等,走自籌資金、負債經營、滾動發展之路;在勞動用工制度方面,職工嚴格實行契約制,幹部嚴格實行聘用制,工資福利與工作績效掛鈎;在行政審批方面,推行核准制、備案制、,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調控區內經濟;在企業制度方面,培育企業生長機制和發展機制,為企業產權合理流動、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經營者擇優錄用竟爭上崗提供保障。河源高新區建設發展的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不懈地開拓創新,才等有效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不斷實現新跨越。

河源高新區低成本的營商環境、高質量的環保水平和強勢的可持續成長性成為迎接產業轉移的耀眼亮點和堅實基礎,愈來愈受各地政府和商家的關注和靑睞。高新區將致力於營造以誠招商、以信安商、以服務助商的營商環境,迎接眾多客商到區內安家落戶。力爭10年建成一座常住人口20萬人,流動人口40萬人,工業產值300億元以上的現代電子工業新城。

相關詞條

江門新會經濟開發區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韶關粵北工業開發區汕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橫琴經濟開發區

參考連結

http://gd.dayoo.com/gb/content/2006-12/13/content_2710369.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