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稻7號

淮稻7號

“淮稻7號”是本所用“丙850”/“廣陵香糯”//“早豐九號”復交選育而成,2004年2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並定名。該品種全生育期148~150d,為遲熟中粳中偏早熟類型。株高95cm,分櫱性較強,畝有效穗22~23萬,單穗重3g左右,抗白葉枯病、稻瘟病,抗倒性強。

基本信息

簡介

淮稻7號是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科所用丙850/香稻910//早豐9號復交而成的優質高產遲熟中粳稻新品種,經多年多點試驗示範,該品種表現高產、稻產、優質、抗性好、熟期適中等特點,一般單產650kg/畝以上,米質達國際三級優質標準,適宜沿江及江淮稻區種植。2004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

特徵特性

淮稻7號 淮稻7號

淮稻7號株高95厘米左右,莖桿堅實抗倒,長勢強。株型集散適中,葉片中長較挺且分面均勻,生長清秀、熟相佳,較易脫粒。最高莖櫱數30.3萬/畝,有效穗22.5萬/畝左右,每穗總粒數124.5粒,結實率90%左右,千粒重26.8克。稻米品質較優,經江蘇省種子站統一取樣送農業部稻米質檢中心檢測,十項指標中有七項達一級優質米標準,三項達三級、二級優質米標準。綜合評價為國標三級優質米。理化分值比武育粳3號高4分。米粒整齊,米飯硬適中,飯味足,口感好,有清香味。抗逆性強,稻產性好多年多點試驗,未發現白葉枯病稻瘟病僅少數試點輕感,表現了育好的田間抗性。據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2002年接種鑑定,中抗白葉枯病,稻瘟病六個生理小種接種,五個都為0級,穗頸瘟為2級;紋枯病2級。稻曲病等其餘病害各試點末見或少數試點輕度發生。全生育期148-150天,比琥育粳3號早熟0.5天。適於蘇中作麥茬稻種植及淮北地區有稻套麥習慣的稻區作春茬和麥茬栽培。 

產量表現

1997年本所選種圃小區折合畝產676.0公斤,比對照武育粳3號增產6.2%。1998年本所品比試驗,畝產706.9公斤,比對照1武育粳3號增產2.1%,比對照2武運粳8號增產3.6%,居17個參試品種(系)第二位。2001-2002年兩年省遲熟中粳區試,平均畝產650.8公斤,比對照武育粳3號增產5.6%,達極顯著水平,居第三位。2003年進入省遲熟中粳生產試驗,在大災之年,平均畝產仍達528.9公斤,比武育粳3號增產6.39%,居第三位。 

栽培要點

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秧齡30左右,淨秧板播量20-30公斤/畝;旱育秧秧齡45天左右,淨秧板播量40-45公斤/畝。播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 

移栽行株距23X13厘米,確保2萬/畝穴,每穴3-4苗,基本苗保證在7萬/畝左右。一般大田畝施純氮18公斤,基櫱肥與穗肥之比以6:4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返青肥栽插後5天施入,穗肥以促花肥為主,促保兼顧。水漿管理做到“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淺水分櫱、深水抽穗揚花、後期乾濕交替”。栽後18天左右,總莖櫱數達20-22萬/畝時,分次適度擱田,把高峰苗調控在30萬/畝左右。成熟前5-7天斷水,以利養根保葉,活熟到老。秧田用氧化樂果等防治稻薊馬,大田用進風黴素、殺蟲雙等藥劑防治紋枯病、螟蟲等病蟲害,特別是抽穗前及分櫱高峰期更要認真做好統防統治工作。

水稻品種(二)

水稻,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約1.2米,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所結子實即稻穀,去殼後稱大米或米。不定根發達,穗為圓錐花序,自花授粉。稻的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印度、日本、孟加拉、印度尼西亞、泰國和緬甸。其他重要生產國有越南、巴西、韓國、菲律賓和美國。上個世紀晚期世界稻米年產量平均為4000億公斤左右,種植面積約1.45億公頃。世界上所產稻米的95%為人類所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