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堤鄉

浪堤鄉

浪堤鄉位於紅河縣境中北部,素有“花果山”之美稱。東接勐龍鄉,西與架車、車古兩鄉山水相連,南與樂育隔河相望,北連大羊街鄉和睦相處。是紅河縣早期革命根據地,滇南老解放區之一。也是紅河縣集市貿易比較發達的地區,區位優勢較好,交通便利。鄉政府駐地浪堤村委會,距縣城47公里。國土面積108平方公里,境內聚居有哈尼、彝、漢三種民族。

基本信息

(圖)浪堤鄉浪堤鄉

概況

(圖)浪堤鄉浪堤鄉

2007年末全鄉共有6331戶,28601人,其中農業人口28056人,哈尼族人口占64%,彝族人口占24.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254人。地處浪堤梁子地帶,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東西兩側罕龍河、南罕河強烈下切,河谷深邃。立體氣候明顯,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山區溫涼,河谷炎熱,

浪堤鄉為亞熱帶氣候,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2329米。年平均氣溫14.2 0C,1月最冷只有7.8 0C; 7月最熱達到23.5 0C。年平均降雨量為1164毫米,5—10月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森林覆蓋率23%。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農業人口占98%,全鄉耕地面積16822畝,其中水田8440畝,旱地8382畝,人均耕地面積0.61畝,糧食總產量達624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207公斤,人均純收入1462元,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7732萬元,比去年(同比)增加1012萬元,增長15%,完成指標數的100%;其中:第一產業4312元,同比增加531.4萬元,增長14.1%;第二產業890萬元,同比增加80.6萬元,增長10%;第三產業2530萬元,同比增加400萬元,增長18.8%。

地理位置

浪堤鄉地處紅河縣中北部,東經102010'26''--102017'44'',北緯23014'11''--23023'33''之間。與樂育、架車、車古、羊街、迤薩等鄉鎮相連。

資源環境

(圖)洛甫水庫洛甫水庫

國土面積108平方公里。浪堤鄉地處玉屏山樑子,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東西兩側罕龍河,南罕河強烈下切,河谷深邃,山高坡陡,無平壩,海拔800—2329米。

哀牢山深度變質岩地層,土壤為紅土壤、赤紅壤、黃棕壤。

立體氣候明顯,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山區溫涼,河谷炎熱,為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4.2 C,1月最冷只有7.8 C;7月最熱達到23.5 C。年降雨量為1164毫米。森林覆蓋率為23%。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雲南松等;野生動物有蛇、白鷳、野雞、竹雞等。

全鄉耕地面積16822畝,其中水田8440畝,旱地838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合適種植甘蔗、木薯、棕櫚、葛根、芭蕉芋、生薑等經濟作物。全鄉有罕龍河、浪堵河、蝦里河3條小河流,均屬紅河水系河流上游平緩,下游落實差大,水流湍急。境內建有全縣第三大水庫洛甫水庫。

歷史沿革

浪堤是邊縱元南大隊的革命搖籃,1949解放的革命老區。1954年7月從元江縣劃屬紅河縣第五區,1958年第五區駐地由大羊街遷駐浪堤,同年改稱花果山公社,1960年改設浪堤區,1970年3月恢復花果山公社,1982年更名浪堤公社,1984年4月恢復浪堤區,1988年2月改設浪堤鄉。

民族文化

(圖)革命烈士陵園 革命烈士陵園

浪堤烈士紀念碑是1972年重修建的紀念碑,碑座上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1952年在境內剿匪中犧牲的86名烈士英名。目前浪陵園已成為當地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第逢清明節、“八一”建軍節或其他重大節日,當地中國小師生員工、機關幹部職工、離退休幹部都要到陵園裡送花環、掃墓、種樹,在墓前行鞠躬或默哀,緬懷革命先烈。

古民居是清代光緒時期建造,主要分布在我鄉浪堤村委會馬家寨村喬地街村王家寨村。但由於年久失修,大多宅院建築都已消失。

民族節日

仰阿娜節又名姑娘節,是哈尼族支系弈車族的一種主要節日,在每年農曆五月,以村為單位,男女青年喬裝打扮,戴面具,塗反動派花臉,穿長袍,或披獸皮,頭頂牛羊角,腰束紅綢緞,走村串寨,盡情嬉戲。夜晚男女青年相聚,徹夜歡樂。

