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聖道

淨土聖道

《淨土聖道》,對於淨土與聖道之關係,有極為精闢之闡揚,令佛法淨土門與聖道門之精義,顯示於淨土行者之面前,將對淨土與禪宗一切行者產生極大之利益,消除淨土與禪門行者以往對淨土真義、淨土內涵之誤解,提升大眾對淨土一門之正知見。

基本信息

作品:淨土聖道—兼評日本本願念佛

‍
作者:正德居士
出版社: 台灣正智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

內容介紹

佛法甚深極廣,般若玄微,非諸二乘聖僧所能知之,一切凡夫更無論矣!所謂一切證量皆歸淨土是也!是故大乘法中“聖道之淨土、淨土之聖道”,其義甚深,難可了知;乃至真悟之人,初心亦難知也。

平實導師

正德居士所造《淨土聖道》一書,對於淨土與聖道之關係,有極為精闢之闡揚,令佛法淨土門與聖道門之精義,顯示於淨土行者之面前,將對淨土與禪宗一切行者產生極大之利益,消除淨土與禪門行者以往對淨土真義、淨土內涵之誤解,提升大眾對淨土一門之正知見。是故正德居士將其所著《淨土聖道》一書之初稿示余,以邀余之序文,讀後生大歡喜,乃造此序略抒管見,以申余之所見及所喜焉。
古來多有淨土宗祖師教導學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者,然而彼諸祖師所說之語,常有誤導眾生之處,譬如倡言:「生西之後即是已經脫離三界生死。」然而事實則非完全如是,謂生西之後尚非完全等於已出三界生死輪迴故;此謂一般淨土行者若得果遂往生極樂之願者,大多為中品中、下生,間有上品下生及下品三生者。此意乃謂:以往淨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義理者極少,多屬被諸淨土大師所誤導,而將解脫道之修行法理,誤認為即是大乘菩提法者;是故大多難以取證上品之中生與下生品位,而成中品中下生之往生者,生西之後唯能取證二乘所證之解脫果,不能證得佛菩提果。或者多屬誤認行善即是佛法者,便以為世世行善而不取無餘涅盤者,即是修行大乘佛菩提;如是等人雖有大乘種性,卻因善知識之誤導,以致不能如實了知大乘之真實義,而以樂於行善、利益眾生之大乘種性,在知見不足之情況下,成為上品下生者。如是等品往生者,皆不能甫生極樂之後便立即出離三界生死,皆須住於極樂世界聞法薰習,多時進修之後,方能取證解脫果,佛菩提之見道則需待時久矣。
如是淨土行者,亦是修善止惡之大乘行人,卻因久被淨土宗古今善知識誤導故,往往不慎誤犯大妄語業,自稱可以生西之後即得解脫;卻不知生西之後,其實仍然不離三界中之有為境界相,仍有十八界法中之一一界,仍是三界中境界。只因蒙受彌陀世尊之大慈大悲攝受故,暫得免除三界中之生死輪迴果報;如果不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生西之後皆未能立即出離三界有為生死,仍在三界境界之生死法中,需依彌陀世尊之攝受,方得壽命無量,暫得無死,然後緩緩進修佛菩提道。
必須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往生之後始能立即斷除分段生死(初地無生法忍之智慧可以斷思惑而故意不斷之,留惑潤生,故亦方便攝在已斷分段生死位中),其餘皆待聞佛說法之後,多時進修以後,方能斷除思惑,方是真實已出三界生死者。此一事實,淨土宗祖師古來多有不知者;是故彼諸開示,多有誤導眾生之處;今者正德居士於此事實多有闡釋,凡我淨土行者讀已,當可實時改正,因此或可速入淨土之聖道門中,成就淨土之聖道。
二者,日本之本願念佛法門,傳來台灣已久,多有道場信受弘揚之者;然而本願念佛法門之見解,始從創宗之法然「上人」(源空)時起,便已處處曲解淨土三經,使令淨土三經所說之淨土易行道,被廣泛扭曲;由於廣被扭曲故,便將使得信受其說之淨土行者,下墮成為下品生人;或者成為懈怠之淨土行者,難與淨土門中本有之聖道門相應。乃至法然、親鸞二人貶抑淨土門中之聖道門,高抬日本淨土門中之下品往生者之證境,與經中佛語相違,已令淨土真宗所弘法義成為虛妄說。

正德自序

於五年多前,末學曾與幾位早期已明心之師兄會談,所說之主題不離「煩惱習氣之難以對治,於此五濁惡世人間,修道困難」,亦有人舉示選擇本願念佛之書籍而倡言:「只要信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本願,即能決定得生極樂世界……」等等,末學當時不知他們是想要以其另覓之法門,勸轉末學信受於彼,並退於正法之修學,所以當時末學提出不同看法與其論議辨正。彼等主張:其已明心,今乘著信受阿彌陀佛本願之正機,已決定得生極樂;生於極樂已,則一切煩惱習氣皆不再現行,所以現在不必辛苦的去對治自己那粗重、染污之習氣,也不必再修學任何方廣經論及唯識種智了。然而末學僅提一問:「佛未曾於經中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習氣即自然消失,若是閱讀經中佛之開示法語,應該全面信受,不可只信佛於經中符合已意之說,忽略不利於己意之說而不予信受。」如此之問,彼等無語以對,然而對於末學之問卻極端惱怒,因此當著末學之面倡言:彼等各個皆已心得決定,必定往生極樂世界無疑了。便不再與末學談論了。
事情發生以後,彼等將情況告知末學當時之親教師(可能是說末學頑固不屈,很難勸轉),親教師來電詢問情況,末學告知:淨土法門是可以去深入了解的,然而在蕭老師座下明心開悟以後,再修學唯識種智,同時消除煩惱性障,這樣並沒有妨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時尚未於極樂九品往生多做了解,所以沒有談到可以提升品位及證果),這樣的回覆,末學之親教師亦是默然以對。末學隨後又表示意見:「如果各個明心之人,只想自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不能護持世尊的正法並在正法上繼續進修用功,讓正法之法脈能夠延續下去,那么世尊之正法就無法弘傳,蕭老師也很難再弘法下去。」末學之親教師當時回答說:「那是佛的事,並非是各人之能力所可決定之事。」(此乃聲聞心態,難怪無法承受正法寬廣之智慧)半年後,末學之親教師與彼等,皆因各人之私願,無法於共修團體之制度運作下達成,而串連一起退出同修會,乃至後來輾轉導致《平實書箋》一書之問世。

書籍目錄

導讀
平實導師 序 ………………………………1
自 序 ……………………………………7
第一章 緒言 ………………………………1
第二章 淨士之闡釋 ………………………6
第三章 西方極樂淨士之聖道門……………23
第一節 九品往生略述 ……………………23
第二節 信者與疑者之往生果報 …………36
第三節 謗大乘、謗正法者不得往生極樂 74
第四章 略評選擇本願念佛 ………………104
第一節 選擇本願念佛之真相……………104
第二節 評本願念佛之教…………………110
第三節 評本願念佛之行…………………127
第四節 評本願念佛之信…………………157
第五節 評本願念佛之證…………………183
第六節 回應楊仁山居士之闡教聲明……209
第五章 聖道門與淨土門互相含攝 ………220
第一節 聖道門之易行道與速行道………220
第二節 淨土法門行門之易行與速行……26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