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農優30

西農優30

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由重慶西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資金,西南大學培育而成。是成功利用“外源DNA導入水稻育種新技術及套用研究”和“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快速準確鑑定水稻孢子體不育系純度”技術的經典範例成果之一。該品種具有熟期適中,產量較高,高感稻瘟病,米質優的特點,適宜在雲南省、貴州省、重慶市的中低海拔秈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省平壩丘陵稻區、陝西省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基本資料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6080
選育單位:西南大學(西南農業大學

西農優30西農優30

中國水稻研究所
親本來源:中9A×R30
特徵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4.9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0天。株型適中,葉色濃綠,劍葉較長,每畝有效穗數17.5萬,株高116.8厘米,穗長26.2厘米,每穗總粒數175.3粒,結實率76.1%,千粒重26.7克。抗性:稻瘟病平均6.7級,最高9級,抗性頻率53.6%。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1%,長寬比3.0,堊白粒率15%,堊白度2.3%,膠稠度51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9.2%,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2級。

成果驗收

西農優30專家組驗收
重慶西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西南大學承擔的科技部成果轉化資金“廣適、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西農優1號、30’示範推廣”項目,以無污染、安全衛生、營養優質稻米為目標,選擇自然生態無超標污染源的南川、江津、巫山建立了50000餘畝的無公害稻穀生產基地,採取測土配方施肥,以有機肥和複合肥為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病蟲防治,堅持“淺栽秧,深水返青,薄水分櫱,夠苗曬田”的水分管理原則進行高產示範。

專家組現場選取上、中、下3類具有代表性的田塊進行挖方測產,每類田塊取樣5塊田,每塊田取樣5點,每點1平方米左右進行實產測定。西農優1號實產驗收結果為:上等田畝產815.5Kg;中等田畝產805.4Kg;下等田788.1Kg;加權平均畝產804.98Kg。西農優30實產驗收結果為:上等田畝產818.5Kg;中等田畝產785.3Kg;下等田680.9Kg;加權平均畝產761.6Kg。

專家組認為示範中採用的寬窄行栽培、測土配方施肥、中苗移栽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較好地發揮了該組合的產量潛力和品質優勢。在今年水稻抽穗揚花期連續陰雨的災害性氣候條件下,當地絕大部分水稻結實率嚴重偏低的情況下,西農優1號、西農優30取得了明顯的示範效果。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6.2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36%(極顯

西農優30驗收現場
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75.0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03%(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5.6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20%。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5.4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98%。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較高,高感稻瘟病,米質優。適宜在雲南省、貴州省、重慶市的中低海拔秈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省平壩丘陵稻區、陝西省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794號)]

培育技術

西農優30的成功培育,得益於西南大學“外源DNA導入水稻育種新技術及套用研究”和“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快速準確鑑定水稻孢子體不育系純度”的發明,這兩項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標誌著重慶市水稻分子育種取得突破。

西農優30試驗田
成果“外源DNA導入水稻育種新技術及套用研究”將高光效作物高粱等基因導入水稻,並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成功創造出縉恢10號、R21、R27、R30等4個優良恢復系,培育出了5個雜交水稻新組合,其中,富優1號通過了長江上游等三個片區的國家審定,西農優1號、西農優30號2個品種通過了長江上游國家審定,西農優1號、西農優2號、西農優7號、西農優30號、II優21等5個品種通過重慶市審定。西農優1號在重慶市區試中連續三年均列第一位;富優1號是重慶市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品種;“西農優30號”全部指標達到國家二級優質米標準,也是重慶市第一個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米的國審品種。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四川、安徽和貴州四省(市)5個品種累計推廣面積已達1567.74萬畝,產生經濟效益133.23億元,新增效益9.73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成果“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快速準確鑑定水稻孢子體不育系純度” 在研究了葉綠體與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成功設計了利用葉綠體差異鑑定孢子體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純度的方法,形成了低成本的鑑定技術體系,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在區分不育系和保持繫上其準確率達到100%,大大地縮短了鑑定時間,為不育系純度的快速、準確鑑定提供了很好的方法,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安全保證。該快速鑑定方法有望成為水稻孢子體不育系行業和國家檢測標準。

