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聲音

泥土的聲音

《泥土的聲音》常用來作為閱讀訓練使用,文章多次寫傾聽泥土的聲音,反覆詠嘆,用以消弭都市塵囂的侵擾,使人的心靈回歸本真。文章結尾照應標題與開頭,收束全篇,聆聽泥土獲得人生形啟象示而後含的蓄快地慰表心達情了,親近土地可謂情真意切,雋永深刻,耐人尋味。

基本信息

內容正文

泥土 原文 引讀/莊稼人只有當他們的腳踩在泥土上時才會彎下他們的腰。他們不僅僅是對土地接觸,而是在親近生命。

泥土的聲音 樵夫

一:輕聽久違的泥土

我又聽到了泥土的聲音。

自然的氣息瀰漫著深林,由近及遠,由外到里 自然的氣息瀰漫著深林,由近及遠,由外到里

匍匐在綠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著,我甚至用手緊緊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視著,幾乎是貪婪般地嗅著那久違了的氣息,我分明聽到了泥土細膩而真實的呢喃聲。我合掌,側耳良久,然後我張開掌,泥土又順著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開去。一陣令人心悸般的愜意透過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無端地就舒坦起來。

我抬頭仰望著碧藍的天空,此時,天空一塵不染。而遙遠處山巒逶逶迤迤,像一幅寫意畫,線條像被水墨潑著,滲浸無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見盡頭的橙綠,近處的稻穗已是搖搖曳曳。滿眼的青和橙綠,這是多年已沒有過的喔,我的心兀然就戰慄起來。然後,頭又俯下去,我幾乎是貼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無邊無垠的橙綠湮沒了。我又聽到泥土細細的聲音,那聲音輕輕的,那么幽悠,那樣靜穆,那般叫人無法言說,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聽到。

二:稻田裡的感動

稻田裡的感動 稻田裡的感動

稻穗抽出來了,趨於成熟。我坐起來,我看著西天邊那輪爽朗的落日。我撫摸著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葉子,我搖了一下,便攪動了一團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時完全安頓下來,久居都市被塵囂侵擾的心靈,陡地就回歸到寧靜中,虛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著。

在一輪落日的霞光里兩個大叔扛著鋤頭走過來,他們在不遠處停下。我聽到他們的對話,他們說,要曬田了,稻要熟了。他們用鋤頭就給田埂開了一個缺口。我聽見他們用腳還在泥土上跺了跺。他們的褲管高高捲起來,然後拄著鋤頭在絮說著,他們的對話簡潔,交談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雖然沒有聽見他們說什麼,但我明白他們的交談絕對與名利、權力無關,我曉得他們多半說著他們眼前的莊稼。

這是我兒時曾有的記憶。這幅景象越發讓我感動,我眼裡幾乎噙著淚水,這記憶使我於艱難苦澀時嚼之如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頭一浪一浪翻開,跳躍著令人心顫的黑亮黑亮的光澤。牛,是弓著背的;犁也是弓著的;莊稼人也是弓著的。我明白,莊稼人只有當他們的腳踩在泥土上時才會彎下他們的腰。他們不僅僅是對土地接觸,而是在親近生命。父親就對我說,種莊稼的,只有雙腳踩在泥土裡,心才會踏實。我想,他們才是偉大的哲學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親即使在兩腿沾滿泥土時,只要枕著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來。父親說是泥土給了他生命。

太陽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腳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後扛著鋤頭走了。此時,夕陽的餘暉與天與地合起來。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聽到泥土細膩中夾雜著的嗶剝聲,那是泥土在發酵,那是莊稼在抽節,那聲音讓人心顫,它讓人虛空的心充盈起來。

人,狂躁不安時抑或怨憂難解時,你去親近土地,聆聽泥土的聲音吧。那聲音像天籟之音,它使人寧靜,使你的心空一塵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雙手捧著一掬泥土,然後,張開掌,泥土順手心落下,又浸洇開去。我又聽到泥土的呢喃聲。

