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布達拉宮[浙江]

海上布達拉宮[浙江]
海上布達拉宮[浙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浙江舟山東極鎮青浜島的漁村石屋建築群落,被譽為“海上布達拉宮”。

基本信息

簡介

海上布達拉宮海上布達拉宮

海上布達拉宮位於青浜島南岙,島上漁民生息繁衍,海派建築沿執而造,層層疊嶂,駕舟遠望,呈現出西藏布達拉宮那海市蜃樓的景象,氣勢極為壯觀,是遊人到東極遊玩不可錯過的一大景觀。

東極鎮位於普陀山以東約40海里,是我國有人居住最東面的島嶼,東極鎮由108塊島礁組成。居人島四個,分別為廟子湖、青浜、黃興、東福山。東極鎮原名中街山列島,是著名的漁場,上世紀七十年代島上最多居人2萬多。隨著漁業資源的衰退,居民漸漸往外遷,形成了目前良好的自然環境。東極臨太平洋,島外12海里就是公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的最東部海島,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駐守的最東邊海島。

歷史

海上布達拉宮海上布達拉宮
鎮政府駐廟子湖島南岙。東極是滃州縣(即今岱山縣)的一個鄉,1953年11月解放後隸屬當時的普陀縣管轄,同年底成立東極區人民政府,下轄廟子湖、青浜、黃興、東福山四個鄉;1958年9月,合廟子湖、青東、黃興三鄉為東極人民公社;1964年恢復東極區;1984年9月,四個公社復改為四個鄉;1992年5月,合東極區和青浜、廟子湖、黃興、東福山四鄉為東極鎮。全鎮現有在冊人口6600人(原全鎮人口最多時達11724人,約4000外地人),而實際居住人口約在3000人,人口集中在廟子湖島,其中,青浜、黃興、東福山居住人口隨著生產季節變化而變動。漁業勞力(包括在沈公司)2700人。

東極鎮位於普陀山以東約45公里,共有28個大小島嶼,108塊礁,有廟子湖、青浜、黃興、東福山為四個住人島,東極漁家風情濃厚古樸,風光美不勝收,是舟山群島中海山風光和漁家風情最典型和最集中的地方,它幾乎包攬了真正意義上的陽光、碧海、島礁、海味,氣候宜人,水質清澈,是"少有的純潔之地",被旅行者稱為海上布達拉宮,心靈的港灣,遊樂的天堂。隨著漁業資源的衰退,居民漸漸往外遷,形成了目前良好的自然環境,東極鎮府正努力將東極從漁業大鎮向旅遊強鎮發展。

旅遊發展

海上布達拉宮海上布達拉宮
在此之前東極漁業是全鎮的主導產業,1985年以來,實行漁業股份合作制,以拖蝦為主要作業。隨著漁業結構的調整,逐步形成了拖、溜、漲、捕、釣、養多種作業的生產格局,漁業經濟出現了高速增長的勢頭。到2001年底,全鎮共有大小各類漁船593艘(在沈340艘),總馬力84274匹,總噸位31474噸。其中,120—450馬力以上的鋼質漁輪達到138艘。漁業總產值2.53億元,漁業總產量達到48878噸。其他還有一些工業如東極電廠,廟子船廠等。東極電廠:1985年建廠,1988年9月投產,屬鎮辦企業,固定資產85萬元,建築面積150平方米,擁有發電機組4組,總功率460千瓦,年發電量10萬度,年虧損13萬元。採用跨海飛纜連線廟子湖、青浜兩島,日供電時間17.5小時。2001年—2002年對廟子湖、青浜兩島電網進行全面改造,總投入75萬元。目前,電費收價由原2元—2.5元/度減少到1.8—2.3元/度。廟子船廠、青浜船廠:分別建於1973年和1976年,屬鎮辦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分別為14萬元和15萬元,占地面積分別為1200平方米和1500平方米,生產能力為修理80噸位以下的木殼漁船。其中,青浜船廠處於停業狀態。這些工業設施的建設解決了島民用水用電難的困難,但是由於到上淡水資源的不足所以用水還是需要節約而且價格較貴,電的使用也與水有相當的情況,在海島上由於其特殊的自然環境只能用煤油發電,故每年鎮府都需補貼這些企業,企業基本上是負載經營,國家補助。
小島如不採取相應的措施解決當前問題,東極將無法繼續生存,這些原因的產生也與當地島民文化水平低,為了生存,惡性捕捉,沒有考慮可持續發展有關,使得漁業資源逐年遞減,隨著對該島的開發,鎮府也不斷出台一些政策來解決這類問題,但由於素質跟不上,大量的宣傳和政策也很難管理,島民們靠海吃海,不讓他們打魚等於是讓他們失去生命。任務十分艱巨。
而隨著現今大城市旅遊觀念的變化,親近大自然是當今旅遊的主題,東極純天然的自然環境讓其開發成旅遊島成為可能。東極鎮鎮府及時看到了自身優勢,總結出了東極的六大優勢:1、獨具魅力的海域優勢2、豐富多彩的島礁資源3、美不勝收的極地風光4、氣勢磅礴的山石景觀5、古樸醇厚的漁家風情6、深厚內涵的農家底蘊,大膽地提出了將東極由漁業大鎮向旅遊強鎮發展的戰略目標,大力投入資金髮展基礎設施在維持現有海島基礎設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時,切合實際地增加與旅遊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的投入。積極引進外來有實力的經濟實體,逐步開發東極旅遊業,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的投入。

