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邱山

浮邱山

浮邱山,位於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城西南12公里處,主峰海拔752.4米,方圓58平方公里,區內有48面峰。浮邱山是中國道教名山,是湖南道教的發源地。歷史上被譽為“楚南名勝”和“湘中第一道場”。浮邱山因仙人浮邱子在此修煉並得道升天而得名,又因是道教真武祖師道場而聞名於世。明清兩代,朝廷在浮邱山設立“道紀司”管理湖南道教各方叢林,其歷史地位很高。浮邱山主峰年平均氣溫16℃,最高34.2℃。這裡早春留雪霽,盛夏存陰涼,每至雲雨季節,山上雲霧繚繞,雲蒸霞蔚,嵐光異彩,勝似人間仙境。

浮邱山概況

浮邱山的山門浮邱山的山門

浮邱山是道教玄天真武祖師(即玄天大帝)的道場,傳遠古時候,真武祖師駕“飛來石屋”到浮邱山,將洞庭孽龍鎮鎖於浮邱山風洞之內。相傳南北朝道士潘子良,自號浮邱子,在浮邱山修煉後得道成仙,浮邱山因此而得名。宋《太平御覽》記載:“浮邱山古老相傳,謂浮邱公上升之所,兼有道觀存焉。”因而道教真武祖師和仙人浮邱子謂之浮邱山的靈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曾經為浮邱山題字:“中國道教名山浮邱山”和“楚南名勝”。中國道教歷史上唯一的女方丈(道教領袖)吳誠真也為浮邱山題字:“洞天福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為浮邱山題字:“浮邱山中國道教名山”。浮邱山現存有浮邱觀、飛來石屋、丹台、仙翁洞門、齒石、風洞、火雲洞、古銀杏林、煉補亭、子良岩、會仙觀等一大批道教歷史文化遺址和“三月三”、“九月九”真武祖師廟會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

名稱來源

浮邱山浮邱山

浮邱山因南北朝道士潘子良,在此煉丹修仙,他自號浮邱子,浮邱山便因浮邱子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浮邱山常年雲遮霧繞,遠望若浮,近看似邱,故稱之為浮邱山。浮邱山因道教真武祖師和仙人浮邱子而有了靈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浮邱山還有一名曰浮梁山。光緒《湖南通志》記載:“浮邱山亦名浮梁山,今呼無量山”。

浮邱古道觀

浮邱寺,位於浮邱山主峰東面,原為道教浮邱觀,又名凌霄宮。始建於南北朝劉宋時期(公元420年),由道士浮邱子創建,距今1600年歷史,歷經風雨,香火延綿不斷。現存廟宇為清朝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建築為典型的道觀結構,共有四殿:一殿為玉皇殿,供奉道教玉皇大帝;二殿為福壽殿,供奉道教無量天尊和南嶽聖帝;三殿為祖師殿,供奉道教真武祖師;四殿原為道教觀音殿,1992年改為佛教大雄寶殿,供奉佛教西方三聖。第四殿現在仍然保留道教的“太極圖”、“麒麟”、“蝙蝠”、“二龍戲珠”、“日月星辰”等圖騰。浮邱寺自古以來就是道觀,清同治《益陽縣誌》明確記載:“浮邱觀在九里浮邱山巔,今為僧居後殿壁摹”。另外在同治《益陽縣誌》圖志:“浮邱山圖”中稱浮邱觀為“凌霄宮”,亦為道觀。

千年道觀千年道觀

景點介紹

飛來石屋

飛來石屋飛來石屋

飛來石屋,位於浮邱觀後面山頂,高2.33米,石屋整體呈方形,兩側雕有“八仙過海”圖,基座刻有“丹鳳朝陽”。飛來石屋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建,相傳道教真武祖師受玉皇大帝之命,駕此石屋自北方而來,收縛了洞庭湖興風作浪的孽龍。據清同治《益陽縣誌》記載:“浮邱石屋在九里浮邱山巔,傳為浮邱子煉丹之處,有丹灶齒石諸跡”。

摩崖石刻

石侖關摩崖石刻石侖關摩崖石刻

位於浮邱山南坡石侖關的石壁上,是中國最大的“道”字,湖南省最大的摩崖石刻,號稱“天下第一道”。石刻字高6.1米、寬5.5米,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題寫,成為浮邱山的鎮山之石。

龍眼洞

龍眼洞瀑布龍眼洞瀑布

位於浮邱山南麓趙家山村境內,有飛瀑、流泉和深潭,風景宜人。傳說洞庭湖蛟龍被道教真武祖師鎮鎖在浮邱山下,這裡便是龍的兩隻眼睛和龍口。瀑布旁邊的石壁上刻有中國道教歷史上唯一的女方丈吳誠真道長題寫的“洞天福地”。

三仙亭

三仙亭三仙亭

在浮邱山南坡趙家山村龍眼洞的竹林深處還掩映著一座石亭叫“三仙亭”。傳說五代時有浮、葛、許三仙曾在浮邱山修道煉丹,後經道教無量天尊點化得道升天,溪邊今尚存有一處“臥仙石”。

風洞

風洞風洞

風洞,高1.8米,傳說真武祖師將洞庭孽龍鎮鎖於浮邱山風洞之內,據傳此洞可直通洞庭湖。石屋之後有“丹台”,明《一統志》記載:“浮邱山頂有石亭,相傳劉宋時浮邱子煉丹處”。丹台之下有“浮邱仙翁洞門”石碑,傳說是仙人浮邱子的住所。

火雲洞

火雲洞火雲洞

石屋前山下約300米處有“火雲洞”,傳說浮邱子煉丹時將撥火棍插入山中形成此洞,又有傳說稱當年哪吒腳踏“風火輪”協助真武祖師收縛洞庭孽龍時居於此洞,現洞口常有熱氣冒出。

齒石

齒石齒石

浮邱山所獨有的、也是隨處可見的“齒石”,傳說是當年仙人浮邱子在浮邱山修煉時“煮石為糧”吃剩下的,石頭上留有明顯的牙齒印。

子良岩

子良岩子良岩

在今桃花江還存有一處古蹟“子良岩”,相傳也是仙人浮邱子修煉的地方,“朝入子良岩,夜宿浮邱觀”。清代兩江總督陶澍曾在“子良岩”的石壁上題詞:“石破天驚,仙山第一”。後因水庫建設被沉入水底。在桃花江水庫邊上現存有會仙觀,供奉浮邱真人潘子良。

千年古樹

千年古銀杏千年古銀杏

山上有銀杏、桂花樹、貓兒刺樹等古樹名木118棵,均有300年以上歷史。其中兩棵古銀杏“壽”高2400歲,相傳為道教真武祖師親手種植。兩棵桂花樹也歷盡滄桑500年,堪為浮邱山的瑰寶。銀杏為史前樹種,它的存在有3億多年,與恐龍熊貓為同時代產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