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紀略

是日北亦大費區畫議背城一戰以決勝負。 惟是威遠伯方元科兵最號雄武而又泥於術士之言始終按兵不出一旅方且以幸全為得計。 汝霖又以定海總兵王之仁心有機權遺書相訂。

著者

清・徐芳烈

朝代

書目提要

〖解題〗《浙東紀略》一卷,清初徐芳烈撰。徐氏曾在南明魯王政權中任職,本書即是專記魯王政權始末的一部專書,所記大多來自親歷,以日記體的形式敘述,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有涵芬樓舊藏鈔本及民國排印本等。此據民國排印本標點整理。〖質量〗二三校。

版本

民國排印本

卷數

1

內容選讀

先是九月初北破徽州起義鄉紳金聲被獲於績溪至是閩閣部黃道周以兵來援至開化北掩至遂襲之去。由是窺衢嚴甚亟時守衢者永豐伯張鵬翼弟張繼榮御之戰歿中軍沈桂甲罵北穿舌而死。守嚴者總兵顧應勛等兵單且沖鹹告急。荊國乃令威遠伯方元科率總兵馬漢等往援力戰卻之遂底定。十五日監國復至蕭乃議分門奪入。定期以二十四日丑時官義齊會水陸競進以王□俊奉命為督陣使遍歷諸營上流五雲一帶如正陽錢塘等門則方國安、張維所分也;下流姜家嘴一帶如太平艮山等門則王之仁、熊汝霖、陳潛夫等所分也;再下則章正宸、孫嘉績、錢肅樂、沈宸荃、萬端士助之;最下則吳凱、鄭遵謙等復助之。是日北亦大費區畫議背城一戰以決勝負。孰意大帥無籌惟知督促而前深入陷中。北佯敗引方兵徑進北乃以一枝從萬松嶺截其軍前之精銳不得出後無救援。而紛紛敗走之徒且揚帆直歸本營二三千選鋒尚可策應而為轉勝之兵者乃竟置之不題一字。方國安惟知痛哭一籌莫展而諸下亦莫肯為數千人出一議者。惟是威遠伯方元科兵最號雄武而又泥於術士之言始終按兵不出一旅方且以幸全為得計。雖下流熊汝霖等冒矢石躬親督戰北亦狼顧脅息。然而勝者自勝負者自負於斬將搴旗終莫效也。南兵殺傷更多江上軍聲為之大阻。自此以後遂不復頻言陸戰矣。是時淮撫田仰帶兵數千從海上來遂命入閣。浙東洶洶餘姚鄉紳原任禮科左給事中熊汝霖與原任職方司郎中孫嘉績密謀舉義於是寧紹分守於穎亦與之通。汝霖又以定海總兵王之仁心有機權遺書相訂。於初八日走甬東面請之仁兵期以十二日會孫嘉績於定海約齊舉事。於潁亦復與原任錦衣衛指揮使朱壽宜等謀預令生員莊則敬等募江船百餘艘至西陵而紹興義士鄭遵謙亦暗結壯士數百人將大舉。外有豫知後來啟棺視殮者為楊衙官與書一紙且贈二金置佛爐下自書神位肅冠服遙拜君親乃拜佛像投寺門池中。不死起而索鹵又不死起而復命諸僧繞佛前環誦身坐湛明和尚故禪榻中自經死之。一手握尚書印一手握扇及素珠此六月二十三也。其筆硯書紙皆命置棺中焉。十三日監國歸郡而與者諸公乃於十月朔日竟開唐詔於府堂鄉紳家祁鴻孫等復以兵衛江上諸營亦多奉表歸命惟謹。是日陳盟以疾解禮部去。自初七以來日入後赤氣赫然從西而上衝過天半如是者旬余為兵大起之象占者以伏屍之兆流血之徵是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