旅遊資源

海上布達拉宮海上布達拉宮
東極四周環海、海水清澈、空氣清新、氣溫適宜。各島均有奇峰異石,別具形勝的岩洞可供人游賞,海上垂釣、品嘗海鮮等能增添遊興。具有優越獨特的地理位置,美不勝收的極地風光,蘊藏豐富的島礁資源,古樸濃郁的漁家文化。現有東福山的“世紀第一縷曙光照射點”、“霧露洞”、“象鼻峰”,廟子湖的“頭頸鳥”、“海疆衛士門”、葉子山的“棋盤石”,放火山的“菩薩穿籠褲”,西福山的“臥女峰”,兩兄弟的“國界碑”等景點有待開發。

海水海風資源

東極的海水,清澈見底,藍中發綠。在我們近海岸難得一見,其平靜時如鏡;咆哮時海浪拍岸,濺起二十多米高的浪花,令人嘆為觀止,給人以視覺的享受。每到夜晚,海水中泛著波光粼粼,若有小船駛過,船尾會拖著長長的光帶,漁民從水上浮出,滿身亮晶晶的,十分漂亮,當地稱其為“水星”。多數遊客都是抱著觀海的心情前往的,又有說法:“東極歸來不看海”。東極又被喻為“風的故鄉”。東極的夏天不熱,很少有超過30攝氏度的日子。冬天不冷,也很少有結凍的時候,海洋性氣候造就了東極冬暖夏涼。特別是夏天,每到晚上7點以後陣陣涼意習來。風向也規律性的轉向,分南、北風,形成天然的避風港口。微微海風中夾雜著濕潤的空氣十分愜意。

海景資源

登上島頂,極目四周,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雲霧中船似天上行,恍入仙境一般。如果你早起,就能看到第一縷曙光從海上跳躍著出來,滿眼金色!如果你輕舟環島,東極石景美不勝收,每一塊島礁每一個角度都是景,大自然鬼斧神工,把東極島雕刻的千姿百態,令人浮想萬千,並由此留下象望夫崖、白雲洞、象鼻峰、東福石、海上臥佛、水灣洞等美麗的傳說。東極一年四季海鮮不斷。稀奇古怪的魚類、貝類,讓人躍躍欲試。特別是春秋兩季,小丘似的海鮮任意攤放在岸邊,遊客只需花上少許錢便能挑到自己喜歡吃的海鮮,飽飽口福。
海洋資源的豐富多樣,給我們遊客提供了能夠參與的項目:捉蟹、拾螺、打紫菜、釣魚。假如你運氣好的話,還能釣上美麗的石斑魚。只要你出去就有所收穫。

人文資源

東極的歷史不長,有人居住才180多年,但勤勞勇敢的東極人民創造了自己的文化。

東極石屋

東極百姓居住的房屋依山而建,取材於東極的石頭,層層疊疊,蔚為壯觀,看去很像布達拉宮,“海上布達拉宮”因此而得名。一百年的風雨飄搖,一百年不安跳動的心臟,只留下老邁的石頭和老邁的阿婆還在陽光底下互述衷腸。建築雖稱不上技術精湛,但堅固實用。是東極人民的一筆寶貴財富。是東極人民智慧的結晶,城市裡人們見到這樣的建築更是欣喜

