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位於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地區,占地面積約1840平方公里,居住15.6萬人。呂貝龍地區因其具有非凡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於1977年被建成了區域自然公園。1987年在這個地區又建立了地質自然保護地,以保護其獨特的地質遺蹟。

基本信息

概況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景觀

漸新世含化石沉積物是該地區主要引人關注的地質特徵之一。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化石非常完好地保存在湖泊成因、很薄的板狀灰岩中,的確令人嘆止!就像一本書一樣,每一個薄層像膠片一樣,保存著部分幾百萬年的古老沉積環境。在這些具有層理的板岩中,有大量的魚、樹葉、昆蟲、青蛙、鳥和烏龜等等,甚至有小型草食動物或鱷魚。正是因為其極好地保存狀態,可以觀察到像昆蟲的眼睛和蟬絲這樣的詳細地質記錄。在其他一些場所不僅可以看到原始哺乳動物(馬、大象、瞪羚等)的骨骼化石,還可以看到保存在板狀灰岩表面上犀牛、土狼、小山羊和鳥的腳印。
呂貝龍的景觀是該地區地質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懸崖和溝壑的褐色山丘(顏色從暗紅色到金黃色)是最顯著的景觀之一,2002年開始對此加以保護。Apt鎮周圍的灰色泥灰岩山丘是另一個非同尋常的景觀。它是由Alcide d’Orbigny於1840年創作的阿普特舞台劇的組成部分。奧珀德特 和 維羅科爾峽谷等絕妙的自然場所豐富了該地區的景觀多樣性。礦產資源(赭石、褐煤、粘土和石灰岩等)的開採使該地區更具特色,這可從見到的一些採石場和工廠等加以證實。

保護區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景觀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的地質保護區位於西阿爾卑斯山脈外部,處在南部亞高山鏈區域與南部倒轉石灰岩區交界處,南部亞高山鏈經歷過中等規模逆掩作用,而南部倒轉石灰岩區則發生了早期構造演化,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本身對其影響不大。

該區以農業活動(特別是養羊,在景觀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和旅遊業為主。旅遊重點是休閒、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礦泉水和礦泉療養在Degne-

les-Bains鎮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兩大支柱支持了當地的服務業和手工業產業,但該區沒有工業。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包含依照1976年環境保護法註冊的18處地質遺蹟,占地總面積665英畝,周圍是一條保護帶,覆蓋了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的55個地區。在這一遼闊的野外博物館中,禁止採集任何化石。同樣,在註冊的地質遺蹟範圍內,有更加嚴格的規定,甚至禁止採集天然飛禽標本。然而,為了讓科學家繼續開展研究工作,並讓業餘愛好者開展業餘活動,允許在保護帶內採集有限的標本,但自然地質保護區除外。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幽靜的小徑

該區的3條幽靜的小徑,將渾然不同的場景連線起來。遊客既可專注於化石、構造或沉積露頭,也可從歷史、景觀和植被中享受樂趣。因此,該地質遺蹟絕非是孤立的,相反遊客可在輾轉途中通過所見所聞增長知識。與這3條小徑相連的博物館有:Musee-Promenade(Digne-les-Bains)、化石博物館(Castellane)和地質博物館(巴勒)。這些博物館的使命並非取代遊覽地質保護區,而是為使遊客領略奇觀而修建的,目的是使他們獲得比大自然中更加詳細的信息;此外館內還組織其他活動和展覽會。園內的60多家信息中心向公眾開發,從地質遺蹟開始為他們提供有關周圍遺蹟的全部信息,各中心的員工均接受過正規信息培訓。

該公園還有選擇地展現出其時代“藝術”。自史前時代以來,人類便從大自然中尋求藝術靈感,利用自然物質來表述自我需求。雖然在城市文明的影響下一些藝術家似乎脫離了大自然,但是“山水藝術”運動使許多這些藝術家回歸於大自然。該公園開展了大量地球科學教育工作。在大自然中發現地質遺蹟和開展地質學教育遠比課堂教學有益得多。因此,每年有數千名學生蜂擁而至,公園分別為他們組織活動。20年來,當地居民逐漸認識到這些遺蹟的獨特景象。

