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蜜瓜

形態特徵

名稱起源

河套蜜瓜又稱華萊士瓜。據傳說曾經有一位外國的名叫華萊士的傳教士首先發現了這種食物的食用價值,並且把它引種到了河套地區。為了紀念他人們就把這種蜜瓜命名為華萊士瓜。
河套蜜瓜
每年蜜瓜成熟的季節(7月份中旬)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還會舉辦華萊士節慶祝河套蜜瓜的豐收。
正宗的河套蜜瓜外型溜圓,標準瓜重0.5公斤左右,大小類似於保齡球。色澤淡黃,品嘗一口,可以享受到蘋果蜜桃香蕉的美味,醇香甘甜,為瓜中珍品。河套蜜瓜以內蒙古磴口縣產的最好。得天獨厚的沙土、光照、溫差等自然條件,使這裡的蜜瓜色、香、味俱全,在區內外久負盛名。如今,河套蜜瓜已遠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

河套蜜瓜節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蜜瓜種植面積大、品種多。受土壤和氣候的影響,這裡生長的蜜瓜甜度高、個頭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為了使品種繁多的蜜瓜銷往全國,走向世界,臨河區多次舉辦“河套蜜瓜節”,節慶期間除有文藝演出、新聞發布會、商品交易會、訂貨會,還有瓜王大賽等一系列活動。
臨河區蜜瓜種植歷史較長,厚皮甜瓜的種植達80餘年。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引進黃河蜜、白皮冬瓜在八一鄉試種,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90年代初,經國內知名甜瓜專家反覆研討,農業科技人員赴新疆考察後,認為新疆蜜瓜比較適應臨河的自然條件。1994年引進金皇后、早黃蜜、黃醉仙和86系列等品種進行試種,結果證明,其產量及商品率遠遠高於當時的主栽品種,新疆蜜瓜在巴彥淖爾市得以迅速推廣。
1998年,臨河區將地產蜜瓜以“河套牌”在國家商標局註冊。河套蜜瓜集香梨、蘋果、蜜桃、香蕉味道於一體,風味獨特、入口棉甜、肉質鮮嫩、甜潤宜人,含糖量均在16%以上,現已形成西域、皇后、8601、早黃蜜、金龍等五大系列三十多個品種。

地理分布

目前全區蜜瓜種植面積達5.5萬畝,栽培形式有溫室春提早、溫室秋延後、中棚早熟、露地小拱棚提早上市、露地平作中晚熟等,基本實現全年生產、通年上市,成為農民增收的新興產業。
河套蜜瓜因具有品質優、外型美、商品率高等特點名揚天下,在東南沿海及北方各大中城市的市場占有率較高,並遠銷東南亞地區。2002年,臨河區圖克鎮被認證為全區首家“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鎮”,該鎮現已建成萬畝綠色蜜瓜生產基地,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檢測認證,獲A級綠色食品證書。

河套蜜瓜節的舉辦意義

“河套蜜瓜節”是臨河區大型的區域性經貿文化活動,自l998年開始,本著“開放、開發、興市、
河套蜜瓜節文藝表演
富民”的宗旨,已成功舉辦了6屆,其影響面逐步擴大,對提高臨河的知名度,促進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成為展示“北方羊城”形象的重要視窗。
臨河區著眼於發展“節會經濟”,以瓜為媒,營造濃厚的商業文化氛圍,將第五屆“河套蜜瓜節”定位為融經貿、旅遊、科技、文化、體育為一體的區域性、開放性、民眾性經貿文化活動,辦會主題是“開放、合作、雙贏、發展”,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調動多方面積極性的原則,實現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八方參與、民眾受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