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室墓文化

洞室墓文化(Cata combs Culture ) 主要分布於伏爾加河下游和第聶伯河以東的黑海北岸,是東歐南部草原地帶青銅時代早期文化。

概況

洞室墓文化(Cata combs Culture )是東歐南部草原地帶青銅時代早期文化。時間約在公元前20世紀。經濟以農業為主,輔以漁獵。青銅器有武器、工具及飾品,陶器為深腹罐和四聯足的缽等。墓葬為豎穴,穴壁下部開一洞室,死者側身屈肢葬於洞室中。已有女子殉葬,表明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洞室墓

洞室墓是古代橫穴形式的墓葬。因橫向鑿洞或掏洞形成墓室而得名。中國發現的洞室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在山崖上鑿成的崖墓;一種在山上或地下先鑿成或挖出豎井式墓道,再在墓道一側橫向鑿出或挖出墓室。山崖上的石洞墓僅在漢代偶有發現,由於營造困難,墓主多為一方權貴,著名的如滿城漢墓 。 地下的土洞墓則不僅存在於中國黃河中上游地區,而且在舊大陸的其他地區,如東歐南部草原地帶也多有發現。中國的土洞墓從新石器時代一直流行到唐宋時期。東歐的土洞墓主要流行於青銅時代早期,以此為特徵的考古學文化被稱為洞室墓文化。另外,有人將洞室墓僅限於土洞墓;也有人把磚室墓、石室墓一類橫穴式的墓,也歸入洞室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