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橋鎮

河橋鎮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河橋鎮位於臨安市西南部。東距市區48公里,地處昌瑞、昌淳公路沿線。河橋鎮總面積190.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82個村民小組。地理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先後成為國家環境優美鄉鎮、省級教育強鎮、杭州時學前教育先進鄉鎮。

基本信息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河橋鎮

河橋鎮河橋鎮
河橋鎮位於臨安市西南部。東距市區48公里,地處昌瑞、昌淳公路沿線。河橋鎮總面積190.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82個村民小組,全鎮總戶數 5922戶,其中農業戶5921戶,總人口18324人,其中農業人口1760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5‰。耕地面積11714畝,其中水田10138畝。河橋境內山區丘陵相間,地形分界明顯。農業以糧為主,是市內產糧區之一。有蠶桑、茶葉山核桃等經濟樹木。鄉村企業有20餘家,主要產品有木製品、織綢、精製茶、砩石和建材等。

明洪武年間,安徽洪氏宗族來此開創。明嘉靖年,唐昌即(昌化縣)設四鎮,河橋因“邑水口形勝商務獨冠唐昌”被列為首位,至今鎮門上“唐昌首鎮”猶可見。1948年置河橋鎮,1958年河橋鎮與坑口鄉合併建河橋公社,1960年併入昌南公社,1961年分置河橋公社,1984年改河橋鄉。位於市境西南部,距市區48.6公里。面積127.2平方公里,人口1.4萬。轄昌南溪與蒲溪在境內匯合於昌化溪。抗戰時期為浙西商業集市,有“小上海”之稱。現水路已淤塞。公路通臨安、杭州。昌化通淳安的公路經此。

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7100萬元,財政總收入1802萬元,增長20%,財政支出1685萬元,增長36%。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516萬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6500元,增長11%。年末銀行存款餘額7534萬元,人均4111元。

河橋鎮柳溪江
全鎮共有企業867家,其中工業企業307家,從業人員2031人,實現工業總產值57078萬元,工業銷售產值55487萬元。工業投入1200萬元,新簽工業項目4個,到位資金1600萬元。河橋鎮現有規模企業8家,產值6857萬元,利稅361萬元,規劃雲浪村工業平台建設,爭取土地指標200畝,與浙大天賜公司形成了整體開發的合作意向。柳溪江公司對硬體和軟體設施投入雙管齊下,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在外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吸引大量杭州、上海遊客、品牌效應初步形成,全年接待遊客25.2萬人次,比上年增9.2萬人,營業收入1250萬元,比上年增65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57%,108%。瑞晶洞公司強化內部管理,最佳化服務質量,全年接待遊客9.9萬人次,比上年增2萬人,營業收入325萬元,比上年增88萬元。

河橋南北延伸的傳統商貿街區近2000米,皆用本地麻栗石條鋪築,寬5米,街路一側有寬1米的水溝,用青石板構築,水溝與柳溪江水源相通,流經各家門前,每隔一段有一露明處,砌著幾級踏垛,因除飲用外還可防火,故稱太平溝;街道兩旁有100多家店鋪,均為木結構,排門打開就是店堂,中堂倉庫,後堂廚房或客廳,樓上宿舍,頗具清末民初傳統建築風貌,有汪益茂、盧洪泰、徐豐館、積善堂、永和財等均保存完好。大街小弄中還分布有100餘幢單體傳統房屋建築,有店鋪、作坊、民居、教堂等,大多為清代所建,少數為民國年間建築,但也有不少新建的建築插入其中。

河橋遺存有不少文物古蹟,如鴻山書院石寶寺、中美合作醫院舊址、抗戰誓師碑、錢向軍烈士墓等。河橋被譽為“小小昌化縣、大大河橋鎮”,不僅曾商貿繁榮,且地理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名木古樹參天,物產豐富。 是臨安西陲一方富麗奇特的寶地,中國瑞晶石花洞和浙西最美麗的女人河——柳溪江兩大風景區。河橋老街古色古香,於2000年成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河橋鎮民風純樸、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邁入新世紀的河橋古鎮煥發出從未有過的朝氣,先後成為國家環境優美鄉鎮、省級教育強鎮、杭州時學前教育先進鄉鎮。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河橋鎮

河橋鎮河橋鎮
河橋鎮,原名河梢橋,簡稱河橋,鎮以橋名。1999年8月撤鄉建鎮時,河橋鄉改為河橋鎮。該鎮位於縣城西南部,相距23公里。鎮域東與古桑鄉毗鄰,南跟仇集鎮相連,西與安徽省明光市接壤,北與淮河鎮隔水相望,總面積177. 07平方公里,省際公路盱明線穿境而過。該鎮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西北部低洼多圩田,境內貓耳湖、七里湖適宜水產養殖。全鎮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兩個場圃,1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8萬人。

2007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6億元,占目標137%,增長37%;財政收入1260萬元,占目標121%,增長91%;農民人均純收入5350元,占目標119%,增長19%;個私企業註冊資金4725萬元,占目標101%,增長10%。

工業

全鎮通過招商引資、鼓勵發展私營個體經濟等措施,工業經濟穩步增長,發展勢頭良好。河橋鎮全力聚焦縣工業園區“三百工程”招商,出台招商引資考核實施意見,並選派8名幹部進駐浙江玉環等4個點進行為期一年的駐點招商,引進投資近億元的江蘇華裕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等4個工業項目落戶縣工業園區。契約引資額3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2億元,榮獲淮安市招商引資“先進集體”稱號,排名居全市126個鄉鎮之首。河橋鎮利用本地豐富的山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採石業,累計拍賣17個塘口,開採總量800萬噸,成交金額17152萬元。河橋鎮加大現有企業改制力度。江蘇打石山水泥總廠在租賃經營的基礎上,經過幾十輪對外招商洽談,以2800萬元出售給外地客商。2006年底,全鎮實現工業產值33億元,增長30%;銷售收入33億元,增長30%;工業利稅4800萬元,增長30%;技改投入3616萬元,增長80%;列統企業銷售收入和產值均為7400萬元,利稅400萬元,增長200%。