六月節,也稱矻扎扎節,是哈尼族特有的節日,自農曆五月屬猴日始,節期一般3-5天。那時村村寨寨立磨秋,殺牛祭神,意為到已到栽秧時節,願秧苗茁壯成長,農民喜獲豐收。

“樂作舞”彝語又稱“栽比”。舞者人數不限,一般以雙數圍成圓圈行舞。本有三弦、四弦、笛子、二胡、鼓等樂器和吹樹葉,拍手伴奏。舞蹈由踩蕎、攆調、鬥腳、斗肩、穿梭、找對象、擦背、翻身、游調等部分組成,熱烈奔放,特點鮮明。男性舞姿瀟灑剛健,女性舞姿優美輕鬆。

經濟

(圖)浪堤鄉浪堤鄉

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69萬元、糧食總產量589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788元、農民人均有糧206千克。全鄉種植棕櫚5600畝、產量1.2萬噸,無公害蔬菜基地1000畝、產量320萬千克,甘蔗5120畝、木薯890畝。

特色產業

葛根:葛根是浪堤鄉土特產品之一,葛根滕升植物,該鄉大部分地區都適合種植,現在的葛根已由原來的野生逐步發展成人工種植,其生長周期為一年。加工後的葛根粉營養價值很高,含維生素ABC,有補充營養、祛火、降壓、解酒等作用。其一直是人們作為送親訪友的必贈品。現進行葛根粉初加工的在浪堤鄉有30多戶。根據其生長所需條件,計畫在浪堤鄉俄期,浪堵、娘普、蝦里等地連片發展5000畝。現尋求廣大投資商來浪堤鄉發展葛根的種植及加工辦廠。

雪梨:雪梨是浪堤鄉借退耕還林政策實施之機,從2003引入浪堤鄉栽種的果苗,其種植面積為1500畝,現已初見效益。現尋求廣大投資商來浪堤鄉投資雪梨的種植、銷售及加工辦廠。計畫今後幾年內,在浪堤鄉的紅洛洛、娘普、洛那等地發展1萬畝。同時以此為依託,建立雪梨批發銷售基地和加工辦廠。

生薑:2006年浪堤鄉生薑的種植面積1500畝,產量為2000噸。浪堤生薑質細纖小,含油量高,色澤鮮美,芳香濃郁。生薑製作的乾薑塊、姜粉的烹飪配料,味道鮮美,嘗之難忘。姜還可單獨為菜,涼拌薑絲和涼拌姜芽是浪堤大小飯店的必備菜,得中帶辣、辣里藏鮮的味道讓每位食客讚不絕口。

基礎設施

(圖)集鎮主街道集鎮主街道

全鄉總戶數6323戶,28632人,農業人口28082人。鄉集鎮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鄉有293戶通自來水,有6030戶飲用井水,有178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8.2%)。有6323戶通電,有116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73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8.46%和 59.0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7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469戶(分別占總數的61.28%和 54.86%)。

全鄉到村委會駐地公路里程達29公里。浪堤鄉政府駐地到縣城公路為彈石路,其中鄉政府駐地到轄區內浪堤、紅波洛、安品、浪堵4個村委會駐地為彈石路路面,到俄期、洛那、娘普、蝦里為土路路面。全鄉擁有汽車272輛,其中汽車31輛,農用運輸車157輛,拖拉機115輛。

全鄉建有沼氣池1407口 ,其中當年新建54口。完成“一池三改”613口。有54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占總戶數的8.6%;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的農戶1517戶,占總戶數的23.99%。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4252戶,占總戶數的67.25%。

人口衛生

全鄉現有農戶6323戶,共鄉村人口28632人,其中男性14952人,女性13671人。其中農業人口28082人,勞動力14956人。該村以哈尼族、彝族為主(是哈尼族、彝族、漢族混居地。

全鄉有中心衛生院一個,村衛生所8個,全院職工12人,其中醫師5人,主管護師2人,護師3人,護工1人,助理會計師1人,有村醫18人,其中女村醫4人,占村醫總數的22.2%。

教育

全鄉有學校25所,其中初級中學一所,一個中心完小,7個村完全小,初小5所,一師一校11所。國中有20個教學班,在校生1414人(其中在外地借讀202人,外鄉來浪堤中學校借讀46人),占地面積21567平方米,生均占地17.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8321平方米,生均6.64平方米,中學教職工68人,專任教師67人,本科學歷14人,專科學歷53人,教師合格率100%。2007年新生入學620人,入學率96.31%,輟學率 2.26%,17周歲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4.3%。全鄉有國小教學班102個,在校生3295人,新生入學505,入學率為99.15%,鞏固率98.29。全鄉國小占地面積37064平方米,生均占地11.28平方,有校舍建築面積13856平方米。生均4.21平方米,全鄉國小教師137人,專任教師134人,學歷合格教師125人,專業合格10人,教師合格率達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