管理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景觀

呂貝龍地質公園的管理組織是呂貝龍公園。它是法國44個區域自然公園之一。通過一個基於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協商項目,將70個社區其組織在一起。自1996年,呂貝龍公園成為生物圈保護地世界網路成員,它還是歐洲可持續旅遊憲章的首批簽約者之一(2001)。從這個方面來講,呂布龍公園承諾了可持續旅遊的使命,也承諾了與地方利益相關者(無論是公共部門還有私人)的合作,向更多的受益者(青少年、老人、殘疾人等參觀者)開放旅遊。
呂貝龍公園關於地質的承諾
關於地質,呂布龍公園項目關注沉積物的保護、研究和公眾感性認識以及地質遺蹟的宣傳。為此,建立了現場信息展板,組織了現場參觀,廣泛分發了信息宣傳手冊。與大學合作定期開展科學研究和挖掘工作。
通過現場旅遊參觀、會議、臨時性展覽以及針對公眾的書籍來傳播地質知識。甚至學校兒童也不例外,栩栩如生的教學產品免費發放到呂貝龍學校的課堂上。公園還參與了對旅遊管理者、教師、教育學家的野外地質培訓工作。在呂布龍的一些村莊建立了介紹當地地質和礦產資源開採的一些展覽設施。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展覽

一些重要的場所包括:在阿普特的邁松德帕克舉辦的關於當地地質歷史的永久性展覽;在瓦什雷斯建立的關於古生物和史前歷史的城市博物館;在聖麥姆的古老的褐煤礦山;在阿普特的薩利尼亞工廠舉辦的阿普特標準地層 展覽;以及一個古老的褐煤工廠等等。
正在設計一些新的項目(設施、出版物以及地質小徑等)以便使更多的公眾參與。通過加強與旅遊業專家的合作,正在為這些設施和交流工具建立一個合適的網路體系。

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至2005年止,全球已選出有35家世界地質公園。

旅遊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環境幽雅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的環境幽雅、秀美。遍地鮮花的高沼地、縱橫的深谷和長滿樹木的丘陵,構成一幅遼闊的田園風光,此外這裡還有許多出露的地質建造。園內有低矮丘陵、落葉林和針葉林、草原和耕地、排列有序的地質遺蹟和天然空地,周圍包裹著樹籬或樹木,較高的沼地上生長著美麗的金雀花和蕨類植物。眾多的河道通過峭壁峽谷穿越風景區。

無論是短途散步還是長途遊歷,遊客均可觀賞到區內保存完好的各種天然動植物群。該區經歷了6.3億年地球發展史中發生的漸變或突變地質作用,包括中央地塊海的閉合和消失、大陸碰撞(海西山鏈的出現)、巨大隕石形成的隕石坑及其在冰河時代受到的剝蝕,以及現代人類用來製造磚瓦和瓷器的粘土層。

該園包含兩大地質要素。一是西部的羅什舒瓦爾古隕石坑(受到深度剝蝕的衝擊構造),年齡約2.14億年,是法國唯一已知的隕石衝擊坑。它可能保存下結晶基底與衝擊熔融體之間的接觸點,以及完整的衝擊變質序列。遊客可以觀賞到保存下來的部分地質露頭。二是東部的蛇紋岩高沼地,它標誌著中央地塊海(大約6.3億年)的殘留部分。

園內水源豐富,古老的維埃納河便是見證,在中新世衝擊台地(大約2000萬年)上發現有石化熱帶樹木。這部水源“古環境”史和景觀是理想的地質旅行目標。

自古以來,該園人民與地質環境息息相關。金、銀、鈦、錫、等金屬,粘土、高嶺石、石英以及地下石料的開採,為當地各產業提供了原材料。人們還充分利用當地石料建造房屋和教堂。此外該園是中世紀法國南部方言和中世紀法國北部方言的發祥地,適合於不同的風俗習慣,從而成為一處建築和文化遺址。該區還以其傳統美食享有盛譽。

意義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景點

呂布龍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 ,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1、建立呂布龍國家地質公園是保護地質遺蹟的需要