栽培要點

1 適期早播、壯苗早發。

拋秧或直播栽培:適宜播期5月中下旬至6月初,拋秧每畝基本苗4-5萬,直播每畝基本苗5-7萬,在適宜播期內,早播有利於高產。

2 肥料運籌、增施磷鉀。

西農優30施肥
全生育期肥料運籌應掌握“前重、中控、後補”原則。每畝施純15-17公斤,基面肥施總肥量的30-40%,一般施精製有機肥每畝150公斤加碳銨10-20公斤;分櫱肥施總肥量的45-50%,分櫱肥要求在二葉一心期,施水稻專用BB肥20-25公斤加碳銨10-15公斤,以重肥促分櫱的方法,分櫱肥分2次施,第一次施後隔5-7天再施一次,達到壯苗早發;當每畝苗數達到18-20萬時,採用超前擱田技術,逐步控制高峰苗在每畝30萬左右,這樣有利於提高成穗率。中控要求7月份基本不施肥,後補根據該品種穗型較大,千粒重高於寒優,灌漿速度較快的特點,要求適量施用穗肥奪高產,穗肥用量占總肥量的15-20%左右,要求施BB肥10-15公斤或尿素5-8公斤作促花肥施用,如肥力基礎較好,葉色深綠,穗肥可推遲作保花肥施,施用量適當減少。在肥料運籌上,要注意增施磷鉀肥,使N:P:K之比力爭達到1:0.3:0.3,豐產方力爭達到1:0.5:0.5為好。

3 好氣性水漿管理。

傳統的灌溉方法是以建立水層為主,灌水量多,而好氣性水漿管理是根據水稻的需水和根系生長特點,在不同階段控制灌水量,增加間歇脫水時間,以水調氣,以水調肥,以水調溫,改善根系的生長環境。

幼苗期(出苗至三葉期):濕潤管理促紮根,切忌灌深水。

有效分櫱期(葉令6-7張,時間6月底至7月初):淺水促分櫱,促根育壯苗。三葉期後淺水勤灌促分櫱,可間歇脫水促根系發育,促低位分櫱發生;當每畝苗數達18-20萬時,脫水輕擱田,實施超前擱田,晚播田塊最遲也應在7月10日前輕擱田。

無效分櫱期(時間7月份):控制肥水為中心,促進根系生長為管理目標。每畝高峰苗掌握32萬左右(有效穗數的1.4倍以內),多次由輕至重擱田,大暑節前達到高峰苗,控制無效分櫱及高峰苗。

拔節孕穗期:乾濕交替的水漿管理,看苗適時巧施穗肥(8月上中旬),期間灌一次淺水保持2天左右水層,斷水3-4天,如此交替循環;減數分裂期(8月20日至9

西農優30蓄水施肥
月10日左右)建立水層,滿足生理需水要求,以減少穎花退化,提高結實率。抽穗前輕擱田一次,增強根系活力。

抽穗揚花灌漿結實期(時間9月-10月份):適當間隙灌溉,要求淺水潮潮清,以保持根系活力,成熟階段不能過早斷水,收割前7-10天斷水,達到根葉互養促活熟,增加千粒重,對提高稻米品質和產量有明顯作用。

4 蟲綜合防治。

化學除草:

直播:播後2-3天每畝用40%直播青wp60克兌水30Kg均勻噴霧,注意施藥時田間土壤必須濕潤,畦溝有水,稻穀必須有根,田板要求平整,施藥後一天灌薄層水,三天后正常水漿管理。

移(拋)栽:栽後5-7天,畝用50%千手wp60克拌肥均勻撒施,田間保持水層3-5厘米,水層保持5-7天。

病蟲防治:

播種或移栽後,根據病蟲發生的預測預報情況,對上海地區主要病蟲害(紋枯病、螟蟲、縱卷葉螟、飛虱

西農優30施藥
、稻瘟病)的發生時期和發生特點,可分別用20%井崗黴素wp40克,20%三環唑wp100克,20%紋曲剋星wp100克兌水30-50公斤噴霧防治以上病害;防治蟲害可用5%銳勁特sc50ml,17%世紀樂EC80ml、40%稻康EC75ml、15%螟縱淨EC80ml、21%銳捷EC100ml、20%奪螟刀EC100 ml、10%吡蟲啉wp30克、25%噻嗪酮wp30克。以上藥劑兌水噴霧時可根據種植受藥面積確定用水量,同時注意用藥時田間須保持水層。具體防治對象、防治日期、用藥種類、用藥量按植保科病蟲情報執行。

5 適時收割

相關科研機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