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經古樂

洞經古樂

洞經古樂,發源於四川省蓬溪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全人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城山

去

一座位於北緯30度神秘而秀麗的山脈,仿佛注定是產生奇蹟的地方。同樣有著濃厚神秘色彩的民間古樂——青城洞經古樂,就從青城山脈發端,源遠流長,不知已經傳承了多少個世紀。

這幾年,隨著雲南麗江聲名雀起,麗江的納西古樂也逐步進入人們的視聽。伴隨納西古樂,麗江還打造了一個核心人物宣科,不知是宣科成全了納西古樂,還是納西古樂成全了宣科。總之,這二者已融為一體。

在和一幫研究洞經古樂的專家學者們一起探秘青城洞經古樂時才獲知,原來,納西古樂也是青城洞經古樂的傳承,連宣科到青城山朝拜,也不得不承認,青城山才是雲南納西古樂的發源地和祖山。

青城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了洞經古樂,也孕育了道教音樂。青城洞經古樂是中國古老而優美的民間音樂遺產之

起源

洞經音樂發源於四川省蓬溪縣,其創始者為劉安勝衛琪

四川省蓬溪縣洞經音樂演奏隊四川省蓬溪縣洞經音樂演奏隊

劉安勝,南宋蓬溪縣人。乾道四年(1168),在蓬溪縣寶屏山(今赤城山)玉虛壇撰成《文昌大洞仙經》5卷,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因談演《文昌大洞仙經》而形成了聞名中外的洞經音樂,劉安勝是洞經音樂的開創者。

衛琪,元人,號中陽子,隱居蓬溪縣蓬萊山。幼好道術,洞測玄妙,曾任南平綦江等處軍民長官。元初,衛琪在東蜀蓬溪縣蓬萊山注釋劉安勝《文昌大洞仙經》。元代至大三年(1310),衛琪將其《文昌大洞仙經注》進獻給元武宗,受獎賞,聲名大震。其書在全國廣為流播,成為雲南、四川等省洞經音樂的主經。衛琪為洞經音樂的產生和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明代河南巡撫、邑人楊作楫《修建石魚山書院記》中云:“蓬萊山中陽子曾註解《大洞仙經》。”這是最早記載衛琪在蓬溪縣蓬萊山注釋《大洞仙經》的文獻,載入了清嘉慶本《四川通志》

1

洞經音樂是音樂的活化石,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全人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蜀氐羌巫觀祭祀音樂,它既是包容著無窮無盡音樂元素的海洋,又是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磁石,宗教、民間小調、戲曲都從洞經古樂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曲調、曲牌與鏇律,也不斷吸納其他音樂,使洞經古樂成為一支擁有龐大曲牌的音樂流派,保存下來的就有70餘首,能完整演奏的有40餘首。

為發掘保護和利用青城洞經古樂遺產,打造天府成都文化名片,西南民族大學都江堰市政府文化部門合作,準備聯合攝製一部電視音樂文化專題片。成都市文聯副主席侯光老師幾個月前就談到此事,現在終於看到基本成型的本子。沙河老師說,將這個專題片定位於敘事性音樂文化專題片,十分準確。同時,沙河老師提到了奎星和奎學的問題,也可以寫作魁星,魁學。說到奎學少不了提到文昌星宮,青城山是道教發祥地,早在道教創立以前,民間就流行文昌星座的信仰。但沙河老師卻反對用民間音樂定位洞經古樂。

蓬溪縣洞經音樂演奏蓬溪縣洞經音樂演奏

沙河老師雖然瘦骨凌風,看上去卻十分精神,他起座走動時腳步很輕,如蜻蜓點水,落座時十分雅致地用手巾拭嘴角的茶水,帶著舊時紳士的風度。何開四老師也在,還有戲劇評論家廖全京,他們都是我熟的,省作協副主席、四川文學的主編意西澤仁是第一次見,還有幾位研究音樂的專家,我沒記住名字,西南民大的副校長沙馬拉毅等也都是第一次見。這部專題片請了著名的電視連續劇中“賈寶玉”扮演者歐陽奮強擔任導演,歐陽奮強不大愛說話,也完全沒有賈寶玉那樣的風采,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

在洞經古樂文字版本中,有一段對川西平原的敘述,很有意思,它說《山海經》作者十分形象地把川西平原比喻為“湯谷”,成都平原就像一隻碩大無比正在熱氣蒸騰的鍋。說的真像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