河橋鎮龍蝦養殖基地
農業

全鎮農業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以發展農業龍頭加工企業為突破口,促進農民增收。河橋鎮以“公司+農戶”模式發展奶牛產業,為養殖戶提供防疫、保險、貸款、銷售信息服務。全鎮奶牛飼養量突破1500頭,全年售奶收入400多萬元。河橋鎮通過對外招商,建成大蓮湖2467公頃意楊成片林1個,龍泉長中圩333公頃莊台林1個。另建成3個意楊豐產林,栽植意楊總株數55萬株。穩步發展家禽產業,通過向農戶發放小額貸款,提高農民發展家禽養殖的積極性。培植養羊戶110戶,養羊28萬隻,其中30隻以上大戶65戶;全鎮養牛4200頭,雞、鵝、鴨飼養量20萬羽。

基礎設施

全鎮基礎設施建設抓住省委扶貧促小康的機遇,多方爭取資金。完成11公里大港路砂石化鋪修工程,其中鋪設水泥路面300米,修建平板橋1座。完成黃龍部隊12公里雙擁路拓寬工程,完成村道修復25公里,完成鎮區新建樓房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完成草危房改造、救災建房445戶。

社會事業

全鎮社會事業健康發展。農村改水工作得到加強,新增自來水受益人口近3000人;農村大病合作醫療啟動並且運行良好,農戶參保率80%以上;計畫生育工作通過省、市、縣驗收,全鎮人口出生率713‰。河橋鎮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雙擁”工作先進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河橋鎮

河橋鎮連海經濟開發區
河橋鎮位於蘭州市永登縣西南部,地處全國聞名的冶金谷——大通河河谷,連海經濟開發區的腹地,八寶川三鎮(連成鎮、河橋鎮、紅古區窯街鎮)的中心,南連青海省民和縣、蘭州市紅古區,北接甘肅省天祝縣,總面積168平方千米。全鎮共轄11個行政村,2個居民社區,總人口3.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3萬人,非農業人口1.07萬人。總耕地3.07萬畝。截止2006年底,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15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35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30元。

農業發展

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資源十分豐富,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大田作物以玉米、冬小麥、油料為主,總面積達到1.4萬畝;以馬蓮灘生豬養殖示範村為龍頭的生豬養殖已初具規模,已建成千頭以上標準化生豬養殖場4個,發展50頭以上專業養殖戶100多戶,年可出欄生豬3萬多頭;以樂山坪千畝核桃園為主的新疆薄皮核桃種植面積已達1500多畝;以河橋韭黃基地為主的露地蔬菜種植面積達3250畝,並累計建成日光溫室158座,食用菌栽培達到50多萬棒;全鎮共發展奶牛養殖達600多頭。按照“協會+農民”的發展模式,全鎮共成立各類種養殖協會和專業合作社5個,有力的帶動和支持了全鎮農業的發展。

工業發展

境內蘊藏豐富的石灰石石英石、鐵礦石等礦產資源,為全鎮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全鎮已形成以冶煉、電力、建材、採礦為主的工業體系,是永登縣工礦密集鄉鎮。鎮內駐有蘭州連城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大唐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連城電廠、大通河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等省、市屬重點企業3家。有個體私營和集體企業37家,以金屬冶煉、採礦、建材生產、釀酒為主,年產矽鐵1.2萬噸,錳鋼380噸,炭素0.3萬噸,水泥10萬噸,粉煤灰加氣塊5萬立方,石灰石24萬立方,紅洗砂20萬立方,石英砂3萬噸,紅磚5600萬片,混凝土預製件1800立方,白酒250噸,黃酒150噸,礦泉水800噸。

第三產業

依託連鋁、連電等大企業以及鎮政府所在地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區位優勢,全鎮有各類商貿、餐飲服務網點860多家,各類交通運輸車輛達2100多輛,極大地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河橋鎮馬蓮灘村
基礎設施

河橋鎮交通發達,通訊便利。省道永窯公路、民門公路和連海鐵路支線縱貫全境,中國電信程控電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通訊網路覆蓋全鎮。鎮內現有永登三中等高級中學2所,河橋鎮國中等中學4所,完全國小16所,有連城鋁業有限公司醫院、河橋中心衛生院等醫療機構。投資700多萬元的河橋“四大坪”提灌維修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歷史性的解決了全鎮6個村1.5萬畝耕地的灌溉難問題,全鎮鄉村道路硬化達30多公里,鄉村主幹道硬化率達85%以上,主巷道硬化率達50%以上,村級辦公陣地逐年改善,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

小城鎮建設

鎮政府所在地馬蓮灘村已被列為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已全面啟動建設,已完成村道硬化3.2公里,藍球場硬化200平方米,占地40多畝的綜合養殖小區已完成了規劃設計、土地整平等前期工作,鎮域中心穿過的連鋁公路已全面完成路面鋪油2.1公里。生活用水均為河橋碳化矽有限公司抽供的地下淺表水,供熱由各單位鍋爐供熱,沿連鋁公路地下覆設了一條通往大通河的排水管道供各單位排水,移動、聯通、電信網路覆蓋全鎮,小城鎮區域內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