財伯公

“青浜廟子湖,菩薩穿籠褲”這句民謠在舟山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實這是東極百姓為了紀念第一個登上島的福建漁民陳財伯。陳財伯在許多年前打漁到東極附近遇海難,孤身登島,頑強生存了許久。每到惡劣天氣他總是舉起火把站在山頂為漁民兄弟導航,直到他去世,手上還握著火把。後來漁民將他偉大精神附以神話,尊稱他為菩薩。過去福建漁民多穿籠褲,所以人民稱陳財伯為穿著籠褲的菩薩。東極人民為了紀念他為他建造了一尊巨大的雕像。

里斯本丸

二戰時期在東極海域,里斯本丸號沉沒,1800多名英軍戰俘死於沉船,東極百姓冒著被日寇殺頭的危險,海中營救200多人。成為二戰時國際人道主義的一個亮點。東極漁民二戰期間勇救遇難英軍和僑民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近年逐步揭開神秘的面紗。兩年多來,由於各方面的關注、重視,圍繞紀念該事件的各項活動有序展開。北京電影界人士今年已經幾次深入到東極小島收集素材,編寫劇本,準備將這一事件拍成電影。目前,經國家廣電總局多次論證、審定,把反映這一事件的電影《東極大營救》確定為重大題材,列為2005年反法西斯戰勝利60周年紀念影片之一。

東極漁民畫

在這美麗的東極島上,息養著一群純樸的漁民畫家,他們用大海的天真純樸和無限的想像,承傳著永久的民間審美情趣,用充滿美好的願望甚至近乎狂幻的稚拙圖畫,以及真執的情感,描繪了一張張多樣生活,想像豐富,構思奇趣,動人神情,造型誇張,充滿深沉、艷麗的圖畫。
東極漁民畫起源於80年代末,10多年來,已形成創作群體,陸續培養漁民畫作者60餘人,其中重點作者近20餘人,參加各項展覽20餘次,多年來,共有70餘件作品赴各國展出或被收藏購買,有43件作品在全國、省、市獲獎和發表;去年至今,已有280餘件作品走向市場,成為賓館、酒店、辦公室和居家裝飾品,50餘件作品成為該鎮對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愛和欣賞。
東極漁民畫陳列室:位於廟子湖島文化樓,現存不同風格、帶有濃郁海島特色的漁民畫作品41幅。作品《夜軍》等已被中央美術館收藏。《黑角》等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獲獎。而且還多次獲國際金獎。他們的創作手法不受既定學院規範的約束,保持著大海自由隨意和純情流露,是普通漁民們勞動生產、海邊習俗、漁家禮儀和海島人吃苦耐勞、精明能幹、自強不息、迎浪而上的氣質和力量的一種美的表現手法,無論是豐富的題材、還是鮮明的地方特色或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都堪稱漁民畫的藝術典範。遊客朋友不僅可以從這個展廳中欣賞到海島藝術特色,還可以透過絢麗多姿的生活圖畫從新的角度了解東極、了解海洋,同時也讓更多的人通過這個展廳了解純樸善良的東極人們,了解東極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

軍營文化

東極的軍營文化造就了李雙江所唱的戰士張煥成所寫的名歌——《戰士第二故鄉》,東海第一哨、戰士第二故鄉等等。東極這個神秘的地方,是個純自然且帶有野性的地方。戰士們在這海島上駐紮最容易患上風濕病,但是他們用他們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自己自足的生活作風將營地建設的儼然成為一個生態園區。可以讓城市裡人感受到田間風情、深厚內涵的農家底蘊。悠久的軍營文化可比漁民風情,東極中國最東邊的住人島嶼,戰士們不畏艱辛保衛祖國人民。“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歌聲飄蕩在漁民歡聲笑語中,一曲和諧的軍民樂曲。

休閒海釣開發

東極是海釣的天堂,豐富的島礁、魚類資源,遊客可以迎風坐或站在礁石上悠閒垂釣,魚很容易上鉤,因此無論對於專業的海釣愛好者還是業餘的菜釣者,這裡都是他們釣魚的天堂。尤其是對那些生活在都市的人來說,平時基本就沒有什麼釣魚的機會,如果有幾條傻頭傻腦的虎頭魚去咬咬他們的鉤,能讓他們吃到幾條自己釣到的魚,不知道會有多開心!

特別提示

建議遠觀才會有西藏布達拉宮那海市蜃樓的景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