美點賞析

美點之一:準確美。本文用詞準確、生動而形象,富有感情色彩。如第②段中,寫“我”“匍匐”在田埂上,“緊緊地攥起”泥土,“凝視”這泥土,“貪婪般地嗅”泥土的氣息,“聽到了”泥土的呢喃聲。“合掌”,又“張開掌”,等等,通過幾個動詞準確形象的運用,充分表現了作者對土地的痴愛之情。

美點之二:反覆美。文章多處運用反覆,淋漓盡致地表達其情感。如“牛,是弓著背的;犁也是弓著的;莊稼人也是弓著的”中反覆運用“弓”字,形象地說明了農民對於土地的尊敬,對於生命的親近;作者多次寫傾聽泥土的聲音,反覆詠嘆,感情逐步深入,表達了作者對泥土的親近、摯愛、依戀和難捨難分的思想感情。

美點之三:照應美。文章首尾相互照應,開頭“我又聽到了泥土的聲音”引出線索,結尾“我又聽到泥土的呢喃聲”點示文題,收束全篇,在內容上層層遞進,將對泥土真摯的愛引向深入,形象、含蓄而深刻地表達了聆聽泥土、親近土地獲得人生啟示後的快慰心情。

美詞雅句

1.字形書寫

匍匐 攥起 黝亮 細膩 心悸 戰慄 塵囂 絮說 噙著 一掬 呢喃

2.常用雅詞

凝視 貪婪 愜意 靜穆 充盈 爽朗 憨厚 一塵不染 艱難苦澀 天籟之音

3.疊詞

茸茸 喃喃 青青 泛泛 水涔涔 逶逶迤迤 搖搖曳曳

4.精妙修辭

①我分明聽到了泥土細膩而真實的呢喃聲。(擬人)

②而遙遠處山巒逶逶迤迤,像一幅寫意畫,線條像被水墨潑著,滲浸無痕。(比喻)

③牛,是弓著背的;犁也是弓著的;莊稼人也是弓著的。(反覆)

美讀訓練

1.本文是以什麼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

考查的是文章的線索,結合全文內容及寫作思路,可知線索為作者對土地的感情,若答“聽到泥土的聲音”或“泥土的聲音”也算對。

2.結合語境,揣摩第六段畫橫線句子的含義及其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考查考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及表達技巧,可聯繫具體的語境和作者的感情,聯繫文章的立意和主題考慮,含義為憨厚樸實的莊稼人不單單是在耕耘土地,播種希望,也是在親近和敬重生長希望、養育生命的土地。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華,主題得到突出和升華。

3.作者在第三段說“我 的心兀然就戰慄起來”,第四段又說“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時完全安頓下來”,你認為作者為何會有這兩種不同的感受?

考查具體語境中對作者感情和心理的領悟,答題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努力找出與題乾有關的關鍵字,然後組織清楚連貫的語言作答,第三段寫“我”仰望, “我”遠眺,“滿眼的青和橙綠,這是多年已沒有過的”,土地所呈現的無限生機給“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觸動,所以“戰慄”;第四段中,當“我”撫摸著稻穗和葉子,嗅著稻子所散發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時,內心感到愜意和滿足,心情自然安頓下來。

4.文章一連四次寫到“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寫到“我”聽到了泥土的聲音。作者這樣寫,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考查考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整體領悟,我們通過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感情傾向可知,這表達了作者對泥土的親近、摯愛、依戀和難捨難分的思想感情。

5.本文在內容、結構、語言和寫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請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舉例分析。

考查考生對文章寫作特色的評價,解答該題需對全篇作整體的把握,並注意運用有關語文鑑賞術語作答。內容:作者多次寫傾聽泥土的聲音,反覆詠嘆,層層遞進,感情逐步深入。結構:首尾照應,脈絡清晰,結構謹嚴。語言:富有感情,雋永深刻,耐人尋味。寫法:聯想想像,虛實結合,反覆詠嘆,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6.作家韓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說:“總有一天,人們終究會明白綠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得多。”讀完本文後,結合你對土地的認識,就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談談自己的感受或體會。

考查考生對文章相關事物的個性解讀能力,屬開放性題目,首先要準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答題時語言要流暢,有層次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