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囤遺址

海龍囤遺址

海龍囤遺址位於中國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白沙村龍巖山,是中國已發現的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海龍囤遺址始建於唐朝,擴建於南宋及明朝,之後焚毀於明朝。於1982年被評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海龍囤遺址海龍囤遺址
海龍囤又名龍巖囤,是中國貴州境內目前僅見的一處大型軍事建築與宮殿建築合二為一的遺址,也是當今中國乃至亞洲少有的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遺址。

海龍囤遺址南距遵義市區25公里,北距婁山關風景名勝區40公里,位於遵義西北30餘公里處。海龍囤居群山之巔,隨山勢綿延十餘里,形似萬里長城,面積1.5平方公里。山頂上建閣樓、兵營、倉庫、水牢、繡花樓;囤前設銅柱、鐵柱、飛龍、飛鳳、朝天、萬安等九關,各關之間有護牆相連,憑險設關,關關相聯,以石塊壘砌的高大城牆關隘,形成三層防禦體系,令整個城堡十分堅固。海龍囤保存有新王宮、金銀庫、殺人溝、土月城以及楊應龍書寫的《驃騎將軍示諭龍巖囤嚴禁碑》等遺蹟。

歷史

海龍囤遺址海龍囤遺址
唐朝時,以當今遵義為中心的“播州”廣大地區被南詔國彝人占領。公元876年,朝廷派楊端至此平亂。事平後命楊端世襲播州,建立了持續700餘年、共29代的楊氏土司政權。政權初建,為守衛播州,楊端在州治西北15公里的龍巖山建了“龍巖囤”。平時練兵,戰時作行政、軍事中心。
南宋末年,為防元兵來犯,龍巖囤進行了擴建加固,增修了“養馬城”、“養雞城”等形成體系,又與附近的“婁山關”、“鼎山城”形成縱深防禦系統。
明朝時海龍囤又得以重修。
明朝末年,楊氏第29代土司、驃騎將軍、播州宣慰使楊應龍與川、渝地方發生矛盾,後激化為軍事衝突、演化為叛亂。1600年,國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後傾全力調八省24萬軍隊分八路發動“平播之役”。最終,播州城被攻克,“龍巖囤”被焚毀,後又被易名為“海龍囤”。意為“龍困於海,不能再興雲復雨”。播州從此改土歸流、分為兩府,一是平越府,劃與新建的貴州省;一是遵義府,隸屬四川省。

價值

海龍囤遺址與周圍養馬場、養雞池、炮台坡、打眼岩遺址等配套完好,是一個集軍事防禦、楊氏行宮、軍訓和給養為一體的軍事體系。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軍事、政治、技術、工藝等,頗具價值。自明以後,文人學士、官紳百姓遊覽憑弔者,絡繹不絕。特別是《驃騎將軍示諭龍巖囤嚴禁碑》,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反映當時軍事要塞管理制度的稀有檔案。

申報世界遺產

2012年3月,貴州省文物局啟動了遵義海龍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步伐,將包括海龍囤遺址、養馬城遺址以及播州楊氏墓群在內的宋明遺存,以“遵義海龍囤”為名打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12年6月28日至30日,受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陳雍領隊,對“遵義海龍囤”的相關遺產點進行全面現場考察,對其現狀、價值和利益相關者的態度等進行評估。

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2013年4月9日,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布,參加此次評選活動的考古項目,是國家文物局從2012年全國900多個考古新發現中遴選出來的。最終上榜的10個項目分別出自不同省市,它們是:
河南欒川孫家洞舊石器遺址|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重慶渝中區老鼓樓衙署遺址|海龍囤遺址|遼上京遺址|邢窯遺址|定陶漢墓|阿敦喬魯遺址群|石峁遺址|順山集遺址

貴州省遵義市著名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