保護地質遺蹟的有效方式,就是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合理而科學地開發、利用地質遺蹟資源。把建立呂布龍國家地質公園與地區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通過建立地質公園帶動旅遊業的發展,使地質遺蹟資源成為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增加居民就業,提高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從而達到保護地質遺蹟的目的。

2、建設地質公園有利於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建立呂布龍國家地質公園是崇尚科學和破除迷信的重要舉措。地質公園建設以普及地學知識、宣傳唯物主義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為主要任務,既要有對自然景觀的人文解釋,又有地質科學的解釋,從而使地質公園既有趣味性,更有科學性。

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法國呂貝龍地質公園化石

3、呂布龍國家地質公園為科學研究和科學知識普及提供重要場所

對整個社會來說,地質公園是科學家成長的搖籃和進行科學探索的基地。對廣大青少年朋友、對民眾,地質公園是普及地質科學知識,進行啟智教育的最好課堂。

4、建立呂布龍國家地質公園是一種新的地質資源利用方式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人們才逐步認識到地質遺蹟資源對旅遊業的重要性。地質遺蹟有獨特的觀賞和遊覽價值,因此建立地質公園,可以使寶貴的地質遺蹟資源不需要改變原有面貌和性質而得到永續利用。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對地質遺蹟資源利用的最好方式。

5、建立呂布龍國家地質公園是發展地方經濟的需要

通過建立地質公園,可以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為地方旅遊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同時,可以根據地質遺蹟的特點,營造特色文化,發展旅遊產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6、建立地質公園是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經濟的新模式

改革地質工作管理體制,轉變觀念,擴大服務領域,開闢地質市場。建設國家地質公園計畫的推出,為地質工作體制改革,服務社會提供了機遇。

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
所在地區 所屬國家 公園名稱
亞洲(36) 中國(27) 第一批: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雲南)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第二批: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三批: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第四批
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五批: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陝西)
第六批: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第七批: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
第八批: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
印度尼西亞(1) 巴圖爾世界地質公園
伊朗(1) 格什姆島地質公園
韓國(1) 濟州島地質公園
日本(4) 絲魚川地質公園
島原半島地質公園
洞爺湖—有珠山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越南(1) 同文岩石高原地質公園
馬來西亞(1) 蘭卡威島地質公園
歐洲(42) 奧地利(1)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克羅埃西亞(1) 帕普克地質公園
捷克(1) 波西米亞天堂地質公園
芬蘭(1) Rokua Geopark
法國(2)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
呂貝龍地質公園
德國(5)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地質公園
特拉維塔地質公園
艾菲爾山脈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希臘(4)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
普西羅芮特地質公園
柴爾莫斯-武拉伊科斯地質公園
Vikos - Aoos Geopark
匈牙利(1) 巴科尼—巴拉頓世界地質公園
斯洛伐克(1) Novohrad - Nograd geopark
愛爾蘭(1) 愛爾蘭科佩海岸地質公園
義大利(7) 阿達梅洛布倫塔地質公園
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
馬東尼地質公園
撒丁島地質與採礦公園
羅卡迪切雷拉地質公園
Cilento and Vallo di Diano Geopark
Tuscan Mining Park
挪威(2) 赫阿地質公園
Magma Geopark
葡萄牙(2) 納圖特喬地質公園
阿洛卡地質公園
羅馬尼亞(1) 哈采格恐龍地質公園
西班牙(5) 卡沃-德加塔地質公園
馬埃斯特地質公園
蘇伯提卡斯地質公園
索夫拉韋地質公園
巴斯克海岸世界地質公園
中加泰羅尼亞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8) 大理石拱形洞地質公園
北奔寧山地質公園
蘇格蘭西北高地地質公園
蘇格蘭洛哈伯地質公園
威爾斯大森林地質公園
里維耶拉地質公園
威爾斯喬蒙地質公園
設得蘭地質公園
北美洲(1) 加拿大(1) Stonehammer Geopark
南美洲(1) 巴西(1) 阿拉里皮地質公園
大洋洲(1) 澳大利亞(1)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